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的晶体结构L(左)-高温古菌中的天冬酰胺酶霍里克希热球菌(PhA)由多波长反常衍射(MAD)法测定,并通过晶体学方法将分辨率细化至2.16ºR(右)因子和自由R(右)因子分别为21.1%和25.3%。这是第一份关于I型三维结构的报告L(左)-天冬酰胺酶。这些酶被称为细胞溶质L(左)-底物亲和力低于II型的天冬酰胺酶L(左)-天冬酰胺酶。虽然PhA的整体褶皱与特征鲜明的II型结构密切相关L(左)-还检测到天冬酰胺酶的结构差异。PhA形成一个同二聚体,对应于II型同四聚体的一半L(左)-天冬酰胺酶。活性部位的结构比较表明,除了识别底物氨基的两个残基外,大多数催化残基都是保守的。此外,在所谓的“活性部位柔性环”中发现了显著的结构差异。在PhA中,该环通过β发夹形成以及与从形成PhA二聚体的其他亚单位衍生的I型特异性α螺旋区的精心交互作用而稳定。II型酶的柔性环被认为是通往活性位点的活动门。因此,在PhA结构中观察到的回路稳定性可能会限制底物对活性位点的访问。

支持信息

PDB参考:PhA、1wls、r1wlssf


跟随Acta Cryst。D类
注册电子通知
跟随Acta Cryst。在推特上
在脸书上关注我们
注册RSS订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