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来源: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作者:席文昊  时间:2023-08-08 14:35:00

2024下教资笔试全程班

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有效性B.个人有效性C.有效性D.有效性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出自( )。

A.《》B.《》C.《》D.《德涅斯特》

3.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B.C.一D

4.“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

A.有效性B.有效性C.有效性D.有效性

5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A.、B.、C。生产力发展水平 D

6李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因班级期末考试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其年度绩效奖金,于是李老师便不准班上两名成绩非常差的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李老师的做法主要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 )。

A、B、C、D、P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区域B。各门学科开设顺序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房间

8.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答:。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9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 )。

A.B.C.D

10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这样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

A.B.C.D

【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B解析:本题考查论语》的内容。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我国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C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②社会即学校;③教学做合一。

4.【【】D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题干强调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故选择D项目

5.【【】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对生产发展水平的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作保证。(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水平。故C类选项符合题意。

6.【【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题干中描述李老师不准成绩差的学生参加期末考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择答:

7.【【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计划的相关内容。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题干描述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即开设哪些科目,故本题选答:

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其中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题干中强调反复抓,抓反复”体现出来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故本题选择B

9.【【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经常性活动也说明其是基本模式。故本题选答:

10.【【】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说明老师没有做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违反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故此题选C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苏意乐)

全部

搜索搜索

备考资料免费领

互动交流

  • 微博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考试

    中公教师官方微信

  • 教师资格微信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资格考试

    共享信息全面备考

  • 教师招聘微信二维码

    中公教师题库

    随时随在线做题

  • 题库二维码

    视频号:中公教师考试+

    碎片时间也能学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