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持续打造“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是名片,也是乡愁
2024-05-19 09:59:55    乐观主义:工人日报

5月18日,《工人日报》刊发文章,报道了昆明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让“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全文如下:

近日,2024年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去年12月昆明空气质量首次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市民推门见绿、移步闻香。

“我们每天下午4水,水“

春城昆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宜人宜居,是游客向往的旅游宜居之城。近年来,昆明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五、

去年,23公里长的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向市民开放,成为市民跑步、骑行、散步的新晋打卡点。据了解,规划长度137公里的环滇池绿道全面建成后,将串联起大观公园、海埂大坝、海埂公园和湿地等沿湖景点,宛如一条翡翠项链”,滇池畔的诗意生活正在成为生态福利。

这是滇池保护治理的成效之一,为了让大观楼长联描述的五百里滇池”美丽画卷早日重现,近年来,当地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一系列措施形成合力,扭转了滇池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的态势。

有机串联公园、景区、湿地、水系、田园等,深入挖掘绿道系统的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构建‘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生态圈”将滇池沿岸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业价值,通过绿色旅游、绿色康养、绿色农业等方式转化为经济价值。”记者从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党工委2024年第6次(获取信息,市场信息,个人信息,项目信息中国新路径。

据悉,滇池流域内176个行政村、809个自然村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湖滨带生态系统逐步建立,目前滇池沿岸已建成3.89万亩湿地。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推进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建设以湿地为主的环滇池生态带6.29万亩,已建成湖滨湿地54个、面积4.57万亩,形成平均宽度约200米、植被盖度80%以上的闭合生态带。

昆明蓝”是名片也是乡愁

提到昆明,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春城”,以及一年四季花香满城、绿树成荫的画面。社交媒体上,昆明频上热搜,而无论是鲜花绿树还是青山绿水,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色——“昆明蓝”。“昆明蓝”不仅是春城的名片,更是每个昆明人的乡愁。

我们很向往昆明的蓝天白云,‘天空之城’的健康底色尽收眼底,这次来昆明旅居要好好晒晒太阳、看看蓝天。”河南游客伍女士说。云南的蓝天白云成为许多游客朋友圈里标配的背景图,配文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近日,2024年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去年12月昆明空气质量首次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市民推门见绿、移步闻香。

蓝蓝蓝天指数”反映了城市环境治理能力。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这背后更深层的变化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据张凯介绍,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昆明市制定出台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抓好以细颗粒物、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为精准。针对因气象条件、外源污染等因素导致的春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情况,昆明市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扬尘、臭氧污染防控城市规划10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排名前列。

春城因花而浪漫

昆明是一座来了就能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五彩缤纷的鲜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常青。”一位旅游博主在昆明客居一段时间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样一个帖子。

昆明花卉资源丰富,用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好诗句形容昆明最为贴切,每年冬春季,红塔西路、圆通街、彩云路等大街小巷的冬樱花、樱花次第开放,日新路、广福路、北京路、二环路、和谐路、大观公园等地月季花团锦簇;春夏之交,教场路、前卫西路、盘龙江畔蓝花楹开放,吸引市民游客拍照打卡。通过立足气候生态优势,昆明市着力实施“清水”“增绿”“添彩”工程,打造草木葱茏五彩缤纷的绿美春城,让“河湖清”“春城绿”“四、名称

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昆明持续为城市增花添彩”,将打造一批以梅花、樱花、月季等为主题的樱花大道、美丽街巷,建设一批色彩缤纷的景观道路。今年,将完善二环挂花花架设置,打造100个街心花园、小游园,启动盘龙江、明通河等沿河景观打造,持续打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丽景象。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以来全面提升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重要节点周边绿化景观效果,加强重要交通沿线面山绿化,切实消除城市绿化薄弱点。统筹考虑植物管护、安全等因素,实施人行天桥、立交桥、墙体立体绿化,通过种植爬藤植物等方式,开辟城市绿色空间,彰显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城市景观风貌。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回报:2779967946 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回报:2779967946 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国际比较项目):B2-2009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