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强度驱动捕食者扩散的两阶段捕食模型

  • 收到:2016年8月30日 认可的:2016年12月25日 出版:2017年8月1日
  • MSC公司:初级:37G35、34C23;次要:92D25、92D40

  • 捕食者的觅食运动在捕食系统的种群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导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空间自组织的机制。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捕食者与猎物相互作用的例子,其中猎物是不动的,而捕食者通过不同的因素(例如,遇到猎物后的刺激)在斑块之间非随机地分散。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个仅在捕食者中具有流动性的Rosenzweig-MacArthur捕食者-捕食者双斑块模型,并假设捕食者向具有更集中的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的斑块移动。我们为我们的模型提供完整的本地和全局分析。我们的分析结果结合分岔图表明:(1)分散可能稳定或不稳定耦合系统;(2) 扩散可能产生多重内部平衡,导致丰富的双稳态动力学,或可能破坏内部平衡,从而导致一个斑块或两个斑块中捕食者的灭绝;(3) 在一定条件下,大分散可以促进系统的持久性。此外,我们将模型的动力学与经典的双斑块模型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扩散策略如何对动力学和空间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引用:Yun Kang、Sourav Kumar Sasmal、Komi Messan。捕食强度驱动捕食者扩散的双斑块捕食模型[J]。数学生物科学与工程,2017,14(4):843-880。doi:10.3934/mbe.2017046年

    相关论文:

  • 捕食者的觅食运动在捕食系统的种群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导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空间自组织的机制。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捕食者与猎物相互作用的例子,其中猎物是不动的,而捕食者通过不同的因素(例如,遇到猎物后的刺激)在斑块之间非随机地分散。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个仅在捕食者中具有流动性的Rosenzweig-MacArthur捕食者-捕食者双斑块模型,并假设捕食者向具有更集中的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的斑块移动。我们为我们的模型提供完整的本地和全局分析。我们的分析结果结合分岔图表明:(1)分散可能稳定或不稳定耦合系统;(2) 扩散可能产生多重内部平衡,导致丰富的双稳态动力学,或可能破坏内部平衡,从而导致一个斑块或两个斑块中捕食者的灭绝;(3) 在一定条件下,大分散可以促进系统的持久性。此外,我们将模型的动力学与经典的双斑块模型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扩散策略如何对动力学和空间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加载中
    [1] [L.Aarssen,R.Turkington,永久牧场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中相邻基因型之间的生物特化,生态学杂志,73(1985):605-614。
    [2] [R.F.Alder,仅迁移就可以产生宿主寄生蜂模型的持久性,美国博物学家,141(1993):642-650。
    [3] [J.Bascompte,R.V.Solé,《单一物种种群动力学中的空间诱导分叉》,《动物生态学杂志》,63(1994):256-264。
    [4] [B.M.Bolker,S.W.Pacala,《植物竞争的空间矩方程:理解空间策略和短扩散的优势》,《美国自然主义者》,153(1999):575-602。
    [5] [C.J.Bolter,M.Dicke,J.J.Van Loon,J.Visser,M.A.Posthumus,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在植食性期间及其终止后对植食性受损植物的吸引力,化学生态学杂志,23(1997):1003-1023。
    [6] [C.Carroll,D.H.Janzen,蚂蚁觅食生态学,生态学和系统学年度评论,4(1973):231-257。
    [7] [A.Casal,J.Eilbeck,J.López-Gómez,带扩散、微分和积分方程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共存状态的存在性和唯一性,7(1994):411-439。
