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广东公务员>招考信息>考试大纲>

2024年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大纲进入阅读模式

2024年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大纲 进入阅读模式 点我咨询

2024-01-15 17:34:47| 来源:广东组织工作

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突出服务中心大局,突出人事相宜,突出精准科学,强化政治素养测查,实行分类分级考试,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引导报考者注重平时学习积累和能力提升,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一、科目设置

考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科目分为4类,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申论一》适用于省、市级综合管理类(不含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戒毒管理机关)职位;申论二》适用于县、镇级综合管理类职位以及公安()、;行政执法专业和申论》适用于行政执法类职位;公安专业和申论》适用于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职位。所有科目均不指定考试用书。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介绍

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测验方式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常识应用、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部分。

(一)常识应用

本部分试题包含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例题1】(判断题)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

答案: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例题2】(判断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答案:正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第3条】“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这段话最能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立场观点方法。

答:。新冠肺炎

B。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C、。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D。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答案:B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B类与之相符,因此为正确答案。

【例题4】(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答:。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B。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C、。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D。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答案:答:这段讲话主要强调了违反党纪国法必须受到追究,如果不追究,或将导致更多违纪违法行为的出现。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意思是法度一旦败坏,还有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出现呢?用反问语气极言废除法纪的严重后果;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思是不注意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就会牵累大节亏损;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意思是浮靡轻薄的风气容易滋长,而淳朴敦厚的习俗难以恢复;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做事通常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综上所述,A类最能体现这段讲话的理念,因此为正确答案。

第5条(多选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提高立法质量,是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必然要求,是立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表述的有()

答:。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B。立法应当符合社会舆论的观点

C、。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

D。立法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答案:ACD公司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由于不同群体和个体的意见和观点不同,立法不可能完全符合社会舆论的各种观点,B类错误,其余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ACD公司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1选词填空:每道题给出一句(段)不完整的表述,要求对4个备选项进行思考、辨析,选出最合适的1项目

【例题1】 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 ),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A.水

B.安吉拉诺

C

D.印度

答案:C、这段文字主要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水滴石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事情总会成功;风雨无阻指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均按原定计划照常进行;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或应用文辞时能化腐朽为神奇。根据题意,久久为功最为合适,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2】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干部作风之变,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干群关系更加( )、党心民心更加( )。

A.公司

B.和

C.一

D.财务

答案:D这段文字主要围绕干部作风展开论述。第一空形容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符合语境,第二空描述党心民心的状态,团结、凝聚符合语境,因此正确答案为D

【参考文献3】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与群众水乳交融、( )的历史。一条扁担、一张借据、半条棉被就是党与人民血肉相连、情深似海的()

A.阿尔瓦纳

B.、

C.阿伊莎白

D.曼奇克

答案:B这段文字主要讲述历史上党与群众的联系。第一空形容党与群众联系密切,应为水乳交融的近义词。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指同甘共苦,形容关系密切;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极其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根据上下文,休戚与共最合适。第二空是一条扁担、一张借据、半条棉被”的代词,见证、证明符合语境,因此正确答案为B

2阅读理解:每道题给出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后面有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1项。

第1条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开发和建设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门类齐全的产业,靠的就是艰苦奋斗。

本段文字旨在说明()

答:。中国人民靠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B。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美丽繁华

C、。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愿望

D。中国的发展建立在人民的劳动创造之上

答案:答:文段首句点明了中国人民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次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的就是艰苦奋斗”是对首句的阐述解释,进一步说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快速向好发展,人民获得幸福生活,靠的是艰苦奋斗。因此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中国人民靠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正确答案为答:

【例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重在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统一,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联系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将理论学深悟透。

以下句子最适合填入画横线处的是()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答:文段主要强调学习和思考的关系。A类最符合文意,因此为正确答案。

【例题3】 协调城乡发展旨在让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以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协调城乡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

对这段文字,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答:。新型城镇化要求实现全体农业人口市民化

B。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心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C、。公共服务城乡均等能极大提高农业人口素质

