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考试试题>模拟试题>

特岗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来源:中公特岗教师考试网作者:解艳旭  时间:2023-06-07 14:06:38

一、单项选择题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A.《圣经》B.《圣经》C.《圣经》教育学《D》

1.【法律声明】A解析: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著作。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了《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在其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泛智”教育,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题干中问的是夸美纽斯的著作,并给出了本著作的地位及其里面的观点,符合大教学论》的地位和观点,因此本题选答:

B(项目)《学记》的作者是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雏形”。

C·伊藤、《茶树》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D项目《教育论》的作者是斯宾塞或者是康德。康德的著作是康德论教育》,又称为教育论》,斯宾塞的著作有《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

B、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答: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持久性B.持久性C.持久性D.持久性

2.【修订】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生活延续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题干描述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因此本题选答:

B类选项,教育的依附性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1)世界大学体系中的依附现象,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的大学办学理念、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都是从西方模式中派生出来的,依附于西方大学的观念和模式。(2)以英语为主导的语言依附现象。(3)国际学术成果及知识传播途径上的依附现象(4)人员流动方面的依附现象。(5)教育依附体现在学校对国家的依附。

C类选项,教育的时代性是指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

D类选项,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和不平衡性。

B、 C、D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答:

三。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B.C.D.科学技术

3.【【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它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也制约着学校结构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题干中考查的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因此本题选答:

B类选项,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使用。

C类选项,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性质,同时还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并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D类选项,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学生、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B、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答:

4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耐性B.耐性C.耐性D.耐性

4.【【】C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应用。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题干中说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体现的是个别差异性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本题选C、

选项,能动性指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类选项,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D类选项,不平衡性一方面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指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A、 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C、

5.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差异。这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 )。

A.B.C.D

5.【【】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实验法在自然科学中被广泛地采用,也是教育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教育学中所使用的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为了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相区别,可以叫做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题干中教师对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测量期末成绩差异,说明是通过控制教学方法这个变量进行研究,这样的方法属于实验法,因此本题选B

选项,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C类选项,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D类选项,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A、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B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社区协会

6.【【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按照内容属性(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将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一类。题干中强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符合学科课程的标准。因此本题选答:

B类选项,综合课程是按照组织方式来划分的课程,特点为将有内在联系的课程糅合成一门课程,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小学的自然课,社会课等。

C类选项,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和生活课程,代表人物为杜威,强调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中心所开设的课程,比如手工课等。

D类选项,社会课程属于本题的干扰选项。

B、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答:

7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

7.【【】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任务的应用。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题干中强调教学中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实质教育论,因此本题选B

选项,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C类选项,传统教育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观点,提倡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

D类选项,现代教育论是以杜威为代表人物的观点,倡导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

A、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B

8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

A.B.C.D

8.【【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感受性变化规律中的感觉适应的应用。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题干中强调看完电影走到街上,看到明亮的阳光过一会儿才感觉自如,是从暗的环境进入明亮的环境,视觉逐渐适应,这种现象是明适应,因此本题选答:

B类选项,暗适应是指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

C类选项,视觉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D类选项,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B、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答:

9.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 )。

A.B.C.D

9.【【】C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应用。惩罚指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强调扰乱课堂的学生,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是为了降低学生扰乱课堂”的频率,呈现站到教室后面”的厌恶刺激,属于惩罚,故答案选择C、

选项,正强化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B类选项,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D类选项,消退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称为消退。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A、 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C、

10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

A、B、C、D、D、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应用。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具体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归类策略。题干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因此本题选B

选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C类选项,无此学习策略,属于干扰选项。

D类选项,组块策略是指根据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方向将知识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和连面成体,组成所谓的知识体系组块。组块策略属于影响记忆的因素。

A、 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B

二、案例分析题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中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试以德育原则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老师了解张林的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通过与张林的交流,循循善诱,引导他对计算机和学习产生正面的认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疏导原则。

(2)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老师利用张林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这一积极因素,激发了张林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从而使张林克服了自身的消极因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老师在对张林进行教育时,抓住了张林的个性因素,从他的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了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苏意乐)

全部

搜索搜索

备考资料免费领

互动交流

  • 微博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考试

    中公教师官方微信

  • 教师资格微信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资格考试

    共享信息全面备考

  • 教师招聘微信二维码

    中公教师题库

    随时随在线做题

  • 题库二维码

    视频号:中公教师考试+

    碎片时间也能学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