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Circ研究。作者手稿;PMC 2009年7月29日发布。
以最终编辑形式发布为: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717705型
NIHMSID公司: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127074
PMID:18535268

核形状、力学和机械传递

摘要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包含基因组,是转录调控的场所。细胞核是最大、最坚硬的细胞器,受到来自细胞外部和细胞内部产生的通过细胞骨架传递的机械力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讨论了细胞内外作用力对核形状和结构的影响,以及这些作用力诱导的变化如何与核机械传递有关,即作用力诱导的细胞信号和基因转录变化。我们回顾了核和核结构蛋白的力学研究,如层粘连蛋白。在层粘连蛋白突变或缺失的细胞中,如基因工程小鼠、RNAi研究或人类疾病中,可以看到细胞核形状、组织和硬度的显著变化。我们研究了从力反应细胞骨架到细胞核的不同机械路径。我们还强调了在发育、生理和病理改变期间将核形状变化与细胞功能联系起来的研究。总之,这些研究表明细胞核本身可能在细胞对力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细胞核、层粘连蛋白、基因调控、力

介绍

机械传导描述了细胞通过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生化信号来响应物理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这些机械变化或刺激可以是细胞外环境(如压缩、张力和流体剪切应力)对细胞施加的力,也可以是细胞对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的反应产生的细胞内力。例如,细胞能够根据细胞外基质的硬度调整其内部硬度,这清楚地表明了细胞与其环境之间的机械反馈1在许多情况下,力反应是急性的,可能只是暂时影响细胞骨架和局部粘连或细胞内信使,如钙浓度。然而,机械传递通常是指细胞中的长期表型变化,通常是由机械诱导的基因表达变化引起的。细胞可以通过力诱导的分子水平上的构象变化来感知机械刺激和物理环境的变化,但许多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细胞外力可以刺激拉伸敏感性离子通道,激活整合素和其他焦点粘附蛋白,改变细胞骨架交联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浓度和构象2或通过肌动蛋白、中间丝或微管结构的构象变化重新排列细胞骨架(参见Janmey等人。和Vogel等人。4用于最近的评论)。

对于许多机械传递事件,力感基因转录的下游细胞路径,例如转录因子的激活,已经被很好地描述。拉伸敏感离子通道的开放可通过离子内流和细胞内储存的离子释放,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最常见的是钙离子通量的这些变化在细胞群体中广泛存在,可能具有不同的下游效应,包括激活导致基因转录变化的信号通路。同样,在整合素激活、细胞骨架交联蛋白重组或细胞骨架构象和/或组织的强制诱导变化后,细胞质蛋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转录。转录因子,如核因子-κB(NF-κB),在机械刺激下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而蛋白级联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可以在细胞骨架事件后激活转录因子5.

还有其他最近发现的例子,其中基因转录受到细胞骨架激活元件以及与核骨架结构相关的核蛋白的影响。通过与TGF-β结合的配体激活的R-Smad蛋白反过来与核组织蛋白MAN-1相互作用6核膜蛋白层粘连蛋白A和C的缺失可导致NF-kB调节的转录受损7细胞周期调节器和抑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与核质层粘连蛋白和层粘连A相互作用8,9层粘连蛋白A/C的表达水平与激活蛋白1(AP-1)的DNA结合和转录活性相关,后者反过来影响细胞增殖10除了细胞核中基因转录的这些和其他依赖于层粘连的变化外,还有许多其他假设机制将细胞核形状与细胞的机械转导反应联系起来。

细胞核本身被认为是一种细胞机械感受器,核形状的改变导致染色质结构和组织的构象变化,并直接影响转录调控。这篇综述将集中于与诱导机械力相关的核结构的改变,与细胞质的任何化学信号无关。为此,我们将描述原子核的结构、承重和力敏元件,并回顾其力学性能的研究。然后,我们将讨论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和细胞核之间力传递的拟议机制,以及核形状和结构的诱导变化如何调节细胞信号和功能,以适应细胞物理环境的改变。

原子核的结构成分

细胞核在结构和功能上可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区域,即核膜和核内部。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层膜(即与内质网相连的外核膜和内核膜)和核膜组成。内外核膜在核孔复合体处连接,允许核质转运。内核膜下面是核膜,这是一个主要由层粘连蛋白和层粘连相关蛋白组成的致密蛋白质网络。除了将层粘连到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调节成分之外,这些层粘连蛋白还帮助将层粘着蛋白连接到内核膜并稳定层粘连网络。

核内部的定义不太明确。在核质内,DNA被缠绕在组蛋白上,组蛋白被组织成染色质纤维。这些纤维反过来被组织成染色体,在间期核内占据不同的、非随机的染色体区域11核仁、Cajal体和PML体等核结构也作为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元素存在,这些结构可能受到机械力的影响。在核内部发现了几种结构蛋白,例如核质层粘连蛋白A和层粘连蛋白质C12,核肌动蛋白13,核肌球蛋白14和核幽灵15尽管核内部存在这些结构蛋白,但整个核内部是否存在结构的、受力的核基质仍然是一个公开争论的问题11,16.

核层粘连蛋白

层压板是核片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核内部也形成稳定的结构。层粘连蛋白调节和支持参与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复合物17、DNA复制、转录和修复18,核定位17、和老化19.层粘连蛋白是V型中间丝蛋白,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A型层粘连,它们都是来自LMNA公司基因和B型层粘连蛋白,由两个独立的基因编码,LMNB1型LMNB2型.

A型层粘连蛋白,其中最常见的是层粘连A和C,是在几乎所有分化细胞中发现的不同水平的发育调节蛋白,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含量较高20-24A型层粘连蛋白在人类胚胎干细胞中不存在,只有在细胞开始分化后才存在25细胞在没有A型层粘连的情况下能够存活和增殖26,但在LMNA公司基因是一组被称为层粘连病的人类疾病的原因(详细描述如下)。缺乏层粘连蛋白A和C的小鼠(核纤层蛋白-/-)发生严重肌营养不良并在6-8周龄时过早死亡27层压板A和层压板C在外围核板和核内部核板之间处于动态平衡28,29并被假设调节核外周和核内的基因表达19,30,31A型核纤层蛋白在维持核形态中也起主要作用19,32,33,稳定性7,34和结构12,33,35。与核纤层蛋白-/-小鼠,表达层粘连蛋白C但不表达层粘着蛋白A的转基因小鼠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表型,这表明层粘连蛋白质A可能是可有可无的,至少在小鼠中是如此36此外,这些仅含层粘连蛋白C的小鼠的细胞核在形状和力学上仅显示出轻微的变化33这些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基于层粘连蛋白A、B和C的差异表达的核层组成的复杂性。

B型层粘连蛋白在后生动物的所有细胞类型中组成性表达37与A型层粘连蛋白相比,只有一种疾病被归因于LMNB1型基因,即基因重复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白质营养不良38B型层粘连蛋白的敲除在秀丽线虫39和老鼠40这表明B型核纤层蛋白的突变可能对胚胎致命。RNAi基因沉默LMNB1型LMNB2型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导凋亡26表明这些基因对细胞生存至关重要,而不仅仅是生物体的生存。然而,从含有严重截短的层粘连B1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中获得的成纤维细胞是可行的,但显示出严重的核泡40以及间期染色体定位和基因调控的缺陷41.

