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克里斯托夫·奥布伦;多米尼克·索特;任志刚(Joseph Yamé)

国际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杂志(2008)

  • 第18卷,第4期,第525-537页
  • 国际标准编号:1641-876X

摘要

顶部
网络控制系统(NCS)处理通过数据通信网络闭合回路的反馈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对网络的控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实现成本较低、布线减少、安装和维护更简单以及可靠性更高。然而,网络引起的延迟、丢包、异步行为和其他网络特性会降低闭环系统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为在分布式和异步环境中运行的系统开发一种新的理论。近年来,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FDI)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

如何引用

顶部

Christophe Aubrun、Dominique Sauter和Joseph Yamé。“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国际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杂志18.4 (2008): 525-537. <http://eudml.org/doc/207905>。

@文章{ChristopheAubrun2008,
abstract={网络控制系统(NCS)处理通过数据通信网络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网络控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实施成本更低、布线更少、安装和维护更简单以及可靠性更高。然而,网络诱导的延迟、数据包丢失、异步行为和网络的其他特性将降低闭环系统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为在分布式和异步环境中运行的系统开发一种新的理论。近年来,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FDI)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这一主题的最新进展。},
author={Christophe Aubrun、Dominique Sauter、Joseph Yamé},
journal={国际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杂志},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容错控制;网络诱导的时间延迟;数据包丢失;有限通信},
语言={eng},
数字={4},
页码={525-537},
title={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url={http://eudml.org/doc/207905},
体积={18},
年份={2008},
}

TY-JOUR公司
澳大利亚-克里斯托夫·奥布伦
澳大利亚-多米尼克·绍特
澳大利亚-任志刚
TI-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JO-国际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杂志
2008年上半年
VL-18
IS-4标准
SP-525型
EP-537
AB-网络控制系统(NCS)处理通过数据通信网络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网络控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实施成本更低、布线更少、安装和维护更简单以及可靠性更高。然而,网络诱导的延迟、数据包丢失、异步行为和网络的其他特性将降低闭环系统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为在分布式和异步环境中运行的系统开发一种新的理论。近年来,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FDI)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
洛杉矶-eng
KW-网络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容错控制;网络诱导时延;丢包;有限的通信
UR-(欧元)http://eudml.org/doc/207905
急诊室-