    [8] [P.L.Chesson,W.W.Murdoch,《风险聚合:类主机模型之间的关系》,《美国自然主义》,127(1986):696-715。
    [9] [W.C.Chewning,捕食者-食饵模型中的迁移效应,数学生物科学,23(1975):253-262。
    [10] [R.Cressman,K.Vlastimil,具有自适应扩散的双斑块种群模型:不同扩散速度的影响,数学生物学杂志,67(2013):329-358。
    [11] [E.古玩,捕食行为学斯普林格-弗拉格-柏林-海德堡,71976
    [12] [M.Doebli,《扩散与动力学》,理论种群生物学,47(1995):82-106。
    [13] [W.Feng,B.Rock,J.Hinson,关于两个物种都迁移的两种群捕食者-食饵系统的新模型,应用分析与计算杂志,1(2011):193-203。
    [14] [J.福特,锥虫在非洲生态中的作用.关于Tsetse苍蝇问题的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1971年。
    [15] [A.G.Gatehouse,生物系统的持久性和动力学,Tsetse Flies的寄主发现行为,null(1972):83-95。
    [16] [S.Ghosh,S.Bhattacharyya,一个具有食物收集活动的两阶段捕食模型,应用数学与计算杂志,37(2011):497-521。
    [17] [M.Gillies,T.Wilkes,一些西非蚊子对单一诱饵的吸引力范围,昆虫学研究公报,60(1970):225-235。
    [18] [M.Gillies,T.Wilkes,动物诱饵和二氧化碳对蚊子的吸引力范围,昆虫研究公报,61(1972):389-404。
    [19] [M.Gillies,T.Wilkes,《鸟类作为西非蚊子诱饵的吸引力范围》,《昆虫学研究公报》,63(1974):573-582。
    [20] [I.Hanski,null,元种群生态学,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1999年。
    [21] [I.A.Hanski,M.E.Gilpin,null,元种群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和进化,学术出版社,圣地亚哥,1997年。
    [22] [M.Hassell,R.May,捕食者和昆虫寄生虫的聚集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动物生态学杂志》,43(1974):567-594。
    [23] [M.Hassell,T.Southwood,昆虫的觅食策略,生态学和系统学年度评论,9(1978):75-98。
    [24] [M.Hassell,O.Miramontes,P.Rohani,R.May,空间结构模型中扩散的适当公式:bascompte&Solé评论,动物生态学杂志,64(1995):662-664。
    [25] [M.P.Hassell,H.N.Comins,R.M.May,昆虫种群动态中的空间结构和混沌,《自然》,353(1991):255-258。
    [26] [A.Hastings,空间变化是否会导致扩散选择?,《理论种群生物学》,24(1983):244-251。
    [27] [A.Hastings,《扩散与动力学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耦合逻辑方程的教训》,生态学,74(1993):1362-1372。
    [28] [C.Hauzy,M.Gauduchon,F.D.Hulot,M.Loreau,密度依赖性扩散和相对扩散影响捕食者-食饵元群落的稳定性,理论生物学杂志,266(2010):458-469。
    [29] [R.D.Holt,《两阶段环境中的种群动态:最佳栖息地分布的一些异常后果》,《理论种群生物学》,28(1985):181-208。
    [30] [S.Hsu,S.Hubbell,P.Waltman,微生物连续培养中单营养素竞争的数学理论,SIAM应用数学杂志,32(1977):366-383。
    [31] [S.Hsu,关于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数学生物科学,39(1978):1-10。
    [32] [Y.Huang,O.Diekmann,捕食者迁移对猎物密度的响应:后果是什么?,《数学生物学杂志》,43(2001):561-581。
    [33] [V.Hutson,平均liapunov函数定理,Monatsheft für Mathematik,98(1984):267-275。
    [34] [V.Hutson,K.Schmit,生物系统的持久性和动力学,数学生物科学,111(1992):1-71。
    [35] [V.A.Jansen,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调节捕食者-食饵系统:富集悖论的可能解决方案,Oikos,74(1995):384-390。
    [36] [V.A.Jansen,两个扩散耦合捕食-被捕食种群的动力学,理论种群生物学,59(2001):119-131。
    [37] [V.A.Jansen,元种群动力学的理论方面1994年,荷兰莱顿大学博士论文、博士论文。
