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地自偏(甄选4篇)
梦缘
2023-11-16 02:25:06
高一
随笔

心远地自偏(1)

厌倦了城市,厌倦了轰鸣,厌倦了终日不见阳光的天空。不妨在心里开辟一片乐土,种豆,煮茶,看花。——题记

我想要在山脚下租个房子,不用太大,五六十平。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杯茶。简单足矣。

早晨,是被林里的鸟鸣,或是被三五成群的农民吐出乡下味道的言语吵醒。不需要闹钟,也不需要特别关心,只需这来自自然的声音。

房东要是个老奶奶就最好不过了,满头白发,慈眉善目。要有个小花坛,不需很大。里面种着月季,长出了些许杂草,但没关系,月季依旧开得艳丽,挂着清晨的露水。

早饭是从集市上买来的,豆浆油条。白花花的豆浆冒着热气,吹一口气,泛起一圈圈涟漪。油条是软香软香的,刚从锅里炸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油亮亮的,再添一双筷子,大快朵颐。

饭后,去山上散散步,没有混凝土路,没有人工雕琢的石砖路,有的只是村民们一脚一脚踏出来的田间小道。昨夜下了些小雨,有点泥粘在鞋上,但此刻的景却是极美的:高大的树木挡住了阳光的照射,留下了些许斑驳。道路两旁的灌木丛,绿的青翠。那些蓝色的不知名小花散在草丛中。

午饭,是门前菜地上摘下的新鲜果蔬。西红柿个个大而饱满,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扁豆一瓣一瓣,挨得极近;茄子是深紫的,表面光滑,藤蔓却是碧绿;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但不华贵,不复杂。

晚上,天黑了,农民们陆续回到家中,街道上飘着各家各户香喷喷的饭菜味道。嘿,你媳妇弄得芹菜炒豆干,香得很!”调侃话语从那些朴实的口中传出。那淡淡的暖意夹杂着还没刮起来的北风。

从二楼的窗户望出去,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上了灯,暖黄的灯光照亮了这本该一片漆黑的世界,为前行的人们照亮了道路,为远行的人们,留下回家的指引。

生活不止房子、车子、票子。还有雨后的树林,林里的鸟鸣,和家的温馨。住惯了钢筋混凝土楼房,听久了车马的喧嚣,吸多了城市的雾霾,想像陶潜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像王维般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想像孟浩然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心远地自偏(2)

我抱着巨大行囊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嵩山。那天是一场寒雨后的大幅降温,许多游人一边缩紧了身子哆哆嗦嗦地搓着手,一边踮起脚寻找着自己的旅行团。

我此行的目的是中岳的佛寺。我身旁站着几个打扮花哨的女人,手上拎着的包一看便是动辄上千的。她们似乎有意往我这边靠,我很不解,便朝那边望了望。原来那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她手上的麻袋里,鼓鼓的都是塑料瓶。那些女人满脸的厌恶,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又故意做出一副骄矜清高的神态。

这时身后传来了一阵歌声,清扬而婉转。敢在公共场合这样唱歌的人并不多。我回头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女孩,正迈着大步走过来。她身上穿了一件有些老气的红毛衣,宽大的男式牛仔裤。但整体看来,她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很是活泼。

见我们都在看她,女孩便止了歌声,不以为意地耸耸肩,拿出相机开始拍照。她不拍人,只拍一些树木和建筑。她周围的人群吵闹而兴奋地议论着,拿着高档的相机乱拍一气。这并不像真正虔诚的旅行,倒像是炫耀般的乱逛。但我注意到女孩的神情,专注的样子仿佛一切与她无关,就像无意涉足凡间的仙人。

女孩的专注被打破。带着大袋子的老人从女孩身旁经过,不小心撞到了女孩。我看见她转过头来,看见老人,惊异的脸上竟有了一丝善意的微笑。身边有人低声骂着老人,老人低着头,拉着衣角嗫嚅着不知该说什么。女孩弯下腰去,帮老人捡起了一个掉在地上的瓶子。

老人不知所措地看着女孩,这或许是他从未受到过的礼遇。女孩笑了笑,转身进了寺院。

我跟着她走进去。四周都是庄重肃穆的建筑。我看见前面有一小段路,上面刻着典雅高贵的莲花,意为步步生莲。无数人走上去体验。我看见女孩在人群中,双手合十,目光虔诚,神情淡然,一步一步走在莲花之上。那一刻,她她四周嘈杂的人声,瞬间形同乌有。世间的一切,都是干净神圣的。