层粘连蛋白

内核膜层粘连蛋白如LBR、emerin、LAP2α和MAN1包含至少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层粘连结构域42这些层粘连蛋白是动态的,并与许多不同的伙伴相互作用,这可能为核结构的改变提供机会,以响应生化和物理因素35,43.Emerin,已被证明能结合层粘连蛋白A/C在体外体内可以直接与许多其他结构蛋白如肌动蛋白、nesprins以及转录因子如Btf、GCL等相互作用44emerin不太可能同时结合所有这些蛋白质;最有可能的是,emerin与不同的蛋白质复合物存在动态关联。鉴于大量的层粘连结合蛋白及其多种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可能存在与核内层粘连网络相关的结构和转录相互作用。

层粘连蛋白也有助于将层粘连到外周DNA和染色质,并参与基因表达。层压板可以通过30-40碱基对长的非特异性片段直接与裸DNA结合45然而,大多数层粘连-DNA相互作用是通过层粘连结合蛋白发生的46作为许多LEM域蛋白的一个例子,内核跨膜蛋白emerin可以结合A型层粘连蛋白和蛋白BAF,而BAF反过来又直接与双链DNA、组蛋白H3、组蛋白H1.1和可能的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

细胞核中的其他结构蛋白

最近,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细胞骨架典型组成部分的结构蛋白也在细胞核内被鉴定出来。核肌动蛋白的存在现在已经被广泛接受,尽管肌动蛋白在细胞核内形成的结构尚不清楚47最近的证据表明,除了球状肌动蛋白外,核丝状肌动素主要以短寡聚体的形式存在13核肌动蛋白不会被指骨样蛋白染色,推测核肌动素可能以独特的构象聚合48对指骨素标记有抵抗力49核肌动蛋白的功能也知之甚少,但一些数据表明肌动蛋白参与转录50此外,肌动蛋白可以结合层粘连蛋白和层粘连结合蛋白51和电子显微镜爪蟾卵母细胞核显示肌动蛋白低聚物与核孔和核外周Cajal小体相互作用52这些相互作用表明了机械或结构功能,但尚未确定。有趣的是,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如蛋白4.153,肌球蛋白14和αII谱15最近在细胞核中也被发现,可能与细胞核内DNA的运动有关。αII谱蛋白结合层粘连蛋白复合物54和帮助DNA修复55,但αII谱的机械功能尚未阐明。在核膜中也发现了其他假定的spectrin重复蛋白,如nesprin蛋白(也称为myne或syne),如下文所述。

染色质

染色质是一种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复合物,是细胞核内部的主要成分,对于将大约两米长的DNA(人类)装入直径为5-20微米的细胞核至关重要。在间期染色质的高阶组织中,至少有三个结构基序被表征出来56,57:(i)核小体堆积和堆积产生的30nm光纤和其他配置;(ii)染色质纤维环,大小从几个kbp到>10 Mbp,能够与遥远的基因组区域相互作用;(iii)基因组中与支架结构(如核膜或核仁)相连的特定区域。染色质进一步组织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的大小从51到245 Mbp不等,占据间期核中的非随机染色体区域11.

染色质本身并不均匀,染色质的结构、位置和功能是相关的。异染色质是密集堆积的染色质,通常反映DNA、组蛋白和其他DNA结合蛋白的修饰,通常不具有转录活性。异染色质通常位于细胞核的外围或靠近核仁;这两个基因组区域的基因表达活性都很低。异染色质中存在的几种特殊蛋白质和特征组蛋白修饰是导致基因沉默的原因58相反,常染色质富含基因,具有更多的转录活性,通常位于核内部更开放的染色质结构中。最近的微量移液管抽吸实验表明,在胚胎干细胞和模型系统中,开放的常染色质结构比紧密堆积的异染色质结构更容易变形59因此可以想象,外部或细胞内的力量可以相对容易地重组基因丰富的区域。

核体和核内结构

核仁是核糖体生物发生的区域,是最大的亚核结构。核仁是细胞核内独特的结构,但核仁蛋白与核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过渡时间约为秒60然而,核仁结构的保真度似乎是由核仁内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驱动的61因此,核仁在核质内的结构和机械上是不同的。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可以在整个细胞的细胞核中看到核仁,这表明它们比周围的核质更硬62类似地,核仁在通过微量移液器抽吸变形的细胞中表现为粘附变形的流体结构,并且在高应力下表现出永久变形59虽然核仁刚度的重要性尚不清楚,但紧密的核仁结构在短期机械应力期间保持其形状,并可作为核质内研究亚核变形的基准标记59,63.

Cajal小体,也称为螺旋体,是与小核糖核蛋白(snRNP)和核仁结合的动态结构64Cajal体受细胞应激调节,如热休克、重金属暴露、病毒感染和DNA损伤65大量刺激可导致Cajal小体在核质内移位66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小体涉及核功能的许多方面,包括转录调控和染色质结构的衰老相关变化;PML机体也对细胞化学应激作出反应65,但它们的许多功能仍不清楚。PML小体通常位于转录活性基因附近67与核结构蛋白相关68PML小体的数量和大小随着细胞机械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被认为是应力响应结构69.

层粘连蛋白病:与核结构相关的疾病

最近,通过研究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包括核膜蛋白突变,阐明了核结构和组织的许多生理功能。层粘连蛋白病是由编码层粘连A和C的LMNA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一组超过12种疾病包括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肢体带状肌营养不良症、扩张型心肌病、Dunnigan型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和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见Worman和Bonne70用于最近的审查)。尽管层粘连蛋白A和C在几乎所有分化细胞中都有表达,但许多层粘连病都有组织特异性表型。到目前为止LMNA公司基因已鉴定;这些突变大多与肌营养不良有关,但有些突变对肌肉组织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同一蛋白质的不同突变如何导致如此广泛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部分原因是核膜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来自椎板病患者的细胞通常具有异常形状的细胞核和染色质组织的变化。“结构假说”是解释至少一些与椎板病相关的组织特异性缺陷的一个命题,它提出椎板蛋白A和C的功能丧失可能会增加细胞核脆性,并导致肌肉等机械应激组织中细胞死亡增加。事实上,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肌肉活检常显示细胞核碎片71、和实验核纤层蛋白-/-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表明,这些细胞降低了细胞核硬度,增加了细胞核脆性,并增加了对机械应变的敏感性7,28相反,Hutchinson Gilford早衰综合征(HGPS)是由LMNA公司由于蛋白质加工缺陷导致核膜处野生型和突变型层粘连蛋白A增加的突变19,72导致核更硬、更不柔顺32HGPS患者在几乎所有承重组织中都有严重的早衰表型:软骨、骨骼、皮肤、心血管等,但他们在脑和内脏等软组织中只表现出最小或没有缺陷。负重组织中存在的器官水平突变缺陷表明力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然而,正如上述章节所讨论的那样,层粘连蛋白不仅在核结构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直接和间接地与一些转录调控因子相互作用。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层粘连蛋白可以调节转录调控,但也有助于染色质组织和表观遗传变化。Lmna公司-/-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发生改变核纤层蛋白-/-成肌细胞分化受损73同样,HGPS细胞核内部染色质组织发生变化,异染色质凝集丧失74,和DNA损伤的积累75因此,“基因调控假说”提出,这些转录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的改变是导致疾病过多的原因。

重要的是,“结构假说”和“基因调控假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可以通过核机制转导相互关联。上的实验核纤层蛋白-/-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表明,这些细胞对机械应变的反应减少了机械敏感性基因的激活,并削弱了转录激活7因此,核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有助于提高细胞对机械应变的敏感性和改变转录调控。此外,由于机械环境可以指导干细胞分化76,受损的机械传导信号可能导致核纤层蛋白-/-成肌细胞77,78除了细胞核本身之外,层粘连蛋白A和C以及其他核膜蛋白对于将细胞核与周围的细胞骨架进行物理连接至关重要;详见下文。