D。协调城乡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人民共同富裕

答案:D文段首句指出协调城乡发展旨在……,以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说明了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是协调城乡发展的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D

(三)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1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组(一个项目(几项),要求仔细观察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合理的1项来填补空缺。

【例题1】 -9,11,-13,15,-17,19,( )

答:-21

B.-22段

C.21条款

D.22段

答案:答:数列各项的绝对值为9,11,13,15,17,19,构成等差数列,且数列的奇数项均为负数,偶数项均为正数。因此第七项应为-21,A

【例题2】 10,3,13,1,14,2,16,9,( )

答23

B.24节

C.25号决议

D.26号文件

答案:C、数列的第一项与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即10+3=13第三项与第四项之和等于第五项,即13+1=14,……以此类推,第九项等于第七项与第八项之和,即16+9=25,因此正确答案为C、

2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资料,要求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的1项。

【例题1】 某单位计划从行政部的2名员工和人事部的名员工中,选派2人去参加在职培训。如果随机选派,2()

A.10%

B.20%

约30%

D.40%

答案:C、根据题意,参加在职培训的人选共有5名,如果从中随机选择2名,则共有5×4÷2=10种情况。如果2人都来自人事部,则有3×2÷2=3种情况,因此概率为3÷10=30%,C

【例题2】 某单位共有员工100人,其中订阅杂志的人数比只订阅报纸的人数多88%。则报纸和杂志均未订阅的员工有( )人。

A.18节

B.28节

C.38号

D.48段

答案:B根据题意,订阅杂志的人数是只订阅报纸的1.88《人物志》25的整数倍。当只订阅报纸的人数为25,订阅杂志的人数为47,其余28人未订阅报纸和杂志;当只订阅报纸的人数≥50时,员工人数至少为144,不符合题意。因此,有28人未订阅报纸和杂志,正确答案为B

(四)判断推理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以及运用基本科学知识作出推理判断等。

1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图形或符号,要求认真观察,根据题干要求,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合理的1项目

【例题1】 下列选项最可能与左侧立体图形是同一物体的是()

第页:B将左侧立体图形沿水平方向顺时针旋转90°B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 下列选项最符合所给图形规律的是()

答案:答:每组的个图形中,第一、第二个图形的方块颜色共同决定第三个图形的方块颜色:当第一、第二个图形某一位置同为黑色时,第三个图形的对应位置出现白色;当某一位置同为白色时,第三个图形的对应位置出现黑色;当某一位置分别出现黑色、白色时,第三个图形对应位置出现阴影,因此正确答案为答:

2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要求仅根据这段陈述直接推理,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合理的1项。

【例题1】 甲市城区过去一直实行车辆限号通行。从去年开始,该市取消了车辆限号通行,一年后全市交通拥堵指数明显下降,平均车速提高了20%,实现了“车辆不限号,交通不拥堵”的双重效益。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答:。甲市城区打造了多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居民购物出行更加便利

B。甲市加强了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高

C、。城市化和城市化

D。当油价上涨时,为降低出行成本,部分市民会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答案:C、题干现象为取消车辆限行后,市区平均车速反而有所提高。A类仅说明居民生活更便利,没有提及居民乘车出行的情况,与题干现象无关;B类仅说明新能源汽车销量提高,无法解释市区交通状况的改善;仅说明了油价上涨时的特殊情况。C类直接解释了市区交通状况改善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2】 为促进员工交流,营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某单位组织了跑步、羽毛球、排球、篮球等多支运动队。已知:

所有员工至少参加了跑步队或羽毛球队中的一个。

参加了跑步队的员工都没有参加篮球队。

财务部小丽参加了篮球队。

工会委员了解上述情况后推断,小丽也参加了排球队。要使这一推断成立,可以补充的前提是()