工具书类

顶部
  1. Asteröm K.J.和Wittenmark B.(1984)。《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2. Branicky M.S.、Phillips S.M.和Zhang W.(2000年)。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延迟的明确分析,《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第4卷,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第2352-2357页
  3. Brockett R.W.和Liberzon D.(2000年)。线性系统的量化反馈镇定,IEEE自动控制汇刊45(7):1279-1289Zbl0988.93069号
  4. Chen J.和Patton R.J.(1999)。《基于模型的动态系统鲁棒故障诊断》,Kluwer学术出版社,马萨诸塞州波士顿Zbl0920.93001号
  5. Chen W.和Saif M.(2006)。非线性时滞系统故障检测和调节的迭代学习观测器,国际鲁棒与非线性控制杂志16(1):1-19Zbl1127.93335号
  6. 程灿、赵奇(2004)。具有积分二次约束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的可靠控制,IEE程序控制理论应用151(6):790-796
  7. Delchamps D.F.(1989)。从量化输出记录中提取状态信息,《系统与控制信件》13(5):365-372Zbl0697.93012号
  8. 丁S.X.、Jeinsch T.、Frank P.M.和丁E.L.(2000a)。故障检测系统优化的统一方法,国际自适应控制和信号处理杂志14(7):725-745Zbl0983.93016号
  9. Ding S.X.、Ding E.L.和Jeinsch T.(2002b)。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的一种新优化方法,《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安全过程研讨会论文集》,匈牙利布达佩斯,第250-255页
  10. 丁世喜、张平(2006)。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的基于观测者的监测,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安全过程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第337-342页
  11. Elia N.和Mitter S.K.(2000年)。《系统理论中的量化线性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马萨诸塞州波士顿Kluwer
  12. Frank P.M.(1990)。使用分析和基于知识的冗余进行动态系统故障诊断——一项调查和一些新结果,Automatica 26:(3):459-474Zbl0713.93052号
  13. Gertler J.(1998)。工程系统中的故障检测和诊断,Marcel Dekker,纽约州纽约市。 
  14. Gahinet P.、Nemirovski A.、Laub A.J.和Chilali M.(1995年)。用于Matlab的LMI控制工具箱,The Math Works Inc
  15. Halevi Y.和Ray A.(1988年)。集成通信和控制系统:第一部分-分析,ASME动态系统期刊,测量和控制110(4):367-373
  16. Hokayem P.F.和Abdallah C.T.(2004年)。《网络控制系统的内在问题:一项调查》,《2004年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第4897-4902页
  17. 赫里斯托·D·(1999)。有限通信的最优控制,哈佛大学博士论文。 Zbl0948.93034号
  18. 胡秀珊、朱秋霞(2003)。长延迟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与稳定性分析,Automatica 39(11):1877-1884Zbl1175.93240号
  19. Ishii H.和Francis H.(2002)。控制网络稳定,Automatica 38(10):1745-1751Zbl1011.93502号
  20. Jiang B.、Straroswiecki M.和Cockempot V.(2002年)。一类时滞系统的故障识别,《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第8-10页
  21. Jiang B.、Staroswiecki M.和Cockempot V.(2003)。多时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H∞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国际系统科学杂志34(5):365-373Zbl1041.93051号
  22. 姜川、周德华(2005)。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识别,计算机与化学工程30(2):228-242
  23. 姜杰、张永明(2006)。接受容错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性能退化,IEEE控制系统技术事务14(2):284-292
  24. Koenig D.、Bedjaoui N.和Litrico X.(2005年)。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用于开放信道的时滞系统应用,第44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和2005年欧洲控制会议论文集,西班牙塞维利亚,第5794-5799页
  25. 劳登·D.F.(2006)。优化分析方法,Dover Publications,Inc.,纽约州纽约市。 Zbl1227.49001号
  26. Li S.、Wang Z.和Sun Y.(2004)。基于观测器的长时延网络控制系统补偿器设计,IEEE工业电子学会第30届年会论文集,韩国釜山,第678-683页
  27. 李S.、于磊、王忠、孙毅(2005)。网络控制系统保证成本控制的LMI方法,化学工程和矿物加工发展13(3/4):351-361
  28. Li S.、Sauter D.和Aubrun C.(2006年a)。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故障隔离滤波器设计,第11届IEEE新兴技术和工厂自动化国际会议论文集,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第681-688页
  29. Li S.、Wang Y.、Xia F.和Sun Y.(2006b)。具有时延和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的保证成本控制,国际小波、多分辨率和信息处理杂志4(4):691-706Zbl1143.93352号
  30. Li S.、Sauter D.、Aubrun C.和YaméJ.-J(2007年)。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主动容错控制,《欧洲控制会议论文集》,希腊科斯,第180-186页Zbl1229.93067号
  31. Lincoln B.和Bernhardsson B.(2000年)。长随机延迟网络的最优控制,《网络和系统数学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法国佩皮尼昂,第84-90页
  32. Ling Q.和Lemmon M.D.(2002年)。具有数据丢失的软实时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第41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第2卷,第1225-1230页
  33. 刘宏、程瑜、叶华(2005)。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的组合方法,《第20届IAR/ACD年会论文集》,法国穆尔豪斯,第59-63页
  34. Liu J.H.和Frank P.M.(1999)。状态时滞线性系统的H∞检测滤波器设计,第14届IFAC世界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第229-233页
  35. Llanos D.、Staroswiecki M.、Colomer J.和Melendez J.(2006年)。 小时 状态延迟线性系统的检测滤波器设计,IFAC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第180-181页
  36. Mahmoud M.、Jiang J.和Zhang Y.(2003)。具有不完全故障检测和诊断的主动容错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随机分析与应用21(3):673-701Zbl1118.93353号
  37. Maki M.、Jiang J.和Hagino K.(2004)。针对执行器故障的稳定性保证主动容错控制,《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14(12):1061-1077Zbl1057.93018号
  38. Mangoubi R.S.和Edelmayer A.M.(2000年)。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最佳过去、稳健现在和对未来的几点思考,《安全过程学报》,匈牙利布达佩斯,第64-75页