综上所述,这些观察结果使我们对基于特定类型和位置的椎板病有了更为不同的认识LMNA公司突变。影响骨骼肌和心肌的突变通常是错义突变79,80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或其聚合能力81.Lmna公司-/-完全缺乏A型层粘连蛋白的小鼠会发展为严重的肌营养不良和扩张型心肌病73作为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症的动物模型82-84A型核纤层蛋白的缺失导致核硬度降低和核脆性增加27,33导致细胞对机械应力的敏感性增加,这可能导致核-细胞骨架耦合的进一步缺陷73,85,机械传导信号7,组织再生73,85,86,细胞增殖73,和细胞分化25,77,87然而,大多数人LMNA公司与肌营养不良相关的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79表明这些突变的主要负面影响。有趣的是,大多数小鼠模型(例如。核纤层蛋白H222P(H222P),核纤层蛋白195K奈拉)需要突变层粘连蛋白的纯合表达来诱导表型84尽管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核纤层蛋白+/-小鼠导致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86.Lmna公司高/高核纤层蛋白汞/+表达前体蛋白结构的小鼠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效应,这种效应也可以通过野生型层粘连蛋白a的水平进行调节88,89孕激素可以改变A型和B型层粘连均聚物的分离90并影响野生型层粘连蛋白的扩散流动性59.荧光标记层粘连蛋白的光漂白实验表明LMNA公司突变增加了蛋白质的流动性,最严重的影响见于中心杆状结构域的突变12,91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至少一些突变的层粘连蛋白可以调节野生型层粘连的稳定性和聚合,通常影响整体核结构、稳定性和功能,为特定层粘连a/C突变的一些主要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层粘连蛋白A/C的功能丧失导致核硬度降低,这可能有助于增加细胞对机械应力的敏感性,以及核-细胞骨架耦合、机械传导信号、组织再生、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如肌管融合)中的其他缺陷,可能导致某些椎板病中出现渐进性肌肉表型。不影响层粘连蛋白A/C本身的整体稳定性或其聚合动力学,但可以改变特定层粘连功能(例如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的层粘连突变可能是一些更特殊的层粘着病的原因,例如家族性部分性脂质营养不良。导致家族性部分性脂肪营养不良的大多数突变聚集在一起,并改变层粘连尾Ig-fold上的正电荷92HGPS患者的细胞增加了细胞核硬度、染色质组织改变和细胞过早衰老,可能改变干细胞的维持和分化。最近,我们小组已经证明,细胞对机械应力敏感性的增加也可能导致HGPS动脉硬化的发展93因此,层粘连病可以被认为是一系列疾病,其特定表型导致特定层粘连功能受到特定突变的干扰。

原子核的力学性质

上述例子说明了组织级疾病是如何由核结构蛋白突变引起的;这些疾病还与细胞核形状、结构和硬度的变化有关。机械力向核内部的传递和诱导的核变形,从而直接或间接调节基因转录,取决于整个核的机械特性及其与周围细胞骨架的物理联系。在这里,我们讨论了相间核的正常力学性质,并解释了哪些核成分是核稳定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关测量核力学方法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Lammerding,Dahl等人最近的评论。94

尽管核刚度测量的准确值变化超过两个数量级,范围从0.1 kPa到10 kPa95-98根据所选的细胞类型和实验方法,大多数研究都认为间期细胞核明显比周围的细胞质坚硬。例如,平行板压缩实验显示内皮细胞核的有效弹性为8 kPa,而细胞质为0.5 kPa95软骨细胞核的微量吸液管抽吸研究产生了1至5 kPa的静态弹性模量,数据最适合三参数粘弹性模型96通过微吸管抽吸进行的其他核力学研究也发现了人类HeLa细胞的细胞核99和TC7灵长类上皮细胞100粘弹性。在之前的研究中,HeLa核表现为粘弹性固体;在后一个实验中,发现核具有更复杂的粘弹性流变性。这些力学上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核组织,例如核膜或内部的层粘连A/C密度改变和/或染色质组织的改变。

我们目前的理解是,层粘连蛋白提供了层粘连蛋白和整个细胞核的大部分结构和机械支撑。层粘连蛋白可以进一步稳定层粘连并将其连接到核膜和染色质结构。层压板被证明是一个刚性的承重元件,对核的结构完整性是必要的34,100.核在层压板中组装-完成爪蟾鸡蛋提取物非常易碎101和小鼠细胞核核纤层蛋白-/-电池的机械强度弱7.体外重组层粘连蛋白B1长丝溶液的流变学测量表明,这些长丝表现为坚硬但有弹性的材料,表现出应变硬化,其机械强度与其他中间长丝相当102.直接机械测量爪蟾卵母细胞核也显示就地有组织的薄板充当刚性、弹性的二维网络34而层粘连蛋白和染色质很可能都会导致核僵硬59,层粘连蛋白浓度的改变,特别是A型层粘连,被认为可以调节核力学33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A型层粘连蛋白是导致核僵硬的主要因素,而层粘连B1的缺失会导致核泡增多,但核僵硬没有变化33同样,只有异位层粘连蛋白A的表达,而非层粘连膜B1的表达,才能恢复核僵硬核纤层蛋白-/-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3这些和其他研究90,103提示A型和B型层粘连可能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差异的不同网络。

除了核层之外,核内部也有助于核的力学行为。核层压板,尤其是A型层压板,也存在于核内部并与核层压板交换12这些内部层粘连蛋白和层粘连结合蛋白(如LAP2α)的存在可以提供核质内的结构和组织。染色质本身也被认为为细胞核提供结构和机械稳定性100染色质结构高度纠缠和相互连接,比倾向于弹性拉伸的薄层网络具有更大的粘性或“流动”性59染色质也会在高机械应力下发生塑性变形,即永久变形59染色质组织(即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在核力学中的作用尚未进行力学研究,但二价盐对染色质的改变100异染色质蛋白的上调59,104似乎既减少了细胞核内染色质的运动,又使染色质变硬。

核机械传导的拟议机制

核力学性质的知识可以定量评估核变形对给定力的响应。根据上述章节中大致定义的核部件刚度,下一步是确定作用于核的生理力。通常,这些力来自作用于细胞外基质或细胞内过程的力(例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并被认为通过细胞骨架传递到细胞核。

力向核的传递:细胞骨架-核连接性

众所周知,细胞骨架的组织积极参与细胞感知机械应力并将其转化为生物反应的能力。一般来说,细胞骨架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肌动蛋白微丝、微管和中间丝105-107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被认为能提供伸长和收缩力,并能承受压缩力的微管形成极化网络,使细胞器和蛋白质在整个细胞内运动。中间纤维提供额外的结构增强。这些结构特征共同作用,提供细胞形状、支撑和机械完整性108,109是细胞运动和分裂所必需的110细胞骨架具有复杂的粘弹性,反映了其复杂和异质的组成和组织。

细胞通过黏附点锚定在细胞外基质上,黏附点是由跨膜整合素和其他蛋白质组成的离散复合物,如黏附点激酶(FAK)、塔利班和小病毒蛋白,这些蛋白质允许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沟通”111,112在建立局灶性粘连后,通过肌动蛋白相关分子马达的作用,相互连接的肌动蛋白纤维受到应力。细胞粘附1,113,形状1(Discher等人,2005年),运动1,114和差异化76可以通过细胞外基质的硬度和局部粘连的形成进行调节。因此,细胞外基质的性质,包括其机械特性,通过局灶性粘附传递到细胞的细胞骨架网络。

如上所述,实验证据表明,层粘连结构作为结构元素在维持正常核力学和细胞机械传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7,32-34A型层粘连蛋白的作用似乎比B型层粘着蛋白更具影响力33一些实验结果表明,A型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也会影响细胞质的机械特性和细胞骨架元件的组织。肌细胞分离自核纤层蛋白-/-小鼠结蛋白中间丝和核表面之间的连接显著减少,这与整体细胞形状的显著改变有关73.Lmna公司-/-细胞在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和微管蛋白基细丝的组织中有相当大的扰动115此外核纤层蛋白-/-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类似于肌动蛋白和微管被化学破坏的野生型细胞85这些研究都表明,核骨架与肌动蛋白、中间丝和微管细胞骨架成分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物理相互作用。在功能上核纤层蛋白-/-细胞导致微管组织中心(MTOC)定位错误和细胞迁移速度改变85.

