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的作文(合集5篇)
风追烟花雨
2024-05-08 00:57:48
其它
其它

戏台的作文(1)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长大的,除却家乡的青山绿水蓝天星空,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家乡的那一方不大的戏台了。

戏院坐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用青色的石砖盖成,有着微微冰冷潮湿的触感。年代似乎很久很久了,墙与墙的缝隙有绿色的小草爬出来,远远望去像是水面上漂着的水草。屋顶是由黑黑的瓦片铺成的,仅仅铺了三分之二,中间是露天的,因此白天进去会很明媚,晚上进去一抬头便能看见如今消逝已久的星空。由于戏院地势较低,所以我站在外面能够微微探见屋顶的一角。

戏院有几个小小的门,推开门走下几个石阶便进入戏院里了。一进去便能看见一个木头戏台高高的搭在那里。幼时看戏,总能看见戏台两旁红色的门帘后搬出一张桌子或者几把椅子或者几个小道具。我从来不肯和大人一样磕着几包瓜子儿安安生生的看戏,我总是要跑到后台去看戏子们化妆,那时看的大多是女子将一层层的粉墨涂在脸上,因此觉得美极了。来来往往穿着各种戏服的人看见我,莫约是因为我还是个小孩子,从未将我赶走,为此我洋洋得意了好久。

戏台两旁各有一个由水泥砌成的高高的看台。这儿是小孩子们的专属地。一是因为大人们总觉得还是在正中间看得舒服,二是因为小孩子喜欢来来回回的跑那几个石阶,觉得那里就是他们的地盘。欢乐极了。

戏台前面是一块不大的水泥地,这儿就是“VIP”看场了。每当戏子们来时,总会有人把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过这儿是要自备看椅的,因此大人们会很自发的一人拖着一个或长或短的凳子过来,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放置着。没带看椅的大人们站在后面,若是看得累了,便蹭到前面去和大家挤挤座位。

露天看场往后,便是大上一些的室内”看场了,但由于离戏台较远,因此大人们只占了前面一小部分的地方,后面便全是来凑热闹的小孩子们了。看场两边各有一个游泳池”,三四米高,不是很大,但也足够一个小贩在里面摆满各种各样的零食玩具并且六七个孩子下去买东西的空间了。那时候在我们孩子里最受欢迎的便是冰糖葫芦了,抓着一只冰糖葫芦就可以玩到戏散离场了。

孩子们分外喜欢来看戏,只因着这天会有比平常多上很多的零花钱。大人们常常会在看戏这天多给些零花钱给孩子,以免小孩子们打扰他们看戏。有时我到处跑的累了,也会坐在奶奶的腿上磕着瓜子儿和她一起看戏,当然我看的依旧是戏子们的妆容和戏衣。对于她们戏衣上的长长的袖子充满了欢喜,于是回家还要套上奶奶的衣服,学着她们的样子摆摆长长的袖子,嘴里跟着咿咿呀呀”的哼着,看得奶奶在一旁呵呵直笑。

我并不清楚戏子们几年来一次,只知道每一次来,村里的人都非常开心。那一方小小的戏台,也不知看过了多少辈人的悲欢离合,也不知见证了多少代人的盛衰荣辱。只清晰的知道,一场又一场不同的戏,一群又一群不同的戏子,一代又一代不同的看客,始终没变的,依旧是那一方小小的戏台。


戏台的作文(2)

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曾见过这样一出戏台,记忆中那戏台,四方尖起的屋檐直指云霄,诉说着那个年代,那个村庄特有的故事。一群熙然的孩童,撒开父母的臂膀,奔走在戏台周围的摊位。那群人中,有一个小眼睛的少年就是我。

大家扯着爸爸妈妈的衣襟,撒娇似的乞求对面摊位的棉花糖,或者是香气扑鼻的烧烤。我总是拽着妈妈的一角,指着远处的油鼓摊。油鼓一到手我就塞进嘴里,寒风中一股热气从我嘴中冒出,顷刻间消失在风中。许多时候,都是我拽着母亲往前跑,因为庙里会在庙会的时候请戏班子演出,这样的活动虽然在年幼的我眼中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我知道只要有个中年的村干部来家中要请戏班子的份子钱,就会有一周的戏班演出当然还有我期待一年的各式小吃。

