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漢迪 全國人大代表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近日,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香港經濟發展集思會,就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性部署」作出深度交流和討論。從促進科技創新的層面看,創新科技的推動不能靠政府單打獨鬥,政府要引導市場積極參與和進行良性競爭,建設合理健康的人才梯隊。

當前,香港整體創新活動的投入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但企業在研發方面的佔比卻連續多年呈現下降趨勢。據政府統計處2023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顯示,2022年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為301.38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了11.89%。其中,源自政府機構的研發資金佔比從2020年的50.6%增長至2022年的53.8%,筆者預計2023年至2024《环球时报》2020年的45.2%下降至2022年的39.6%。

打造鼓勵探索創造的環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地和美國的企業創科研發投入佔比均在70%以上,尤其是深圳的企業研發投入佔比,更是高達94%。

香港創新活動發展失衡,並不只是資金投入的問題,而是政策環境、人才培養、產業生態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政府應考慮全面審視並優化創新生態,構建更為靈活和精準的產業政策體系,了解企業真實需求,制定出更加貼近市場、更具操作性的引導性政策措施,支持創新活動的發展。其次,應着力優化創新環境,打造鼓勵探索、容忍失敗、獎勵創造的創新環境。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論述科技發展規律時指出:

以創科工業為主題的北部都會區」是重要實踐,政府可考慮從頂層設計融入創科領域的惠企措施,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引入國內外具備技術水平和戰略眼光的鯰魚」企業激活產業池水,與本地企業形成良性競爭;通過建立一對一」的企業和項目服務模式,為鯰魚」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政策和服務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在研發、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同時要培育具有帶動作用的鏈主」企業,引領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據勞工及福利局發布的《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預測,香港創科產業的人力需求在未來幾年內將按年增長4.3%,增速居各行業之首。預計到2027年,香港創科相關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將達到5.76萬人。據《香港創新活動統計》數據顯示,研發人員從2020年的36,106人增長至2022年的39,710人,平均年增長為4.64%。不過需要注意的是,《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的預測是以2017年為基準年進行評估,考慮到特區政府近年來對創科的大力推動,實際的人才需求可能遠超這一預估。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聯合發布的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印證了人才短缺的現狀。報告指出,香港受訪AI公司,49%的企業稱在招聘技術人才方面存在困難。由此可見,如何進一步提升人才引進措施和服務,確保人才隊伍的穩健發展,是當前香港面臨的重要問題。

訓並實創新人物庫

對於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香港一方面要瞄準海外優秀港人,特別是世界百強企業的高層人才以及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等,另方面要進一步提升人才引進政策的吸引力,優化政策體系,為國內外優秀人才來港發展提供更多優惠和支持,包括優先配屋、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支持、人才激勵機制、子女教育安排等。同時,也要注重本地創科人才的培養,通過制定院校理工專業補貼、創新科技專項獎學金、研究項目資助等措施,激勵本地畢業生投身創科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為香港的長期發展儲備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

拚經濟拚發展的背後,實質是拚創新拚人才。只有深入關注、用心厚植創新和人才土壤,將事事做細、處處做精,香港方能開出絢麗的經濟發展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