细胞骨架和核膜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了一种将细胞外和细胞骨架力传递到细胞核的机制,这对核机械传递至关重要。图1提供了我们目前对核细胞骨架偶联的理解的概述。太阳1116-118和SUN2119是包含Sad1-UNC同源结构域(SUN)的内核膜蛋白质,该同源结构域延伸到内核膜和外核膜之间的核周空间43在核质方面,SUN蛋白可以与层粘连蛋白、核孔复合体和其他未知蛋白质相互作用。Nesprin蛋白可以通过一个高度保守的C末端KASH结构域(Klarsicht,Anc-1,Syne同源性)与SUN蛋白跨核空间结合,该结构域由跨膜结构域和与SUN1/2相互作用的管腔结构域组成43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核膜蛋白nesprin-1和-2的突变也可能导致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120一些较小的nesprin-1和-2亚型定位于内核膜并直接与层粘连蛋白A结合120,121,许多nesprin亚型,包括nesprin-3和nesprin-1和-2的较大亚型,都是外核膜蛋白122,123nesprin-1和-2的最大亚型包含N末端肌动蛋白结合域,而nesprin-3包含一个与果胶结合的位点,该位点稳定地与中间丝结合117,123这种由SUN蛋白和nesprin蛋白结合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允许中间丝/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核质之间通过a型层粘连形成物理连接,因此被恰当地命名为LINC(细胞核和细胞骨架连接子)复合物117其他层粘连相关蛋白,如内核膜蛋白emerin,被认为是LINC复合体的活性成分35Emerin与层粘连蛋白、染色质和内核膜nesprins稳定相互作用43,124在emerin缺乏的细胞中,细胞核形状异常,细胞机械传导也存在其他缺陷125,126去除其他内核膜层粘连相关蛋白(如LEM2)也会导致核形态严重改变,但机制尚未确定127上述发现表明,有几种可能是多余的蛋白质复合物可以将细胞骨架连接到核骨架上。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127074-f0001.jpg
细胞外基质到细胞核的力传递途径

外力可以通过基底应变或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于电池。整合素和其他粘附分子将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与细胞外基质物理耦合,并能对细胞外配体和细胞内信号作出反应。细胞骨架交联剂(如plectin)可以连接肌动蛋白丝、中间丝和微管。凝集素还可以直接与外核膜上的nesprin-3结合,而nesprin-1和-2的巨大亚型包含N末端肌动蛋白结合域。在核膜上,nesprins通过其C末端KASH结构域与SUN蛋白相互作用,SUN蛋白穿过核周间隙。在细胞核内膜,SUN蛋白可以与层粘连蛋白和其他核膜蛋白结合,后者又可以与DNA和染色质结合,完成细胞核和细胞骨架之间的物理连接。单元元件未按比例绘制。

一些证据也表明微管和核膜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在核膜破裂期间,微管直接与核膜相互作用,并可能在机械上促进核膜破裂128微管解聚药物诺卡唑处理的细胞在核膜破裂的后期缺乏129最近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微管与核膜的直接耦合,即在缺乏emerin或A型层粘连的细胞中,MTOC常常与细胞核分离85此外,最近研究表明,emerin可以直接与β-微管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充当中心体的对接元件130其他研究小组认为,细胞核和微管之间的物理耦合可以通过nesprins与驱动蛋白运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来介导131微管通过交联剂和/或运动蛋白与肌动蛋白和中间丝相互作用109因此,观察到的MTOC本地化变化可能核纤层蛋白-/-细胞可能是肌动蛋白和中间丝组织改变的间接结果。

力是如何影响原子核的?

施加在细胞表面的力,例如在流动过程中,会导致细胞反应,包括细胞骨架元素的重组——肌动蛋白微丝、中间丝、微管132-134和核结构135-远离受力区域。这些观察结果表明,机械转导可以由细胞骨架的整合元件介导,并且由于渗透和互连的细胞骨架网络的复杂性,机械转导可能是一种局部现象,也可能不是。

尽管细胞核是最坚硬的细胞器,比周围的细胞骨架坚硬2-10倍95,96细胞外作用力和应变导致明显可检测到的核变形96,135,136在细胞单层暴露于流体剪切应力的情况下,细胞核本身暴露于大量的力。计算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在流动方向上的重新排序,如图所示在体外体内可以通过最小化作用在原子核上的力来解释137除了观察到核形状和结构的被动变化外,也有研究表明核对剪切流的机械适应,表明细胞主动改变核结构元件以响应力。对孤立核的微量吸液管抽吸表明,与未抽吸的对照相比,暴露于剪切应力下的核高度降低,刚度增加138原子力显微镜(AFM)也被用于研究整个细胞中细胞核的弹性模量,同样发现剪切细胞中的细胞核比对照细胞核更硬139然而,核隔离后持续存在的核结构剪切硬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核形状和细胞特化

细胞核通常为球形或椭球形。然而,由于结构蛋白和结合蛋白表达的变化,一些特殊细胞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核形状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精子细胞的细胞核极为细长140此外,中性粒细胞会形成极为小叶化的细胞核,这与层粘连蛋白A/C的丧失有关141和层粘连蛋白B受体(LBR)的表达142人类胚胎干细胞有大而圆的细胞核,染色质极易移动,不表达A型核纤层蛋白。随着细胞分化,细胞表型的改变与组蛋白迁移率测定的染色质运动减少相关104,上调A型层粘连成分25核形状和刚度的变化59因此,随着许多细胞的分化,人们可以观察到核形状和结构以及细胞功能和表型的伴随变化。功能改变可能是由于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分化所必需的特殊基因的可及性,或者相反,减少了“不必要的”基因对转录因子的可获性。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还可以推测细胞核形状和结构的适应与细胞的功能直接相关:例如,中性粒细胞中更易变形的分叶细胞核可以增加细胞间易位。

对细胞核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形状变化和细胞表型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托马斯和同事通过微加工图案控制细胞环境,表明胶原蛋白合成与细胞核形状的相关性比与细胞形状的相关性更强143对乳腺上皮细胞组织形态发生的研究表明,改变核组织可以调节细胞和组织表型144软骨细胞核中压缩诱导的形状变化也与软骨成分和密度的变化相关136当观察到病理状态时,这种相关行为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核大体形态的畸变,如核大小的增加、核形状的改变和核结构域的丢失,通常用于鉴别癌组织145一项关于乳腺癌细胞的研究,这些细胞受其机械和结构环境的影响146,发现癌症表型和核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比细胞形态和癌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147许多癌症与核结构蛋白的变化有关。例如,与对照细胞相比,层粘连蛋白A和C在卵巢癌中过度表达148前列腺癌中层粘连蛋白B水平的升高与肿瘤分化密切相关87重要的是,核硬度的变化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流动性和转移潜能增加的指标149,150如前所述,由于层粘连蛋白A/C的丢失和肺叶化导致的核硬度降低可能有助于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细胞在内皮细胞外渗过程中挤压内皮细胞。这些观察到的核形状变化可能反映了染色质结构的变化,以调节基因的可及性,核膜组成的差异导致易位所需的核硬度改变,或两者兼而有之。

结论与展望

上述实例清楚地表明,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特别是当涉及力时,核的形状、结构和/或硬度与细胞功能和表型密切相关。然而,即使有关于细胞中受力元件连接的丰富信息,以及椎板病、转基因和RNAi研究提供的见解,对力在核机械传递中的直接作用的机制性理解仍然很少或根本没有。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对许多核结构蛋白的功能和组织的有限知识,以及这些蛋白与DNA本身的紧密联系,使得很难解耦机械事件。例如,在HGPS中,突变型和野生型层粘连蛋白都聚集在核膜上,导致核膜变硬32然而,核内部层粘连蛋白A的同时减少导致异染色质的丢失和染色质组织的其他变化74因此,将由硬化的核膜引起的表型细胞变化与表观遗传变化解耦将是一项挑战。

寻找证据:作用在细胞核上的力能直接调节基因转录吗?

目前,仅有有限且主要是零星的证据表明细胞外作用力可以直接影响基因转录,例如通过传递到细胞核的细胞外作用力直接作用于DNA元素。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例子表明,细胞外整合素与亚核元素之间存在物理联系135细胞外力可以通过细胞骨架传递到细胞核,导致核内变形59在细胞核内,这些力可能导致DNA双螺旋或高阶染色质结构的构象变化,从而导致转录活性的变化。在单分子和大分子水平上,检测纯化DNA、染色质和染色体力学的实验表明,力可以诱导重塑和解体,这可能是转录所必需的(参见DNA、染色素和染色体力学综述151,152). 力诱导的构象变化可能进一步改变染色质和基因对转录因子的可及性。目前的成像技术还不能直接显示力诱导的活细胞DNA和染色质组织的变化,但是,单分子检测和单细胞转录事件成像的进展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提供更直接的证据(见最近对细胞核高分辨率成像的综述153).