每次开场,我都会早早地来到观众席上,坐在那种老式的竹板凳上,把衣服放在旁边的位置上,每当有人靠近想要坐我旁边时我就会用手指指着板凳,说这里是我妈妈要做的。多少次我就坐在板凳上,管着身旁的位置,静静地等着开场的锣鼓声。月光下,戏台尖起的屋檐投下颀长的身影,仿佛一双手,将我拥抱。冷冷的夜里,看着戏台上五光十色,我是不是鼓着掌,我一点也不觉得冷。

戏中的故事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每次看到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生死两茫茫,我都会伤心一阵子。五女拜寿中的五女,丈夫被父母嫌贫,却在父母家道中落时救济父母,让我明白金钱买不来所有东西。戏台陪我一路成长,那双鼓掌的小手已经长大,然而再回去看我的戏台时,它已经消失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不知何时我才能再见一眼那个记忆中四角扬起的戏台。


戏台的作文(3)

作为一个天天在家里从10点玩到晚上11点钟的人并足不出户的蘑菇星人因为他们说我身上快长蘑菇了),不知道哪根筋抽了一下,突然想要去旅游。就和家里人说了一下,家里人当然对这个主意表示赞同,二老正好要随单位去长白山旅游,于是俺就随团出发了。

苦啊!我做了14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终点。出发之前的时候还以为是坐飞机,但是很可惜,二老告知我长白山机场还没修完。我还不死心,又问车程,于是就得到了14个小时的悲催数据,在车上只能吃东西泄愤。不过还好,东西够吃,不然我真是欲哭无泪啊!到站时已经晚上七点了,坐车都坐的骨头散架了,立刻胡吃海喝一顿上床看电视,或出去熟悉一下团员。

第二天,去大戏台河,还得坐车,坐了5分钟的车,就到了入口。整个风景区真的`很漂亮,有一种清新的气息。我现在才相信,电视上的景物没有加特效,也就是说,这里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在电视上出现。尤其是九女神泉,就像梦境一般,我还喝了泉水,才知道什么叫“水尤清冽”(出自《小石潭记》)。还有松桦恋,松树高大挺拔,庄严肃穆,像一位阳刚伟男子;桦树枝叶舒展,体态婀娜,似一个柔媚俏佳人。它们如同一对对情人在长白山幽会。听导游说这种奇观位于海拔约两千米的长白山高山花园”地带,是针叶林带与岳桦林带的自然分界处。分属于两个植被带上的代表性植物松树和桦树,在这里就像感情笃深的恋人一样, 两两依偎,根连根,枝攀枝,共生共长。两棵树树种不同而共生连体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可看到。在松桦恋周围还看到了一种圆圆的黄色小蘑菇,但不知道有没有毒就没有采。还有一条小路,是一个独木桥,如果没有前面的游客我真不知道,在独木桥上照的相就像电脑合成的一样。走到最后,突然玩性大发在,河边打起了水漂。顺流可以打五个,逆流可以打三个。但是走出大戏台河风景区的时候,突然想到在风景区里好像没看到动物。算啦,不想啦。


戏台的作文(4)

叮咯咙咚呛,叮咯咙咚呛……”当听见锣鼓敲响时,戏就开始了。我总是缠着奶奶带我去硐桥的戏台看戏,有时是穆桂英挂帅》,有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唱家国情怀,或吟人生离合,戏台上的戏子咿咿呀呀,红红绿绿,戏台下的看客目不转睛,摇头晃脑。

硐桥的戏台不知是何时建造,全由木头构筑,早已褪去了鲜亮的光泽,暗红色的漆也因岁月吹拂而剥落下一大片。戏台上方是镂空式的仿古雕饰,曾经的繁华与辉煌游走在镂空的飞檐之上。背景即一个圆形木雕图案,但很多时候都被幕布尘封,只有开演时才得以展现。戏台两侧的扶梯别有韵味,与整个戏台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戏角儿便从这儿上台谢幕。我总喜欢呆在这儿,看着人来人往。戏台最前面的两根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具体是什么我已记不清,但似乎所有的戏台上都有对联,我虽疑惑却从未一探究竟。