  39. Nair G.N.和Evans R.J.(1997年)。通过能力有限的通信渠道进行状态估计,《决策与控制会议记录》,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美国,第866-871页
  40. 尼尔森J.(1998)。具有延迟的实时控制系统,伦德大学博士论文。 Zbl0908.93073号
  41. Nilsson J.、Bernhardsson B.和Wittermark B.(1998年)。随机时滞实时系统的随机分析与控制,Automatica 34(1):57-64兹比尔0908.93073
  42. Ray A.和Halevi Y.(1988年)。集成通信和控制系统:第二部分-设计考虑,ASME动态系统、测量和控制杂志110(4):374-381
  43. Sahai A.(2000年)。重新考虑的控制能力评估渠道,《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第2358-2362页
  44. Sauter D.和Boukhobza T.(2006年)。基于观测器的对未知网络诱导延迟的鲁棒性,第六届IFAC技术过程故障检测和安全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第331-336页
  45. Savkin A.V.和PetersenI。R.(2003)。通过有限容量通信信道进行集值状态估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48(4):676-680
  46. Seiler P.和Sengupta R.(2005年)。网络控制的H∞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50(3):356-364
  47. Seiler P.J.(2001年)。无人飞行器的协调控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论文。 
  48. Seo C.和Kim B.(1996年)。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和执行器故障的线性系统的鲁棒可靠H∞控制,Automatica 32(3):465-467Zbl0850.93214号
  49. Sinopoli B.、Schenato L.、Franceschetti M.、Poolla K.、Jordan M.和Sastry S.(2004年)。带间歇观测的卡尔曼滤波,IEEE自动控制汇刊49(9):1453-1464
  50. Smith S.C.和Seiler P.(2003)。有损测量估计:跳跃系统的跳跃估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48(12):2163-2171
  51. Tatikonda S.(2000)。《通信约束下的控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论文。 
  52. Tipsuwan Y.和Chow M.-Y.(2003年)。网络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方法,控制工程实践11(10):1099-1111
  53. 王勇强、叶宏、程毅、王国忠(2006a)。基于特征分解和Pade近似的NCS故障检测,IFAC安全过程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第937-941页
  54. 王勇强、叶宏、王国忠(2006b)。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的一种新方法,《第一届IEEE工业电子与应用会议论文集》,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DOI 10.1109/ICIEA.2007.4318563
  55. Willsky A.S.(1976年)。《动态系统故障检测设计方法综述》,Automatica 12(6):601-611Zbl0345.93067号
  56. Wong W.S.和Brockett R.W.(1997)。有限通信带宽约束系统.第1部分:状态估计问题,IEEE自动控制汇刊42(9):1294-1299Zbl0952.93125号
  57. Wu N.E.(1997)。具有优化诊断性能的稳健反馈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42(9):1264-1268Zbl0887.93021号
  58. Xiao L.、Hassibi A.和How J.(2000年)。通过离散时间跳跃系统方法实现随机通信延迟控制,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第3卷,第2199-2204页
  59. 徐毅(2006)。《网络估算的通信调度方法》,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论文。 
  60. Yang H.L.和Saif M.(1998)。状态滞后动力系统的观测器设计与故障诊断,Automatica 34(2):217-227Zbl0963.93507号
  61. 杨天川(2006)。网络控制系统:简要概述。IEE程序控制理论与应用153(4):403-412
  62. 叶宏、丁世新(2004)。具有网络诱导延迟的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第八届控制、自动化、机器人与视觉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昆明,第294-297页
  63. Ye H.和Wang Y.Q.(2006)。奇偶关系和静态小波变换在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第一届IEEE工业电子与应用会议论文集,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DOI 10.1109/ICIEA.2006.257272
  64. 叶宏、王国忠、丁世喜(2004)。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新型奇偶空间故障检测方法,IEEE自动控制学报,49(2):281-287
  65. 叶华、何荣、刘华、王国忠(2006)。一种新的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十四届系统识别研讨会会议记录,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第654-659页
  66. 于明,王磊,朱涛,郝峰(2005)。具有数据包丢失和传输延迟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时间案例,《欧洲控制杂志》11(1):40-49Zbl1293.93622号
  67. Yue D.、Han Q.-L.和Lam J.(2005)。基于网络的不确定性系统鲁棒H∞控制,Automatica 41(6):999-1007Zbl1091.93007号
  68. 张磊、石毅、陈涛、黄斌(2005)。一种稳定随机延迟网络控制系统的新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50(8):1177-1181
  69. 张平、丁世喜(2006)。有限通信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IFAC SAFEPROCESS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第1135-1140页
  70. 张鹏、丁世新、弗兰克·P.M.和戴德·M.(2004)。《测量缺失的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第五届亚洲控制会议论文集》,澳大利亚墨尔本,第1258-1263页
  71. Zhang W.、Branicky M.S.和Phillips S.M.(2001)。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IEEE控制系统杂志21(1):84-99
  72. 张亚明、蒋杰(2002)。针对部分执行器故障的主动容错控制系统,IEE Proceedings C,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49(1):95-104
  73. 张亚明、蒋杰(2003)。可重构容错控制系统文献综述,第五届IFAC技术过程故障检测、监督和安全研讨会论文集(SAFEPROCESS’03),美国华盛顿特区,第265-276页
  74. 郑毅(2003)。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75. 钟明、叶宏、周国伟(2005)。线性时滞系统的故障检测滤波器,非线性动力学和系统理论5(3):273-284Zbl1086.93061号
  76. 钟明、叶华、孙涛、王国忠(2006)。时变时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滤波器的迭代LMI方法,亚洲控制杂志,8(1):86-90

要在页面上嵌入这些注释,请在希望注释出现的页面上包含以下JavaScript代码。

只有小部件的控件将以您选择的语言显示。注释将以其创作语言显示。

告诉小部件每页要显示多少注释。您可以使用下一个和上一个控件循环浏览其他注释。

    
                

注意:最佳实践建议在结束之前放置JavaScript代码</body>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