我看着她安然的身影,想起了儿时一段朗朗上口的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之淡然,得失无怨。这世间的纷扰与迷惘,只源于内心的挣扎。真正脱俗的人,内心自然平和无忧。就如这个女孩,善待众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心远地自偏(3)

几个企业高管,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一路攀登,一路微博直播。殊不知,这只是一场虚伪的形式,他们的心灵依旧沉浸在都市的生活定式中,肉体虽然远离纷繁,可灵魂却被一条名为网络”的绳索牵绊。

当他们身处山顶时,仍然不忘摆弄手机,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从都市中逃离”出来,逃不出心灵的禁闭,又怎么能算真正的逃离?纵使风景莽莽苍苍,他们也领略不到大自然真正的风光,那是独属于淡泊者的风光。

真正的逃离”不应该仅仅是口头上的,更应该是心灵上的。那无关乎地点环境等一切外在因素,只源于心远地自偏”。内心嘈杂,即使身处山林,亦不能平静,因为内心对外界的牵绊依然没有斩断。内心安静,即使身处闹市,亦可以自成一片清净天地。逃离城市”应该是一次全身心的放松,忘记外界的俗世尘埃,脱离社会的层层迷雾,当自己站在什卡山巅,举目仰望四方的无垠白雪之时,便可找到自己心灵的安宁,领略天地之浩大。

我们即使身处俗世,但却万万不可做俗世的奴隶,否则即使我们是肉体的主人,可心里却被一条名为习惯”的锁链所禁锢。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保持自己心中的纯然与宁静,人生道路还长,只要守住心中信仰,即使环境再为混乱也不会迷失自己。

陶渊明伴随着一园菊花,周敦颐守护自己的一池白莲,苏轼遥望天边的皎月。即使前路迷茫,狂风暴雨,可他们却巍然屹立,只因为内心的安宁,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能坚定的踏出脚步,稳步前行。

旅行,给自己压抑的神经放个假,忘记那些不快与烦恼,痛苦与压力,纷繁与紧张,想着自己是一个游侠,独行与天地之间,仰视日月山川,聆听风啸雷鸣,从钢筋与水泥的世界中解脱出来,真真正正了解这个广大的世界,感悟自己的人生。


心远地自偏(4)

我抱着巨大行囊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嵩山。那天是一场寒雨后的大幅降温,许多游人一边缩紧了身子哆哆嗦嗦地搓着手,一边踮起脚寻找着自己的旅行团。

我此行的目的是中岳的佛寺。我身旁站着几个打扮花哨的女人,手上拎着的包一看便是动辄上千的。她们似乎有意往我这边靠,我很不解,便朝那边望了望。原来那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她手上的麻袋里,鼓鼓的都是塑料瓶。那些女人满脸的厌恶,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又故意做出一副骄矜清高的神态。

这时身后传来了一阵歌声,清扬而婉转。敢在公共场合这样唱歌的人并不多。我回头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女孩,正迈着大步走过来。她身上穿了一件有些老气的红毛衣,宽大的男式牛仔裤。但整体看来,她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很是活泼。

见我们都在看她,女孩便止了歌声,不以为意地耸耸肩,拿出相机开始拍照。她不拍人,只拍一些树木和建筑。她周围的人群吵闹而兴奋地议论着,拿着高档的相机乱拍一气。这并不像真正虔诚的旅行,倒像是炫耀般的乱逛。但我注意到女孩的神情,专注的样子仿佛一切与她无关,就像无意涉足凡间的'仙人。

女孩的专注被打破。带着大袋子的老人从女孩身旁经过,不小心撞到了女孩。我看见她转过头来,看见老人,惊异的脸上竟有了一丝善意的微笑。身边有人低声骂着老人,老人低着头,拉着衣角嗫嚅着不知该说什么。女孩弯下腰去,帮老人捡起了一个掉在地上的瓶子。

老人不知所措地看着女孩,这或许是他从未受到过的礼遇。女孩笑了笑,转身进了寺院。

我跟着她走进去。四周都是庄重肃穆的建筑。我看见前面有一小段路,上面刻着典雅高贵的莲花,意为步步生莲。无数人走上去体验。我看见女孩在人群中,双手合十,目光虔诚,神情淡然,一步一步走在莲花之上。那一刻,她她四周嘈杂的人声,瞬间形同乌有。世间的一切,都是干净神圣的。

我看着她安然的身影,想起了儿时一段朗朗上口的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之淡然,得失无怨。这世间的纷扰与迷惘,只源于内心的挣扎。真正脱俗的人,内心自然平和无忧。就如这个女孩,善待众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