除了力对DNA结构的直接影响外,力诱导的核形状变化也可能导致核内基因的大规模重组。众所周知,细胞核的形状和力学在细胞受到力时会发生调整和重新排序138,139然而,尚不清楚细胞核内的基因随后是如何重新排序的,或者异染色质的口袋是否因用力或层粘连重组而改变。层粘连蛋白不仅存在于核外周,还形成核内结构,可以调节染色质组织154,155.几个LMNA公司突变与异染色质丢失有关74层粘连蛋白B1的缺失会影响细胞核内染色体区域的定位41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细胞中的RNA合成需要层粘连蛋白B1依赖性核骨架156层粘连蛋白可能作为核结构和组织的表观遗传修饰物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某些基因被招募到核膜(以及从常染色质到异染色质的转化)通常被认为是转录调控和基因沉默的细胞机制11因此,在椎板缺损和LMNA公司突变细胞除了核膜组织的变化外,还可以反映核内基质和染色质组织的变化。最近的实验证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检测为细胞核机械特性的变化,清楚地表明了染色质结构、基因调控、核结构和刚度之间的关系59在这些情况下,改变的基因调控不一定是由核僵硬度的变化引起的,而是核僵硬度反映了核内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因此,面临的挑战在于,核刚度由固有的生物和机械耦合的薄片和染色质决定。此外,即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层粘连蛋白可以直接影响力诱导的基因表达,但要确定其潜在机制将是困难的。层粘连蛋白的致病突变主要是通过改变核刚度导致DNA和染色质组织构象变化增加而导致大规模核变形吗?还是层粘连分子可以通过与DNA和DNA加工蛋白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染色质组织?我们建议根据本综述中的研究,将这些机制结合起来。我们乐观地认为,基于单元的自上而下方法和自下而上方法在体外力诱导DNA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将集中在更好地阐明力可以直接调节细胞核中DNA区域转录的作用。核膜参与细胞骨架-核力传递,直接参与染色质组织,是机械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界面。

在后基因组时代,我们关注基因组的调控和表达。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认识到,除了解码线性DNA序列的含义外,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和组织也是核基因调控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细胞外作用力被传递到细胞核,在那里它们可以引起实质性变形,因此这些作用力是否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染色质结构和转录活性的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到目前为止,机械力和细胞外机械环境是调节细胞反应的额外和必要的标准,这一事实已经在细胞生物学的许多其他方面得到了认可。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描述力与基因组相互作用的直接机制,以及核形状与机械传递的关系。

鸣谢

作者感谢Valerie LRM Verstraeten的有益讨论和反馈。

资金来源

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拨款HL082792和NS059348、美国心脏协会拨款0635359N、Progeria研究基金会的支持。