也许是从小在奶奶怀中听戏入睡的缘故吧,我对戏曲情有独钟。看着戏子唱着戏文,走着碎步,舞动着水袖轻衫,他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我都觉得可亲,却又如同在烟雾云海里。戏曲唱腔绵软,音韵悠长。当看到窦娥被无赖诬陷时,我跟着心如刀绞;当看到窦父为女申冤时,我跟着大呼痛快,一切都真真切切地在锣鼓声中浮现,令我如醉如痴。然而,一台戏的时间总是很长,而我往往在戏剧的高潮段落眼皮发沉,在奶奶的怀里模糊地入睡,陶醉在自己的戏曲梦里,沉浸在戏曲的锣鼓声中。

不久前,路过戏台,它比以前更苍老,就像一座古老的城,静候在某个角落。我走到戏台的扶梯旁,呆了许久。扶手上的漆已全然掉落,我抬眼望向远处,阡陌小路上人来人往,来去匆匆,但这戏台却无人问津,我蓦地明白了戏台渐渐远去的原因。

传统戏曲走过了它的辉煌与鼎盛,戏台上轻歌曼舞所寄寓的优雅与从容,戏台下所展露的抒情与愉悦,生生不息了许多个朝代。但是,一台戏太慢,故事太长,所以戏台也变得遥远。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戏曲可以舒缓山村古老而疲惫的身躯?又有多少躁动而怅惘的心灵被遥远的戏曲慰藉呢?

戏曲的远去定是因为它的娓娓道来,它的缓缓诉说。在这个凡事都追求快的时代,戏曲慢慢的形式,显然不被接受,人们更愿意去欣赏那些快镜头。戏台也就渐渐地老去,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尊山岳。

然而,只要当你听见锣鼓敲响,叮咯咙咚呛,叮咯咙咚呛……”戏就开始了。


戏台的作文(5)

我爱家乡的夏夜,爱家乡的戏台,因为那饱经苍桑的戏台曾藏匿了我童年时多少的欢声笑语。

家乡的夏夜总是那么醉人,繁星闪闪,流萤点点,带着淡淡花香味的立夏安静的笑着。我的奶奶可是个老戏迷了,夸张点说,哪里有戏唱,哪里就有我奶奶。因此,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我,没少看戏,什么《白蛇传》呀,《女附马》呀都不知道看过了多少遍。可奶奶却依旧绕有兴趣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奶奶说,听戏就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我心想,真的有这么妙吗?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那时我还小,只知道戏只是许多人搬了凳子坐在戏台下看台上那些穿得五花八门的人咿咿呀呀的说些“外国话。

再大些就觉得戏好听了,有韵味了,就跟奶奶搬了凳子坐在戏台下静静地听,轻轻的哼,默默地看,找寻着,欣赏着,沉醉着,就像到了天堂。即使身上被蚊子亲了,也满不在乎。可调皮的我也不会长时间安静坐着看戏。坐在台上一会儿啃冰棍,一会儿嗑瓜子,等到冰棍啃完了,瓜子嗑光了,就干脆溜之大吉,来到邻篷的小柜前看提线木偶。这木偶本就是我最爱看的剧种了,一个个精灵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诙谐有趣,可不多时,又被奶奶揪着耳朵提回去了。回想起来,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看戏说的那样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听,听,听风的笑声,云的歌唱,戏的曲调;看,看,看月的舞蹈,叶的流泪,白蛇的舞袖。小时候最爱看白蛇传》这一出了。特别是素净的白蛇,白色的衣裙泛着古意,低低地诉说着惊天地泣鬼神的浪漫悲剧,它让我夹杂在羡慕、愤怒、痛苦的情感中不能自拔,自失起来------

一朵饰花就是个美丽的世界,一个戏台就是一个美妙的精灵,它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能抓住你我的心。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不禁让人满目泪潸,精彩的武生对打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也许正是戏曲迷人之所在!

我爱你,家乡的夏夜,家乡的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