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大教师自杀离世,舆论聚焦非升即走”制度利弊
红网时刻
2024-05-16 16:15:29
字号:小女孩

近日,网传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宋凯因非升即走”等系列学术压力自杀,引发广泛关注。

词云.png公司

关键词云图。)

对此,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5月13日回应媒体称,该宋姓教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宋凯确实已去世,且患有抑郁症,宋凯并没有被降职;而退还的1万元的安家费,原因是他没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这是当时入职合同中学校约定好的条款。

悲剧引发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共鸣。实际上,高校青椒”话题已经被讨论多年,即高校青年学术群体面临巨大考核和现实压力。青椒”不只是青年教师的谐称,似乎也是一个隐喻,象征着他们面临的共同困境——青涩、脆弱、焦虑。此外,舆论掀起对高校现有用人制度的讨论热潮。

专家认为非升即走”制度本意是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我国高校用人制度曾在相当长时期内采用终身制聘任方式。这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聘任机制,逐渐暴露出创新活力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弊病,高校内部“论资排辈”“近亲繁殖”等现象也频频招致诟病。因此非升即走”制度在引入中国之初,意在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据瞭望新闻周刊《高校“非升即走”面对争议》报道,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指出,预聘-长聘制是一种筛选机制而非淘汰机制,实施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要保留大多数、分流极少数”,期望通过一定任务量的考核,给予有才识、有魄力、有能力的青年人才更多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已通过预聘期考核的青年教师程如江称,在这样的考评机制下,大家都很努力,没有谁甘于躺平”,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出成果,想在学术界有所建树。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规模持续提升,高学历人才培养数量逐年上涨,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舆论质疑非升即走”制度在发展中偏离轨道

从目前的报道看,宋凯生前确实面临着不小的考核压力。比如宋凯因为有基金项目申请书要交,年后开始就忙得不得了”;提及基金时,说自己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来,还念叨着来不及了”;因为考核没过,他退还了部分安家费,被知情人称为面子上的否定”……或许是这些现实刺激,叠加他长期患有抑郁症,最终导致了悲剧。因此,非升即走”在提升高校学术科研实力,激发青年教师科研主动性和学术创造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大量一线知名高校青年教师表示,现有的制度存在一系列弊端:一是一些高校与青年教师订立的考核标准被指过高,且存在一刀切”或中途变更规则等现象;二是非升即走”的考评体系,被认为倾向于重科研、轻教学”;三是有人认为在非升即走”的指挥棒下,短平快”研究频现,科研硬骨头”少有人啃,既不利于潜心冷板凳”研究、基础研究,也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科研理念。一所985高校的学院院长称,这种现象不利于青年学者自身学术科研生涯的长远发展。因为无形中会建立一种急于求成的科研习惯,甚至固化为短平快研究的思维惯性、僵化学术逻辑。

近年来,严格考核已经呈现蔓延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类似办法。比如前不久,太原师范学院出台规定,学校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后,如果仍然没有晋升副教授已达副教授任职条件因指标原因未晋升的除外),需要转到学校后勤、保安等服务保障岗位。因此一旦考核不过,青年教师们多年的学术付出即付诸东流,这当然显得“残酷”。

舆论呼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

以宋凯所在的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宋凯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必须达成南京林业大学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办法》里规定的条件才算合格。这个考核办法内容林林总总,有知情人士透露,就考核标准而言,如果教师手里没有国家级的课题,是很难达标的”。当国家级的课题”成合格的硬指标,不难想象其难度。而宋凯就是只有论文,没有拿到项目。

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培养机制、评聘体系建设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合理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培养机制、评聘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助力。而非升即走”作为博士毕业生走入大学教室的第一步,既是考核标准,又是培养手段。处理好如何“升”、如何“走”,需要高校管理者综合考虑学校科研和教学,平衡好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的关系。

部分教育界专家认为,非升即走”是一项有意激活、激发青年教师创造力的人事评聘考核制度,应依据院校特点、学科现实发展情状制定详尽方案,让青年教师能在象牙塔中潜心科研,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未来仍需从设置更为多元、丰富、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破解澎湃新闻评论文章南林大副教授自杀离世,青椒”困境怎么破?称,如何进行人性化的改造,比如提高评价标准的多元性,扩展考核内容的承载量,提供一定的救济空间,保持严格与灵活的平衡,是当前应该探索的方向。

相关政策精神与如今人们对青椒”面临的考核压力的争议,彼此呼应。如何将共识落地为更成熟、完善、细致的措施,显然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有更多思考,并加快执行速度。无论如何,青椒”自杀是一幕沉重的悲剧,社会不能再无动于衷。

来源:红网

作者:肖权洋

编辑:夏熊飞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