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莞地下空间未来拟将这样规划!

原创<{$news[“createtime”]|日期格式:“%Y-%m-%d%H:%m”}>乐居新媒体 7.7瓦 2023-07-26 09:13

近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关于东莞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的批前公示,合理引导和统筹协调东莞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截图自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官网

据公示材料显示,该项规划与东莞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同步开展编制,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项支撑,也是全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重要管理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调研评估地下空间现状基础条件,制定目标与策略,拟定地下空间资源管控区划、地下空间利用布局指引、地下空间专项系统规划包括地下市政、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公服、地下空间综合防灾等),并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统筹项目建设时序等内容。

规划概况

平面范围:本规划范围为东莞市的行政区域范围,陆域面积24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平方公里。

竖向深度:依据东莞市国土空间规划竖向分层,本规划竖向深度分为浅层地下空间(地表下0~15米,含15米)、次浅层地下空间(地表下15米~30米,含30米)、次深层地下空间(地表下30~50米,含50米)、深层地下空间(地表下50米以下)。

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至2050年。

地下空间功能指引

地下空间优先用于发展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防灾设施含人防工程)、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

鼓励发展商业服务业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仓储物流设施等,适度发展医疗、科研、办公等设施。

禁止建设住宅、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养老生活用房以及中小学普通教室等项目。

▲地下空间管控分区指引图

地下空间总体结构

东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统领重要设施廊道,串联多个重点建设区,最终形成三核多廊多片”的地下空间利用总体空间格局。其中:

三核”指的是中心城区、松山湖片区和滨海湾新区重点建设区。

多廊”指的是多条轨道交通廊道,主要为轨道1号线,1号线延长线,2号线及3号线,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动力与空间导向。

多片”指的是多个重点建设片区,主要集中在重要枢纽及镇街中心,重点战略片区,是未来地下空间立体复合,综合开发利用重要片区。

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

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是东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核心地区,全市共划定28个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

总体要求:

(1) 鼓励以轨道枢纽、城市中心区为核心进行地下空间竖向立体综合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横向联通。

(2) 预控重大设施空间通道并推动与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

(3) 科学指引市政设施下地,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布局规划指引图

分类指引:

重点建设区分为中心类、轨道枢纽片区和重大战略产业片区共三类进行指引。

(1)中心类重点建设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调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开发,功能复合,发展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含人防工程),适当布局与片区发展定位协调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指引结合轨道站点高效开发,鼓励地下整体开发和步行联通,因地制宜推动地下停车资源共享。鼓励市政设施因地制宜下地,打造城市地下空间特色场所。

(2)轨道枢纽片区需重点结合枢纽特征,进行TOD、TID模式建设。以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含人防工程)为主。强化横向联通开发,鼓励与周边商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形成立体步行网络。

(3)重大战略产业片区地下空间建设根据片区功能需求,进行差异化补足。除基础停车、人防功能外,鼓励提供展示、交流、商业和公共服务、仓储物流等多元功能。

资料来源: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来源:乐居新媒体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