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南昌市教育局发布重要通知

事关加强和改进

  中小学体育工作、美育工作

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

  南昌市教育局官网发布

  南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

  到2027年,

  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

  力争达到55%,及格率达到95%,

  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

全面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

  使每位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开足开齐体美劳课程

  严格落实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体美劳课程。

  ◆小学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

  ◆初中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

  ◆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含中职)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

  ◆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

  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的校园体育活动体系,提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常态开展体美劳课程“晒课表”和“保课时”活动,督促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探索建立中小幼相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阶段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

  义务教育阶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

  高中教育阶段落实运动模块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要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省、市传统体育学校、教育体育联盟校和三大球”全国特色示范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让学生在特色课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特色课程体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能量场所。

  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市校园体育节

  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目标,为全市中小学搭建多类型、多项目、面向人人的市、县区、校三级体育赛事平台,建立校内赛、校际赛、选拔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南昌市教育局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市校园体育节,每年举行三大球”和田径、游泳比赛,各学校每年举办校级运动会,设置适合所有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并将学生参加省、市、县区和学校体育比赛情况上传至南昌市教育局素质平台。

  鼓励各县区、各学校建立各具特色的赛事体系,形成1-2个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品牌。

  深化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将初中学生三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评价总成绩,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增加体育中考终结性评价考试项目,将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纳入终结性考试选考内容;

  调整考试项目确定方式,采用耐力跑必考+素质类选考+技能类选考的模式确定终结性考试成绩。

  规范全市高中体育特长生体教融合培养生)招生工作,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制订测试时间、测试范围、内容和评分要求,各招生学校根据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专业测试。建立相关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外省市优秀运动员到有关高中学校就读。

  构建体育一条龙”贯通式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及体育特色项目,在全市选择一批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特色校为贯通式培养一条龙”学校,原则上小学、初中、高中按项目建设比例为4:2:1。

  高中学校根据高中特色发展规划、定位和学校体育软硬件情况由市教育局统筹确定,以招收普通高中体育类特长生体教融合培养生)的形式,共同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继续加强与市体育局共同打造教育体育联盟学校,进一步推进联盟校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击剑、射击、摔跤、体操、举重等项目高质量建设。

另外

  4月23日

  南昌市教育局官网发布

  南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

  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

  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美育工作相关要求,

  美育建设逐步取得新成效,

美育课程开足开齐。

  美育师资基本配齐,美育装备全面提优,

  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评价改革产生实效,美育功能更加彰显,

育人成效更加凸显,

  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开足开齐上好美育课程

  美育课程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增强课程综合性和开放性。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展“晒课表”和“保课时”攻坚行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

  ◆小学阶段开齐每周各2节音乐课和美术课;

  ◆初中阶段每周开齐各1节音乐课和美术课;

  ◆普通高中阶段高一年级和高二上学期每周须安排2节艺术课。

  ◆非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不少于72课时。

  力争在2025年底全市中小学开齐开足体美劳课程的学校比例达到100%。

  配齐配优美育教师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加大音乐和美术等美育教师的补充力度,未配足配齐音乐和美术教师的学校应在每年新招聘教师时,有计划地补充美育教师,音乐和美术教师入校后不能转岗转教其他课程。在申报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中,适当增加音乐和美术专业人数比例。

  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学校到2025年、农村学校到2030年,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音乐、美术专职教师0.9人以上(申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区须在当年达到标准)。

 提高美育课程质量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选用艺术课程教材,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鼓励学校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按照国家对不同学段课程方案、不同美育学科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发具有当地民俗特色、非遗特色、本校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美育课程资源建设,推动学校美育课程资源的整体优化。

  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机制,将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营造校园美育文化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

  每所学校原则上必须设立合唱团,鼓励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器乐团、舞蹈团、戏剧团、书法〔篆刻〕团、影视团等),确保每所学校开设两个以上的艺术社团,实现班班有歌声、校校有展演,一人一特长、一校一特色”的良好氛围,同时将学校艺术社团建设情况纳入考核评价。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平台,特别是橱窗、展示屏、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等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保障,支持学校根据实际建设小型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

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非遗展示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县区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美育展演展示活动或艺术节,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区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美育展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全市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展演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教师合唱展演、艺术作品评选等美育活动,重点建设市级中小学生艺术团并集中授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艺术特长人才,遴选优秀学生艺术团参与省或国家级演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艺术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

  各县区、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高、初、小衔接的跨学段艺术教育,形成特色共建、理念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并进”的美育创新发展模式。

  入选江西省五个一百美育工程”及其他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校要充分发挥艺术特色高中艺术特长培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探索艺术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挖掘各学科的美育因素。

  高中学校要按照南昌市城区普通高中特长班生)招生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招收艺术特长生,同时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全面加强艺术特长学生管理,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将参加日常艺术实践及艺术展演等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等指标体系。

  快转发给身边的家长吧!

  来源:南昌市教育局官网、洪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