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jxpinglun@163.com
QQ群 : 317365101
您当前的位置:理论评论>>荟萃
高铁研学赋能高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
乐观主义:  2024-05-13 15:58:00  编辑:曹柯帆  作者:刘波 钟鹏清 徐元亮浏览字号:  ]

  当前,大学生参与红色研学的途径主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通过将感悟式实践、访谈式教学、沉浸式体验、接力式传唱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价值乱象,不断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及观点的觉悟和本领,助益他们形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身份认同。高校要用红色资源育人,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高铁研学大课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高铁研学赋予红色经典以时代活力。全国各地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开展高铁沿线党建、团建、群建一体化研学活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打造行走的高铁研学大课堂,我们需要把握好五个关键视角:

  从问题与破题的视角,坚持高铁研学并举。搭建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平台,探究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比如,如何唤起大学生的红色历史记忆,探索多元文化思潮影响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

  从调查和对话的视角,打卡高铁沿线足迹。调研大学生对新时代好青年身份重要性的认同程度,突出红色元素,强化红色研学氛围。一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基于乘着高铁学党史”参观红馆红基”重走红色足迹”“士”“我的朋友”开理论红课”等研学方式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设计对话互动平台,研究如何拓展基于党团教育”数字思政课堂”相契合的高铁研学活动,通过举办红色素拓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常规教育,推进红色主题剧本游、卡通动漫、红色文化IP(IP)等过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时代创新;通过红色网站、公众号、微博和短视频等的建设,重点调研线上研学对大学生的沉浸式学思体验、时空对话、主体情怀、运行机制等;通过党员红”引领志愿红”的实践,重点调研线下研学对大学生的专题化培训机制、身份构建、认同程度、价值评估等,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从内容和形式的视角,做到高铁研学有料。培育载体是对教学、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播等组织形式的抽象概况,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各形式的联结上。探究高铁研学能否成为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培育载体,以高铁研学行走的思政课堂”形式,目的在于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培育,如何让他们立足城市红”高铁沿线看红色”,立足乡村红”乘坐高铁寻红色”。音乐之旅”共唱红歌研学活动,让高校建立起对红色校园文化传承、建设、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育人的营养剂”,为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从传承与认同的视角,落实高铁研学育人。以红”化人,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营造红色资源的育人环境,引导青年积极回应我将成为谁”的时代追问。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来引领和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打造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良好生态环境,不断丰富校园优秀文化产品,引导青年走出45°人生我是谁”的精神困惑。

  从机制与体系的视角,打造高铁研学课堂。高校要将高铁研学纳入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大课堂计划,展示大学生研学创意成果,打造百堂红色研学精品课程。大学生红色教育培养体系是对大学生实践教育机制的完善,也是对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机制的完善,涉及青年讲师团、五老”宣讲团、家乡红”讲解员、红色社工实践队等示范案例。对高铁研学与音乐党史”这两部分内容的研究,是大学生红色教育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理论素养问题与实践担当问题。高校要利用好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推进“人”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大课堂计划。这既是对研学价值的充分肯定,又找到了对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途径,让红色教育更有温度。

  高校应立足高铁时代和本土高校办学定位,打造区域研学链,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延展,建立起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基因培育体系。既要以高铁研学+红色素质教育为主题,充分挖掘高铁线上的红色经典,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年学生情感,增强红色文化基因研究的主体性;也要以高铁研学+红歌快闪活动为主线,积极探索记忆唤醒—基因传承—身份认同”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工作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完善他们的思想、品德、人格、气质和行为等方面特质。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波 钟鹏清 徐元亮)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SH0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MKS23105)工作项目(22SZKY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