脚注

披露:没有。

工具书类

1Discher DE、Janmey P、Wang YL。组织细胞感受并响应其基质的硬度。科学。2005;310:1139–11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Johnson CP、Tang HY、Carag C、Speicher DW、Discher DE。细胞内蛋白质的强制去折叠。科学。2007;317:663–6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Janmey PA,McCulloch CA。细胞力学:整合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生物工程年度收益。2007;9:1–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Vogel V,Sheetz M.局部力和几何传感调节细胞功能。Nat Rev Mol细胞生物学。2006;7:265–2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Lehoux S,Castier Y,Tedgui A.血管对血流动力反应的分子机制。实习医学杂志。2006;259:381–3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Bengtsson L.MAN1对Smads的所作所为。TGFbeta/BMP信号转导与核膜。FEBS J公司。2007;274:1374–13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Lammerding J、Schulze PC、Takahashi T、Kozlov S、Sullivan T、Kamm RD、Stewart CL、Lee RT。Lamin A/C缺乏会导致核力学和机械转导缺陷。临床投资杂志。2004;113:370–3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Ozaki T、Saijo M、Murakami K、Enomoto H、Taya Y、Sakiyama S。层粘连蛋白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产物之间的复合物形成:层粘连膜A上的结构域的鉴定及其相互作用所需。致癌物。1994;9:2649–26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Markiewicz E、Dechat T、Foisner R、Quinlan RA、Hutchison CJ。层蛋白A/C结合蛋白LAP2alpha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核锚定所必需的。分子生物学细胞。2002;13:4401–44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Ivora C、Kubicek M、González JM、Sanz-Gonzáley z SM、Alvarez-Barrientos A、O'Connor JE、Burke B、Andrés V。通过C-Fos与层粘连蛋白A/C的相互作用抑制AP-1的机制。基因发育。2006;20:307–3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Misteli T.超越序列:基因组功能的细胞组织。单元格。2007;128:787–8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Broers JLV、Kuijpers HJH、Ostlund C、Worman HJ、Ender J、Ramaekers FCS。层粘连蛋白A和层粘连素C突变都会导致层粘连不稳定以及内部核层粘连组织的丧失。实验细胞研究。2005;304:582–5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Pederson T,Aebi U。核肌动蛋白延伸,看不到收缩。分子生物学细胞。2005;16:5055–50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Hofmann WA,Johnson T,Klapczynski M,Fan JL,Lanerolle P.从转录到转运:核肌球蛋白I的新作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2006;84:418–4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Young KG,Kothary R.细胞核中的光谱重复蛋白。生物论文。2005;27:144–1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佩德森·T·“核矩阵”半个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2000;11:799–80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Meaburn KJ,Misteli T.细胞生物学:染色体区域。自然。2007;445:379–3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Parnaik VK,Manju K.《拉莫皮病:由核结构缺陷引起的多种疾病》。生物科学杂志。2006;31:405–4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Scaffidi P,Misteli T.人类衰老中的拉明A依赖性核缺陷。科学。2006年5月19日;312:1059–10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Krohne G,Benavente R.核层粘连。进化和分化中的多基因蛋白质家族。实验细胞研究。1986;162:1–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Tilli CM、Ramaekers FC、Broers JL、Hutchison CJ、Neumann HA。正常人皮肤、光化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层粘连蛋白表达。英国皮肤病杂志。2003;148:102–1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Takamori Y、Tamura Y、Kataoka Y、Cui Y、Seo S、Kanazawa T、Kurokawa K、Yamada H。成年大鼠大脑两个生发区神经发生期间核层压板(核层压板的主要成分)的差异表达。欧洲神经病学杂志。2007;25:1653–16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Hutchison CJ、Worman HJ。A型层粘连蛋白:躯体的守护者?自然细胞生物学。2004;6:1062–10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Lin F、Worman HJ。核层粘连蛋白在人类组织和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以及层粘连蛋白A/C和B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实验细胞研究。1997;236:378–3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Constantinescu D、Gray HL、Sammak PJ、Schatten GP、Csoka AB。Lamin A/C表达是小鼠和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标志。干细胞。2006;24:177–1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Harboth J,Elbashir SM,Bechert K,Tuschl T,Weber K。使用小干扰RNA鉴定培养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本基因。细胞科学杂志。2001;114:4557–45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Sullivan T、Escalante-Alcalde D、Bhatt H、Anver M、Bhat N、Nagashima K、Stewart CL、Burke B。A型层粘连蛋白表达缺失会破坏核膜完整性,导致肌营养不良。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147:913–9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Broers JL、Bronnenberg NM、Kuijpers HJ、Schutte B、Hutchison CJ、Ramaekers FC。A型层粘连蛋白的部分裂解与它们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从核层粘连蛋白中完全解体相一致。欧洲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81:677–6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Moir RD、Yoon M、Khuon S、Goldman RD。核层蛋白A和B1:活细胞核包膜形成期间的不同组装途径。细胞生物学杂志。2000;151:1155–11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Rahman-Roblick R、Roblick UJ、Hellman U、Conrotto P、Liu T、Becker S、Hirschberg D、Jörnvall H、Auer G、Wiman KG。通过蛋白质表达谱确定的p53靶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7;104:5401–54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Pekovic V、Harborth J、Broers JL、Ramaekers FC、van Engelen B、Lammens M、von Zgliniki T、Foisner R、Hutchison C、Markiewicz E。在人类成纤维细胞中维持增殖状态需要核浆LAP2α-lamin A复合物。20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Dahl KN,Scaffidi P,Islam MF,Yodh AG,Wilson KL,Misteli T.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患者核膜的独特结构和机械特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6年7月5日;103:10271–102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Lammerding J、Fong LG、Ji JY、Reue K、Stewart CL、Young SG、Lee RT.Lamins A和C,但不是Lamins B1调节核力学。生物化学杂志。2006年9月1日;281:25768–257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Dahl KN,Kahn SM,Wilson KL,Discher DE。核包络层网络具有弹性和压缩极限,暗示着分子减震器。细胞科学杂志。2004年9月15日;117:4779–47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Stewart CL、Roux KJ、Burke B.模糊边界:核膜延伸其范围。科学。2007;318:1408–14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Yang SH、Meta M、Qiao X、Frost D、Bauch J、Coffinier C、Majumdar S、Bergo MO、Young SG、Fong LG。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可改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突变小鼠的疾病表型。临床投资杂志。2006;116:2115–21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沃曼·HJ,库瓦林·JC。细胞核内膜。《分子生物学杂志》。2000;177:1–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Padiath QS、Saigoh K、Schiffmann R、Asahara H、Yamada T、Koeppen A、Hogan K、Ptácek LJ、Fu YH。拉明B1重复导致常染色体显性白质营养不良。自然遗传学。2006;38:1114–11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Liu J,Rolef Ben-Shahar T,Riemer D,Treinin M,Span P,Weber K,Fire A,Gruenbaum Y。秀丽隐杆线虫层蛋白基因在核组织、细胞周期进展和核孔复合体空间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细胞。2000;11:3937–394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Vergnes L、Péterfy M、Bergo MO、Young SG、Reue K.Lamin B1是小鼠发育和核完整性所必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4;101:10428–104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Malhas A,Lee CF,Sanders R,Saunders NJ,Vaux DJ。层粘连蛋白B1表达或加工缺陷影响间期染色体位置和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176:593–60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2Holaska JM、Wilson KL、Mansharamani M.核膜、层粘连蛋白和核组装。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2002;14:357–3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Schirmer EC,Foisner R.与层粘连蛋白相关的蛋白质:许多面孔,许多功能。实验细胞研究。2007;313:2167–21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emerin的多重作用: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的含义。Anat Rec发现分子细胞进化生物学。2006;288:676–68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StierléV、Couprie J、Ostlund C、Krimm I、Zinn-Justin S、Hossenlopp P、Worman HJ、Courvalin JC、Duband-Goulet I。层粘连蛋白A和C共同的羧基末端区域包含DNA结合域。生物化学。2003;42:4819–48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6Segura-Totten M,Kowalski AK,Craigie R,Wilson KL。屏障-自整合因子:染色质去凝聚和核组装中的主要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158:475–4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7当功能性核肌动蛋白出现时,它是球状的、丝状的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180:1061–10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8Schoenenberger CA、Buchmeier S、Boerries M、Sütterlin R、Aebi U、Jockusch BM。构象特异性抗体揭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不同的肌动蛋白结构。结构生物学杂志。2005;152:157–1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9Jockusch BM、Schoenenberger CA、Stetefeld J、Aebi U。追踪不同形式的核肌动蛋白。趋势细胞生物学。2006;16:391–3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0Percipalle P,Visa N.核肌动蛋白在转录中的分子功能。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172:967–9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1Wilson KL、Holaska JM、Montes de Oca R、Tifft K、Zastrow M、Segura-Totten M、Mansharamani M、Bengtsson L。核膜蛋白emerin:在基因调控、肌动蛋白动力学和人类疾病中的作用。诺华发现交响乐。2005;264:51–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2Kiseleva E、Drummond SP、Goldberg MW、Rutherford SA、Allen TD、Wilson KL。含肌动蛋白和蛋白4.1的细丝将核孔复合体连接到爪蟾卵母细胞核中的亚核细胞器。细胞科学杂志。2004;117:2481–24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3Krauss SW,Chen C,Penman S,Heald R.