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宿多样化发展路径

2024-06-18 09:41: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严洪煜] [责编:潘华]
字体:

严洪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民宿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一环,不仅仅是一个住宿场所,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家在旅途中的另一种形态。为了让游客能更长久地驻足体验,必须积极探寻民宿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集群发展,促进产业联动。一家民宿可以带活一个乡村,一个民宿集群可以改变整个县域。近年来,莫干山民宿产业实现了从1.0到3.0版本的进阶和跨越,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从边缘地带”走向合法经营”、从“单一型”走向“多元化”、从“粗放型”走向“高品质”、从“点状”走向“集群”,从“引进来”交流经验到走出去”推广品牌,最终成长为全国民宿产业的高地。民宿集群是民宿发展的未来走向,它通过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前提。充分考虑民宿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鲜明的主题特色等因素,确保集群内的民宿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而非简单的数量堆砌。民宿集群的精髓在于资源整合、业态激活和文化重塑,通过对在地历史遗产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多角度激活,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才能实现业务互补、协同经营和整体营销的一体化。其次,发展新业态是民宿集群发展的关键所在。探索民宿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集群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与旅游相关产业的紧密合作,如景区、餐饮、娱乐和交通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多元化的旅游生态圈。通过住宿+”的模式,实现多业态的融合发展,丰富和提升高品质住宿产品的内涵。例如,民宿与农业的结合,采购当地农户的绿色有机食材,为游客提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民宿与文化活动的结合,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活动项目;民宿与教育的结合,开发研学课程,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民族文化。

文化融合,创新民宿设计。在地化特色是民宿的独特符号,民宿也是展示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首先,民宿的设计需深入挖掘并巧妙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将这些元素融入装潢风格、空间布局及室内装饰。其次,民宿应成为连接游客与当地社区的桥梁。邀请当地艺术家、手工艺人等,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和手工艺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欣赏与体验中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再者,积极推广非遗文化。设立专门的文化展示体验空间,如小型博物馆或艺术画廊,通过民宿向游客展示和推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展示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和民俗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并参与文化实践,增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激发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最后,利用传统文化激活文旅商业业态。通过民宿平台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设计富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购物体验,助力当地产业发展,让民宿之旅成为一次文化探索与美好生活体验。

推陈出新,优化民宿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市场定位上采取多元化策略。精准锁定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住宿选择。在主题特色上力求创新,结合文化、艺术、生态、历史等打造多元化主题民宿。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打造山水、田园、海滨等特色环境,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住宿体验。在服务内容上更加个性化。除了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外,可增添特色餐饮、私人定制旅行、管家服务等多元化的附加服务。重视主客间的互动,这是民宿服务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与客人深入交流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增强他们对民宿的归属感。重视品牌故事的打造。通过独特的品牌故事传递民宿的价值观和理念,增强民宿的文化内涵和品牌认同感。

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教师。本文为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旅游古镇演进——以芙蓉镇为个案”(22C0380)有效性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