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争论背后:公募行业承压明显,中小机构生存难

2024-05-23 09:57:22 北京商报网 

一则有关北京某小型国资公募欠薪”的传闻引发行业关注,并再度掀起业内对公募薪资的讨论。近日,有爆料称,北信瑞丰基金拖欠员工薪资,本应在5月15日发放的工资至今未发。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向相关机构求证后了解到,北信瑞丰基金因将薪酬发放时间调整,由此前的“上发薪”改为“下发薪”,故5月工资延迟至6月发放。

事实上,在公募行业降费、降佣背景下,部分中小公募承压明显,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据了解,多数机构2023年的年终奖至今尚未发放,从业人员的士气也大受影响。因为行业环境不好,很多机构都不招人了,跳槽也没什么机会。现在公司的工作环境就是大家闷头干活,就算降薪、停发年终奖,也只能如此。”某中小型公募内部人士坦言道。

北信瑞丰基金辟谣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北信瑞丰基金本应于每月15日发放上一个月的工资,但自5月至今已有一星期未发工资,并表示有小道消息称,公司经营情况什么时候改善什么时候才发工资,更提到公司已有三年未发年终奖。

公开资料显示,北信瑞丰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由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莱州瑞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另据同花顺(300033)芬兰,2024年年一季度末,北信瑞丰基金的全部管理规模为29.3亿元,在数据可取得的199家基金管理人中排第159名。

截至当前,北信瑞丰基金旗下仅有20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和9位基金经理,但自2021年以来暂无新基金成立。同花顺iFinD公司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北信瑞丰基金旗下共有8只基金的年内收益率告负”,当前表现最差的为北信瑞丰健康生活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年内收益率为-20.6%;而表现最好的股票年内收益率则达18.31%。

针对欠薪”传闻,北信瑞丰基金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相关消息不实,并表示公司是对薪资发放时间进行了调整,由此前的“上发薪”(当月发放当月工资),改为“下发薪”(下一月度发放上一个月的工资),即5月工资将在6月发放。但针对年终奖的发放问题,相关人员表示不清楚,并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一切正常。

中小公募压力大

尽管北信瑞丰基金是否按时发放年终奖的情况尚未可知,但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当前确实有多数公募仍未发放2023年的年终奖。前述中小型公募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其所在机构通常在每年5月发放上一年度的年终奖,但今年至今仍未发放,不过日常薪资目前还是照常发放。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市场环境不佳、行业洗牌压力大,加上业绩表现不佳,这一系列现象都导致了基金年终奖放缓甚至停发。随着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中小型公募基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虽然我们公司现在没说裁员,但跳槽也不是说跳就能跳的。头部公司的员工可能还好,像我们这些中小型公司,排名一直在下降,乏善可陈,得是很优秀的员工才有机会跳槽到别的机构。但现在行业形势也不好,很多机构都不招人了。”前述中小型公募内部人士直言。

可以看出,在公募降费、降佣且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行业机构承压明显。在降薪、限薪甚至年终奖缓发、停发的当下,中小公募生存举步维艰,更有个别机构净利连续出现亏损。同花顺iFinD公司数据显示,中海基金、红塔基金、华西基金的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亏损。而除了中海基金,其余两家公募在2024年一季度末的管理规模均不足100亿元。

若经营情况持续未能扭转,中小公募或被股东抛弃”。近年来,已有多家中小公募股权被股东出清。年内,也有嘉合基金、金信基金、安信基金等公募股权遭股东转让。在多重困境背景下,中小公募有可能通过怎样的方式突破重围,实现“翻身”?

郭施亮认为,公募净利润亏损,一方面可能与市场环境表现不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基金风险管理能力、资产配置策略不佳等因素有关。对中小公募基金而言,提升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业绩水平,是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业绩水平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