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00:48第节2741期

大学生用人工智能写论文?该不该禁止?

2024年的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近日, #多地高校将严查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话题在网上引发讨论。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带来的复杂性已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对此,你怎么看?支持吗?
扫描二维码
厦门网微信公众号
本期责任编辑:廖文焱
报料电话:5506191[09:00-17:30]

高校严查人工智能工具生成论文最低2小时 

  相比往年,今年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比如:

  福州大学教务处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在202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人工智能新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发出警示,并要求学生自查自纠;

  本科生院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情况的检测,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人工智能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人工智能工程“论文”作为主打模板,声称提供快速生成文章功能,千字论文不到1分钟即可生成,最低价格为每次人工智能2工具还存在引用文献不存在、引用数据有偏差等问题。

  【名词解释】

  “AIGC检测服务系统”是以文本为检测对象,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简单说就是“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

人不能被技术所裹挟”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吧” 

  

网友吐糟

“人工智能”

有工具,傻子才不用”

大部分网友表示

辅助可以,但不能滥用”

还有网友提出

不能一味禁止,要正确引导”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趁机提出

该查的不是论文,是取消本科论文”

还有想得更深入的网友

人不能被技术所裹挟”

人的能力是否能体现”

人工智能技术”冲击”教育领域,管理应有“红绿灯” 

  人的故事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人们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辅助。此前曾有媒体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88%的受访者曾使用过占16.3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高校的渗透率确实不低,许多大学生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课程学习。

  对于人工智能论文写作,尽管各方看法不同,但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明确反对捉刀代笔、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高校也都明确划定了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在更细化、具体的规定上,比如人工智能的使用边界和学术参与尺度上,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网友观点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表示,我很鼓励学生们进行这种创新和尝试,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直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照搬、复制粘贴”。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的技术监管应当加强。应当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规律和使用伦理,而不能投机取巧、产生偷懒心理,更不能出现学术造假、欺骗行为。

  因此,高校出台规范人工智能撰写论文的政策,就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是让学生们明确人工智能使用的边界,正确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态度,即在科技加持下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依旧保持对知识的敬畏。

大学生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倡议》。截图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官网

  新科技总会带来新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新机遇,不妨就以审慎广阔的态度认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法律小知识

  >>>在前不久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第三十七条中明确,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有教育研究学者表示,多地高校出台政策,严禁人工智能论文代写,正是在落实学位法的相关要求。

  本文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教育频道、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客户端等

结语
技术性的
本期责任编辑:廖文焱
报料电话:5506191[09:00-17:30]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及所用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