核肌动蛋白和蛋白质4.1:体外核组装过程中的基本相互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3;100:10752–107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4Mislow JM、Holaska JM、Kim MS、Lee KK、Segura Totten M、Wilson KL、McNally EM。Nesprin-1α在体外自缔合并直接与emerin和层粘连蛋白A结合。FEBS信函。2002;525:135–1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5Sridharan D、Brown M、Lambert WC、McMahon L、Lambert-MW。非红系αII谱蛋白是由DNA链间交联诱导的FANCA和XPF向核病灶募集所必需的。细胞科学杂志。2003;116:823–8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6Lodén M,van Steensel B.染色质结构的全基因组观点。染色体研究。2005;13:289–2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7Woodcock CL.染色质建筑。当前操作结构生物。2006;16:213–2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8Sarma K,Reinberg D.组蛋白变体与之匹配。Nat Rev Mol细胞生物学。2005;6:139–1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9Pajerowski JD,Dahl KN,Zhong FL,Sammak PJ,Discher DE。干细胞分化中细胞核的物理可塑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7;104:15619–156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0Raska I,Shaw PJ,Cmarko D.聚光灯下核仁的结构和功能。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2006;18:325–3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1Raska I、Koberna K、MalínsköJ、FidlerováH、Masata M。核糖体基因的核仁和转录。生物细胞。2004;96:579–5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2Melling M、Hochmeister S、Blumer R、Schilcher K、Mostler S、Behnam M、Wilde J、Karimian Teherani D。人类三叉神经节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神经影像学。2001;14:1348–13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3.Maniotis AJ,Bojanowski K,Ingber DE。从活细胞中移除的完整基因组内的机械连续性和可逆染色体拆卸。细胞生物化学杂志。1997;65:114–1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4Deryusheva S,Gall JG。非洲爪蟾生发泡Cajal小体中线圈的动力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4;101:4810–48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5.Zimber A,Nguyen QD,Gespach C.核小体和核室:健康和疾病中的功能作用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2004;16:1085–21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6Platani M、Goldberg I、Swedlow JR、Lamond AI。卡哈尔人体运动、分离和加入活细胞的体内分析。细胞生物学杂志。2000;151:1561–15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7Wang J,Shiels C,Sasieni P,Wu PJ,Islam SA,Freemont PS,Sheer D.与转录活性基因组区域相关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核体。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164:515–5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8Stuurman N、de Graaf A、Floore A、Josso A、Humbel B、de Jong L、van Driel R。识别核基质相关核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科学杂志。1992;101:773–7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9Bernardi R,Pandolfi PP。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核体的结构、动力学和功能。Nat Rev Mol细胞生物学。2007;8:1006–10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0Worman HJ,Bonne G.“拉莫帕病”:广泛的人类疾病。实验细胞研究。2007;313:2121–21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1Fidziaáska A,Hausmanowa-Petrusewicz I.肌肉细胞核的结构异常。X连锁和常染色体显性EDMD之间的超微结构差异。神经科学杂志。2003;210:47–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2Goldman RD、Shumaker DK、Erdos MR、Eriksson M、Goldman AE、Gordon LB、Gruenbaum Y、Khuon S、Mendez M、Varga R、Collins FS。突变层粘连蛋白A的积累导致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患者核结构的进行性改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4;101:8963–89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3Nikolova V、Leimena C、McMahon AC、Tan JC、Chandar S、Jogia D、Kesteven SH、Michalicek J、Otway R、Verheyen F、Rainer S、Stewart CL、Martin D、Feneley MP、Fatkin D。核结构和功能缺陷会促进层粘连蛋白A/C缺陷小鼠的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投资杂志。2004;113:357–3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4Shumaker DK、Dechat T、Kohlmaier A、Adam SA、Bozovsky MR、Erdos MR、Eliksson M、Goldman AE、Khuon S、Collins FS、Jenuwein T、Goldman-RD。突变核层粘连蛋白A导致早衰表观遗传控制的渐进性改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6;103:8703–87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5Liu Y,Rusinol A,Sinensky M,Wang Y,Zou Y.进展综合征中的DNA损伤反应由前层蛋白A成熟缺陷引起。细胞科学杂志。2006;119:4644–46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6Engler AJ、Sen S、Sweeney HL、Discher DE。基质弹性指导干细胞谱系规范。单元格。2006;126:677–6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7Frock RL、Kudlow BA、Evans AM、Jameson SA、Hauschka SD、Kennedy BK。Lamin A/C和emerin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至关重要。基因发育。2006;20:486–5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8Cenni V、Sabatelli P、Mattioli E、Marmiroli S、Capanni C、Ognibene A、Squarzoni S、Maraldi NM、Bonne G、Columbaro M、Merlini L、Lattanzi G。拉明A N末端磷酸化与成肌细胞激活相关: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症的损害。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42:214–2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9Fatkin D、MacRae C、Sasaki T、Wolff MR、Porcu M、Frenneaux M、Atherton J、Vidaillet HJ、Spudich S、De Girolami U、Seidman JG、Seidan C、Muntoni F、Müehle G、Johnson W、McDonough B。层粘连蛋白A/C基因杆状结构域的错义突变是扩张型心肌病和传导系统疾病的原因。《英国医学杂志》。1999;341:1715–17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0Goldfarb LG、Vicart P、Goebel HH、Dalakas MC。Desmin肌病。大脑。2004;127:723–7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1Sjöberg G、Saavedra-Matiz CA、Rosen DR、Wijsman EM、Borg K、Horowitz SH、Sejersen T。结蛋白杆状结构域的错义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远端肌病相关,并对丝形成产生显性负向影响。人类分子遗传学。1999;8:2191–21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2.Grattan MJ、Kondo C、Thurston J、Alakija P、Burke BJ、Stewart C、Syme D、Giles WR。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小鼠模型中的骨骼和心肌缺陷。诺华发现交响乐。2005;264:118–1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3.Muchir A、Pavlidis P、Bonne G、Hayashi YK、Worman HJ。EMD阴性小鼠心脏中MAPK的激活:X连锁和常染色体显性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小鼠模型之间的相似性。人类分子遗传学。2007;16:1884–18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4Stewart CL,Kozlov S,Fong LG,Young SG。椎板病小鼠模型。实验细胞研究。2007;313:2144–21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5Lee JS、Hale CM、Panorchan P、Khatau SB、George JP、Tseng Y、Stewart CL、Hodzic D、Wirtz D。核层粘连蛋白A/C缺乏导致细胞力学、极化和迁移缺陷。生物物理学杂志。2007;93:2542–255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6Wolf CM、Wang L、Alcalai R、Pizard A、Burgon PG、Ahmad F、Sherwood M、Branco DM、Wakimoto H、Fishman GI、See V、Stewart CL、Conner DA、Berul CI、Seidman CE、Seidman-JG。层蛋白A/C单倍体不足会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和凋亡引发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分子细胞心血管杂志。2008;44:293–30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7Coradeghini R、Barboro P、Rubagotti A、Boccardo F、Parodi S、Carmignani G、D'Arigo C、Patrone E、Balbi C。正常前列腺组织和癌组织中核层粘连蛋白的差异表达。Oncol代表。2006年3月;15:609–6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8Yang SH、Bergo MO、Toth JI、Qiao X、Hu Y、Sandoval S、Meta M、Bendale P、Gelb MH、Young SG、Fong LG。阻断蛋白法尼基转移酶可通过靶向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突变改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核泡。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5;102:10291–102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9Yang SH,Qiao X,Farber E,Chang SY,Fong LG,Young SG。消除成熟层粘连蛋白a的合成可以降低携带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等位基因的小鼠的疾病表型。生物化学杂志。2008;283:7094–70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0Delbarre E、Tramier M、Coppey-Moisan M、Gaillard C、Courvalin JC、Buendia B。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中截短的前层蛋白A改变了A型和B型层蛋白均聚物的分离。人类分子遗传学。2006;15:1113–11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1Gilchrist S、Gilbert N、Perry P、Ostlund C、Worman HJ、Bickmore WA。疾病相关层粘连蛋白A突变体的蛋白质动力学改变。BMC细胞生物学。2004;5: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2Lloyd DJ、Trembath RC、Shackleton S.层粘连蛋白A和SREBP1之间的新型相互作用:对部分脂肪营养不良和其他层粘连病的影响。人类分子遗传学。2002;11:769–7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3Verstraeten VL,Ji JY,Cummings KS,Lee RT,Lammerding J.《Hutchinson-Gilford早熟细胞的机械敏感性和核硬度增加: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的作用》。衰老细胞。2008在线接受。[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4Lammerding J,Dahl KN,Discher DE,Kamm RD。核力学与方法。方法细胞生物学。2007;83:269–2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5Caille N、Thoumine O、Tardy Y、Meister JJ。细胞核对内皮细胞力学性能的贡献。生物技术杂志。2002;35:177–1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6Guilak F,Tedrow JR,Burgkart R.细胞核的粘弹性特性。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2000;269:781–7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7Vaziri A,Mofrad MR。微吸管抽吸实验中的核力学和变形。生物技术杂志。2007;40:2053–20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8Kha HN,Chen BK,Clark GM,Jones R.Nucleus标准直线和轮廓电极阵列的刚度特性。医学工程物理。2004;26:677–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9Rowat AC、Foster LJ、Nielsen MM、Weiss M、Ipsen JH。核膜弹性特性的表征。J R Soc接口。2005;2:63–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0.Dahl KN,Engler AJ,Pajerowski JD,Discher DE。带核亚结构变形映射的孤立核幂律流变学。