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地形产生重力内波的实验研究

@文章{张2007ExperimentalSO,title={超临界地形产生的内部重力波的实验研究},author={张和平、本杰明·金和哈里·斯温尼},journal={流体物理学},年份={2007},体积={19},页数={096602},url={https://api.semanticscholar.org/CorpusID:18080744}}
振荡的潮汐流过海底粗糙的地形,产生内部重力波,这是海洋混合的主要来源。线性无粘理论可以描述坡度小于内波传播角的平缓地形产生的波浪;这种地形被称为亚临界地形。然而,坡度大于内波角度(超临界地形)的地形所产生内波的清晰物理图像是

本文中的数字

潮汐-地形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力内波中的间谐波

利用无粘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平顶海脊上潮汐流在线性分层流体中产生的重力内波的动力学和频谱

临界地形上潮流内波研究

临界斜率引起的共振使内波产生比超临界或亚临界斜率更有效(Zhang等人,2008)。海底脊使

反射内波产生谐波

通过地形上的潮汐流产生内部重力波是一个重要的海洋过程,可以重新分配海洋中的潮汐能量。内波从边界反射

地形上潮汐流产生内波和边界流

在均匀分层的二维数值模拟中,研究了地形上潮汐流产生的边界流与辐射内波功率之间的关系

从地形重力内波到湍流

内部重力波是将海洋的大规模机械作用力与小尺度湍流和混合联系起来的关键过程。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关注由

变层位内波动能密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可变地层内波动能密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通过地形提供的几何约束来选择内部波束方向。

本工作提供了对在突变地形接合点发射的内波束的最新解释,并统一了对波生成和反射过程的波束方向的解释。

分层流体中三维地形上的潮流

我们对经过模型地形(水平面上的半个球体)的分层潮流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几个三维水流特征,包括

重力内波束的参数次谐波不稳定性

内部重力波束是具有一般空间剖面的时谐平面波,由于该波运动的各向异性,在连续分层流体中产生。在过去的十年里,

脊流诱发的内孤立波及其在南海北部的应用

[1] 在理想海洋学环境下,用非静力数值模式研究了正压潮汐在海脊上产生内孤立波的过程。实验检验了
...

粗糙地形产生内波

通过实验室实验,我们检查了具有不同粗糙度的有限振幅周期地形上方和背风处的内波生成。我们证明内波是

深海内部潮汐的产生

内部潮汐是由正压潮流与可变海底地形相互作用在分层水域中产生的内部重力波。它们起到了消散潮汐的作用

重力内波:从不稳定性到湍流

摘要我们回顾了连续密度层结中重力内波变陡和破碎的机制。在讨论了任意平面波的不稳定性之后

粗糙地形上潮汐耗散的参数化

传统的潮汐耗散模型基于摩擦底部边界层,其中底部阻力所做的功与阻力系数和速度的立方成正比。然而,

具有简谐时间依赖性的分层流中的Lee波

详细研究了稳定分层流体(Brunt–Väisäläfrequency N)在障碍物上的简谐流(U=U0,cosω0t)产生重力内波的过程。

“合成纹影”内波的可视化和测量。第1部分:。垂直摆动气缸

我们测量了振荡圆柱在分层流体中激发内部重力波时产生的密度和速度场。这些测量值是使用

周期性中尺度地形上流动的大尺度效应

摘要利用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二维正弦中尺度地形上的气流,目的是量化大尺度气流的净效应。

垂直摆动椭圆柱的内波激励

通过实验室实验,测量了椭圆柱以不同频率和振幅均匀垂直振动时产生的内波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