答:。小妞

B。小丽没有参加羽毛球队

C、。参加了排球队的人都参加了羽毛球队

D。

答案:D根据条件②③可知,小丽参加了篮球队,没有参加跑步队;根据条件①可知,小丽参加了羽毛球队。要得到小丽也参加了排球队的结论,补充所给的条件即可,因此正确答案为D

三。科学推理:每道题给出文字或图表信息,要求在此基础上,运用基本科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合理的1项。

【地址】的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F M

B.M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D.M和M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恒力F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F、A、M在向上移动,重力势能逐渐增大,B类正确;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反,C类正确;物体还受到恒力F类的作用,因此斜面对物体M和M受到的重力合力不为零,不是一对平衡力,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 以下延长粮食存放时间的措施,最不合理的是()

答:。粮库的粮食存放区保持较低温度

B。将米真空包装,以避免接触氧气

C、。适当在粮库中洒水,保持空气湿度

D。给粮库的粮食存放区充入二氧化碳

答案:C、较低的环境温度、隔绝氧气和向粮库内充入二氧化碳均有助于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消耗,故A、 B、D正确;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种子发芽,不利于延长粮食存放时间。因此正确答案为C、

(五)资料分析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第1条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人均耕地只有1.4亩左右,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同时,从耕地资源禀赋看,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近一半耕地为一年一熟,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有的还面临荒漠化、石漠化威胁。同时,经过长期发展,一些地方耕地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此外,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仍然旺盛,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耕地保有量保持18亿亩,并作为约束性指标。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最近两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实现净增加。但从长期看,我国粮食刚性需求增长与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约束并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持续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秉持战略思维,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拓宽视野,长远谋划,着眼全域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充分挖掘非传统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持续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不断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作为可以改造利用的非传统耕地资源,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将黄泛区盐碱地治理改造为大粮仓;在西北内陆地区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达400万吨;在黑龙江省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近650新闻200万吨。近年来,随着未利用地开发力度加大,以及盐碱地治理技术的提升,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投资,已有较大规模的盐碱地被开发利用。国土三调”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9年10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亩盐碱地已治理变为耕地,特别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盐碱地、华北滨海滩涂盐碱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利用,有效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能力。

1下列有关我国耕地家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员

B

C

D。开发利用强度过大

答案:C、根据资料,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左右,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世界近20%A类正确;从耕地资源禀赋看,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说明空间格局错配,B类正确;近一半耕地为一年一熟,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有的还面临荒漠化、石漠化威胁,说明总体质量不高,C类错误;经过长期发展,一些地方耕地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说明开发利用强度过大,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C、

2下列有关我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年以来,西北内陆地区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

B。盐碱地改造仅发生在东北西部松嫩平原、华北滨海滩涂、黄河三角洲和江苏沿海地区

C、。黑龙江省盐碱耕地的平均亩产约为0.3吨

2009年至2019年年间,平均每年全国有超过120万亩盐碱地变为耕地

答案:D根据资料,西北内陆地区累计治理盐碱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是长期以来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成果,并不是2009年至今的成就,A类错误。材料中提到,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等地区盐碱地得到了改造利用,但未明确指出盐碱地改造仅发生在这些地区,B类错误。根据资料无法计算盐碱耕地的平均亩产,2009年至2019年10月,中国1200咸菜120万亩盐碱地变为耕地,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2、3: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抓好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略有回落。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人,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小花城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1.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A.全世界

B.3万~4万

C.4万~5万

D.五世

答案:B根据资料,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可计算出2021中国3.5万元。因此正确答案为B

2以下最有可能准确反映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数之比的是()

答案:答:根据资料,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由此可计算出,城镇与农村居民人数之比约为1.35:1,A中国答:

三。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1年增加上千元

B.2022年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消费支出多2万元以上

2021年2月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首次超过了2.4万元

D.2021年年,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更高

答案:答:根据资料可以算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940、2022、1193、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消费支出多18892元,B错误;资料没有提供2021年之前的人均消费支出情况,C类错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84%,城镇居民约为64%,农村居民的比例更高,中国答:

