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考试中,朴素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由于出题形式灵活,对学员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让不少同学望而生畏的一类题目。其实,朴素逻辑中的一些题型,我们是可以总结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这里我们重点讲解的是真假话问题中的半真半假问题。下面中公教育通过具体的题目来和大家学习。

1某次生物实践课上,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给出五种鲜花的图片,并依次编号为①~⑤号,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其中任意两种花名。

小春说:④号是水仙花,②号是玉兰花。

小华说:②号是月季花,③号是茉莉花。

小秋说:①号是水仙花,⑤号是杜鹃花。

小实说:④号是杜鹃花,③号是玉兰花。

小夏说:②号是茉莉花,⑤号是月季花。

结果是他们每人只对了一半,根据以上条件正确的是:

A.①号是水仙花,②号是茉莉花

B.②号是玉兰花,③号是杜鹃花

C.③号是茉莉花,④号是杜鹃花

D.④号是月季花,⑤号是杜鹃花

【【31572】C中公解析:对于半真半假问题,我们比较常用的办法是假设法。每个人说对一半,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说对的是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因此可以先假设某个人说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先从谁说的话入手,是需要有所考虑的。观察可以发现,小华的前半句提到了“②号”和“月季花”两个信息,而小夏说的两句话也分别提到“②号”和“月季花”,如果小华的前半句是对的,此时小夏就一句都没说对,与题干信息不符,因此,小华说对的不是前半句,而是后半句“③号是茉莉花”。进而推出小实的后半句错了,前半句是对的“④号是杜鹃花”,并且小夏的前半句错了,后半句是对的“⑤号是月季花”,再看小秋说的话,后半句就错了,因此前半句是对的“①号是水仙花”,最后看小春的话,前半句就错了,后半句是对的“②号是玉兰花”。

这类题目的常用方法就是假设法,但是我们在选择解题突破口时,可以优先关注关联性信息(多个条件都涉及同一信息),可以提高做题效率,避免走弯路。

时政热点

备考资料

考试题库

更多 

快捷入口

吉林中公

招警考试资讯

扫描二维码

下载题库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