生物物理学杂志。2005年10月;89:2855–28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1Newport JW、Wilson KL、Dunphy WG。核包膜组装的层粘连依赖性途径。细胞生物学杂志。1990;111:2247–22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2Panorchan P、Schafer BW、Wirtz D、Tseng Y.核膜破裂需要克服核膜的机械完整性。生物化学杂志。2004;279:43462–434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3Goldberg MW、Huttenlauch I、Hutchison CJ、Stick R.由A型和B型层压板制成的纤维在结构和组织上有所不同。细胞科学杂志。2008;121:215–2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4Meshorer E、Yellajoshula D、George E、Scambler PJ、Brown DT、Misteli T。多能干细胞中染色质蛋白的超动态可塑性。开发单元。2006;10:105–1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5Ingber DE.张力:细胞机械传导的结构基础。《生理学年鉴》。1997;59:575–5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6王娜。细胞骨架丝之间的机械相互作用。高血压。1998;32:162–1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7Bao G,Suresh S.生物材料的细胞和分子力学。Nat Mater公司。2003;2:7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8Helfand BT、Chang L、Goldman RD。中间丝是细胞结构的动态和能动元素。细胞科学杂志。2004;117:133–1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9Ingber DE。细胞机械传导:将所有片段重新组合在一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2006;20:811–8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0细胞运动中的Etienne-Manneville S.肌动蛋白和微管:哪一个受控制?交通。2004;5:470–4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1Sheetz MP。通过膜细胞骨架粘附进行细胞控制。Nat Rev Mol细胞生物学。2001;2:392–3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2Wiesner S,Legate KR,Fässler R.整合素-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细胞分子生命科学。2005;62:1081–10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3Engler A、Bacakova L、Newman C、Hategan A、Griffin M、Discher D。细胞对凝胶反应中底物顺应性与配体密度的关系。生物物理学杂志。2004;86:617–6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4姜G,黄AH,蔡Y,Tanase M,Sheetz MP。通过αβ3整合素和RPTPalpha在前缘进行刚性传感。生物物理学杂志。2006;90:1804–18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5Broers JL、Peeters EA、Kuijpers HJ、Endert J、Bouten CV、Oomens CW、Baaijens FP、Ramaekers FC。LMNA-/-细胞的机械刚度降低是由核细胞骨架完整性缺陷引起的:与椎板病的发展有关。人类分子遗传学。2004;13:2567–25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6Padmakumar VC、Libotte T、Lu W、Zaim H、Abraham S、Noegel AA、Gotzmann J、Foisner R、Karakesisoglou I。内核膜蛋白Sun1介导Nesprin-2对核膜的锚定作用。细胞科学杂志。2005;118:3419–34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7Crisp M,Liu Q,Roux K,Rattner JB,Shanahan C,Burke B,Stahl PD,Hodzic D。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耦合:LINC复合体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172:41–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8Haque F、Lloyd DJ、Smallwood DT、Dent CL、Shanahan CM、Fry AM、Trembath RC、Shackleton S.SUN1与核层压板A和细胞质内螺旋相互作用,在核层压板和细胞骨架之间提供物理连接。分子细胞生物学。2006;26:3738–37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9Hodzic DM、Yeater DB、Bengtsson L、Otto H、Stahl PD。Sun2是一种新型哺乳动物内核膜蛋白。生物化学杂志。2004;279:25805–258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0Zhang Q,D RC,Skepper JN,Worth NF,Warren DT,Roberts RG,Weissberg PL,Ellis JA,Shanahan CM。Nesprin-2是一种多异构蛋白,在核膜结合层粘连蛋白和emerin,并在骨骼肌中形成亚细胞网络。细胞科学杂志。2005;118:673–6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1Libotte T、Zaim H、Abraham S、Padmakumar VC、Schneider M、Lu W、Munck M、Hutchison C、Wehnert M、Fahrenkrog B、Sauder U、Aebi U、Noegel AA、Karakesisoglou I。Nesprin-2的Lamin A/C依赖性定位,Nesprin-2是核包层上的一个巨型脚手架。分子生物学细胞。2005;16:3411–34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2斯塔尔·DA,费舍尔·JA。KASH’n Karry:货物特异性细胞骨架适配器蛋白的KASH域家族。生物论文。2005;27:1136–11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3Wilhelmsen K、Ketema M、Truong H、Sonnenberg A.KASH-域蛋白在核迁移、锚定等过程中的作用。细胞科学杂志。2006;119:5021–50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4Vlcek S、Foisner R.Lamins和层粘连相关蛋白在衰老和疾病中的作用。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2007;19:298–3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5.Lammerding J,Xiao J,Schulze PC,Kozlov S,Stewart CL,T LR。emerin-deficient细胞中的异常核形状和机械传导受损。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170:781–79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6Rowat AC、Lammerding J、Ipsen JH。细胞核的机械特性和emerin缺乏的影响。生物物理学杂志。2006年12月15日;91:4649–46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7Ulbert S、Antonin W、Platani M、Mattaj IW。内核膜蛋白Lem2对正常核膜形态至关重要。FEBS信函。2006;580:6435–64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8Beaudouin J、Gerlich D、Daigle N、Eils R、Ellenberg J。核膜破裂是由微管诱导的叶片撕裂引起的。单元格。2002;108:83–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9Mühlhäusser P,Kutay U。体外核拆卸系统揭示了RanGTPase系统和微管依赖步骤在核膜破裂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178:595–6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0Salpingidou G、Smertenko A、Hausmanowa Petrucewicz I、J HP、Hutchison CJ。核膜蛋白emerin在中心体与外核膜结合中的新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178:897–9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1Fan J,Beck KA。精蛋白超家族成员Syne-1和驱动蛋白II在胞质分裂中的作用。细胞科学杂志。2004;117:619–6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2Helmke BP,Davies PF。外部流体机械力作用下的细胞骨架:作用于内皮的血流动力学力。Ann Biomed工程。2002;30:284–2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3Helmke BP,Rosen AB,Davies PF。绘制活内皮细胞内源性细胞骨架网络的机械应变图。生物物理学杂志。2003;84:2691–26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4Kumar S、Maxwell IZ、Heisterkamp A、Polte TR、Lele TP、Salanga M、Mazur E、Ingber DE。单个活应力纤维的粘弹性回缩及其对细胞形状、细胞骨架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力学的影响。生物物理学杂志。2006;90:3762–37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5Maniotis AJ,Chen CS,Ingber DE。整合素、细胞骨架细丝和稳定核结构的核质之间机械连接的证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7;94:849–8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6Guilak F.压迫导致软骨细胞核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生物技术杂志。1995;28:1529–15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7Hazel AL,Pedley TJ。血管内皮细胞将细胞核上的总作用力降至最低。生物物理学杂志。2000;78:47–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8Deguchi S,Maeda K,Ohashi T,Sato M.内皮细胞核作为细胞内承受压力的细胞器的流动诱导硬化。生物技术杂志。2005;38:1751–17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9Mathur AB、Reichert WM、Truskey GA。流动和高亲和力结合影响细胞核、细胞体和内皮细胞应力纤维的弹性模量。Ann Biomed工程。2007;35:1120–11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0Dadoune JP。哺乳动物精子核蛋白的表达。Microsc Res技术。2003;61:56–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1.Yabuki M、Miyake T、Doi Y、Fujiwara T、Hamazaki K、Yoshioka T、Horton AA、Utsumi K。核层压板在人类中性粒细胞核分割中的作用。物理化学物理医学核磁共振。1999;31:77–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2Hoffmann K,Sperling K,Olins AL,Olins-DE。粒细胞核和层粘连蛋白B受体:避免卵球形。染色体。2007;116:227–2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3Thomas CH、Collier JH、Sfeir CS、Healy KE。通过调节核形状实现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2;99:1972–197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4Lelièvre SA、Weaver VM、Nickerson JA、Larabell CA、Bhaumik A、Petersen OW、Bissell MJ。组织表型取决于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核结构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8;95:14711–147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5Zink D、Fischer AH、Nickerson JA。癌细胞的核结构。Nat Rev癌症。2004年9月;4:677–6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6Paszek MJ、Zahir N、Johnson KR、Lakins JN、Rozenberg GI、Gefen A、Reinhart-King CA、Margulies SS、Dembo M、Boettiger D、Hammer DA、Weaver VM。张力稳态和恶性表型。癌细胞。2005;8:241–2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7Bissell MJ、Weaver VM、Lelièvre SA、Wang F、Petersen OW、Schmeichel KL。正常和恶性乳腺的组织结构、核组织和基因表达。癌症研究。1999;59:1757–17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8Hudson ME,Pozdnyakova I,Haines K,Mor G,Snyder M.使用高密度蛋白微阵列鉴定卵巢癌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7;104:17494–174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9Wolf K,Friedl P.癌细胞侵袭和可塑性的分子机制。英国皮肤病杂志。2006;154:11–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0.Wolf K,Wu YI,Liu Y,Geiger J,Tam E,Overall C,Stack MS,Friedl P.多步骤细胞周蛋白水解控制从单个癌细胞侵袭到集体癌细胞侵袭的转变。自然细胞生物学。2007;9:893–9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1Zlatanova J,Leuba SH.拉伸和成像单个DNA分子和染色质。肌肉研究细胞模型杂志。2002;23:377–3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2Marko JF,Poirier MG。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微观力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2003;81:209–2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3.Trinkle-Mulcahy L,Lamond AI.朝向核动力学的高分辨率视图。科学。2007;318:1402–14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4Stuurman N、Heins S、Aebi U。核层压板:它们的结构、组装和相互作用。结构生物学杂志。1998;122:42–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5Mattout-Drubezki A,Gruenbaum Y。核纹层蛋白与染色质和转录机制的动态相互作用。细胞分子生命科学。2003;60:2053–20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6Tang CW,Maya-Mendoza A,Martin C,Zeng K,Chen S,Feret D,Wilson SA,Jackson DA。依赖于层粘连蛋白B1的核骨架的完整性是人类细胞RNA合成的基本决定因素。细胞科学杂志。2008;121:1014–10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