三、申论》科目介绍

申论试题一般由“给定材料”和“问题”两部分组成。该科目重点测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申论一》

主要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准确提炼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材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分析给定材料,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汉语,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二)《申论二》

主要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准确提炼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工作

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分析给定材料,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汉语,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三)《职业安全

包含专业和申论两部分。其中专业部分为客观题,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申论部分为主观题。

1.专业部分

(1)测查内容

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法律基础知识、执法基本能力等。

(2)题型介绍

判断题:阅读题目,对题目表述的正误作出判断。

例题】 公民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免于行政处罚。( )

答案:错误。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当事人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故上述说法错误。

单选题:每题只有1个答案是最恰当的,要求选出最恰当的1项。

【例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 )内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A.七日

B.第三天

C.第六天

D.九十

答案:D第六条D

多选题:根据给出的情境材料作出分析,按照题目要求作答,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要求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例题】 在某次执法过程中,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发现某商店存在确凿违法行为,拟对其当场进行行政处罚,下列处罚种类中不可以当场做出的是()

A.2000年

B.世界杯

C

D.五日

答案:BCD公司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故选BCD公司

2.申论部分

主要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准确提炼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依法办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汉语,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四)《公安专业和申论》

中国

1.专业部分

(1)测查内容

从事公安机关执法勤务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三个方面。

(2)题型介绍

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例题】 规范机构设置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不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是()

A

B.法律

C、。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D

答案:

多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例题】 下图为某市文峰派出所社区民警绘制的小区住户信息登记表的部分内容:

有关该表所反映信息正确的说法有()

答:。该楼只有两类住户,即人户分离户、租户

B。人户分离户是指在本楼居住但户口在其他派出所的住户

C、。每户标注不同颜色表明对不同人口的管理有区别

D。民警希望加强对人户分离户、租户的管理

答案:B、 C、D

情境题:根据给出的情境材料做出分析,按照提问选择正确答案。

【例题】 2022年8月5日上午9时许,赵某携带一个提包,准备验票上火车,被值班民警例行检查,发现其提包中有六部手机。因昨天该地区发生一起手机专卖店被盗案件一直未侦破,并且值班民警看到了案情通报,故此民警认为赵某可疑,遂向所长请示并经批准,于当日上午9时30分,将赵某带至了派出所值班室继续盘问,第2天(即8月6日)上午9时,派出所排除赵某盗窃嫌疑予以放行。

本案中,民警将赵某带回派出所值班室盘问的法律依据是()(单选)

A.《人与自然》

《B》

《C》

D《《管理》

答案:A类

民警对赵某继续进行盘问检查,符合的盘问条件是()(单位)

答:。被指控有犯罪行为

B。有现场作案嫌疑

C、。有作案嫌疑且身份不明

D。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

答案:

如果赵某在继续盘问期间不讲自己的真实姓名,派出所在规定时间以内仍不能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最长可以延长至()(单选)

A.八点

B.第十二小时

C.二十四小时

D.第四十八小时

答案:

如果民警在继续盘问期间,赵某交代六部手机均为盗窃所得。经鉴定,六部手机价值两万余元,派出所对赵某正确的做法有()(完)

A.阿提尔

B

C

D.移送诉

答案:A、 B

2.申论部分

主要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依法处置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

行政管理能力:深入实际、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分析、应用信息;正确观察、判断、分析,预判风险、舆情,防范化解风险。

依法处置能力:严格遵守执法程序,综合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处置事件。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汉语,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原标题:广东省202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www.gdzz.gov.cn/tzgg/content/post_20294.html

 

大纲解读:

2024广东省考行测考试大纲有调整 出现判断题和多选题

2024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分四类 考试时间延长30分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中国

广东中公教育公众号 (gdoffcn)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

  • 更多中公新媒体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公众号
广东中公教育官方微信号
微博二维码
广东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咨询电话(9:30-23:3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