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动车体检员”的春运坚守

来源/新华社

动车进所,请注意避让!”夜晚11点半,对讲机里传来调度信息,早已换好工装等待的动车机械师孟维浩和同事们开始了当天的检修工作。

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动车运用所,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当乘客平安抵达目的地,在京唐、京滨段上运行了一天的和谐号”动车驶回车库,经过一番精细检修后,次日继续飞驰在运送旅客的轨道上。

动车天天在轨道上跑,定期检修是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我们动车机械师就是干这个的,相当于动车的‘体检员’。”25岁的孟维浩在业务上俨然一位“老手”,“转向架、探头……一节车厢需要检查的零部件就有上千个,一个标准动车组8节车厢,这就是近万个零部件。”

记者跟着他走进检修地沟,抬头一瞧。且不说零件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光是附着的泥灰就给辨认增加了很大难度。外行人远远看去,黑漆漆一片。如何检修?

总结起来也简单,记住三点:眼看、耳听、手触。”孟维浩倒是驾轻就熟,掌握了技巧,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反复练习,一个机械师从上岗到能够独立作业,至少需要跟着师傅学习一年。”

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耳听”。

动车供电后,动车机械师需要在车内外走动,通过听音辨析各部件是否存在异常。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首先得知道正常声音是什么样的,然后才能进行有效辨别。孟维浩指着车底说:供电后,多个部位同时运行,声音复杂交错。不同的车型,声音不同。光是这项技能,我就练了足足一年时间。”

看到记者听得认真,他继续说:“我们一组4人,分别编了号。从空间上讲,1、2号负责车厢顶部和内部,3、4号负责车厢底部和两侧,一般4个小时内就能检查完一组动车。”

还记得第一次独立作业时的感受吗?”记者问。

那当然!别看我现在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当初也是吃了不少苦头。”孟维浩说,当时我想,毕竟跟着师傅学习一年多了,技术上应该没问题。”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心理关”首先成了阻碍。每到一处他都反复检查,生怕有遗漏,最后完成时间超出了平均时长的50%。

如今,经过三年的实操历练,孟维浩和他的同事只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就能检查完一组动车,他也有了一些心得,对于业务成熟的动车机械师来说,检修技术并不难,难在一丝不苟,难在日复一日地坚守。”

春运期间,动车机械师的工作量大幅提高。为了保障检修任务顺利完成,大厂动车运用所强化人员调配,具备检修资质的工作人员都要排班上阵。

春运经常遇到动车组重联或加车的情况,导致检修量较平时增加近60%。”副所长李铭洋说,大厂动车运用所隶属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动车客车段,规模不算大,只有76位工作人员,但在工作上,可没有大小之分,容不得半点马虎。”

采访结束时,已接近凌晨两点。记者准备离开时,孟维浩和同事们正走向下一列动车。这些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默默坚守在幕后舞台”,为春运大潮贡献着青春力量。记者苏凯洋、赵鹏昊)

编辑:何娴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