    [38] [Y.Kang,D.Armbruster,植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离散双组分模型的分散效应,理论生物学杂志,268(2011):84-97。
    [39] [Y.Kang,C.Castillo-Chavez,带扩散的舱室模型多尺度分析,生物动力学杂志,6(2012):50-79。
    [40] [P.Kareva,G.Odell,如果单个捕食者使用区域限制搜索,那么捕食者群会表现出“捕食性趋同”,《美国自然主义者》,130(1987):233-270。
    [41] [P.Kareva,A.Mullen,R.Southwood,《空间复杂环境中的人口动力学:理论与数据[和讨论]》,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生物科学,330(1990):175-190。
    [42] [S.Kéfi,M.Rietkerk,M.van Baalen,M.Loreau,干旱生态系统中的局部促进、双稳态和过渡,理论种群生物学,71(2007):367-379。
    [43] [P.Klepac,M.G.Neubert,P.van den Driessche,分散延迟,捕食者-食饵稳定性和富集悖论,理论种群生物学,71(2007):436-444。
    [44] [M.Kummel,D.Brown,A.Bruder,《蚜虫如何长出斑点:捕食推动蚜虫群落在斑块状栖息地中的自组织》,Oikos,122(2013):896-906。
    [45] [K.Kuto,Y.Yamada,具有交叉扩散的捕食系统的多重共存状态,微分方程杂志,197(2004):315-348。
    [46] [I.Lengyel,I.R.Epstein,化学反应系统中的扩散诱导不稳定性:稳态多重性、振荡和混沌,混沌:非线性科学的跨学科期刊,1(1991):69-76。
    [47] [S.A.Levin,分散与人口互动,美国自然主义者,108(1974):207-228。
    [48] [R.Levins,环境异质性对生物控制的一些人口和遗传后果,《美国昆虫学学会公报》,15(1969):237-240。
    [49] [Z.-Z.Li,M.Gao,C.Hui,X.-Z.Han,H.Shi,捕食者追逐和猎物逃避对集合种群同步性和空间格局的影响,生态建模,185(2005):245-254。
    [50] [X.Liu,L.Chen,HollingⅡ型Lotka—Volterra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复杂动力学,捕食者脉冲扰动,混沌,孤子与分形,16(2003):311-320。
    [51] [Y.Liu,一类两种群捕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荣誉论文,威廉和玛丽学院,2010年。
    [52] [J.H.Loughrin,D.A.Potter,T.R.Hamilton-Kemp,M.E.Byers,饲料诱导植物挥发物在日本甲虫聚集行为中的作用(鞘翅目:金龟科),环境昆虫学,25(1996):1188-1191。
    [53] [J.Madden,辐射松对木蜂攻击的生理反应,夜蛾科夜蛾(膜翅目:夜蛾科),昆虫学研究公报,67(1977):405-426。
    [54] [L.Markus,Ⅱ.渐近自治微分系统,对非线性振动理论的贡献(AM-36),第三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6,17-30。
    [55] [R.M.May,《斑块环境中的寄主-拟寄主系统:现象学模型》,《动物生态学杂志》,47(1978):833-844。
    [56] [R.McMurtrie,空间异质环境中单种群和捕食系统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数学生物科学,39(1978):11-51。
    [57] [T.F.Miller,D.J.Mladenoff,M.K.Clayton,《古老的北方阔叶林:林下植被的空间自相关和模式》,《生态学专著》,72(2002):487-503。
    [58] [W.W.Murdoch,C.J.Briggs,R.M.Nisbet,W.S.Gurney,A.Stewart-Oaten,集合种群模型中的聚集和稳定性,美国自然主义者,140(1992):41-58。
    [59] [M.Pascual,空间捕食者-食饵系统中的扩散诱导混沌,伦敦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251(1993):1-7。
    [60] [M.Rees,P.J.Grubb,D.Kelly,《量化竞争和空间异质性对四种冬季一年生植物协会结构和动态的影响》,《美国自然主义》,147(1996):1-32。
    [61] [M.Rietkerk,J.Van de Koppel,《真实生态系统中的规则模式形成》,《生态与进化趋势》,23(2008):169-175。
    [62] [P.Rohani,G.D.Ruxton,集合种群中的扩散和稳定性,数学医学和生物学,16(1999):297-306。
    [63] [M.L.Rosenzweig,R.H.MacArthur,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的图形表示和稳定性条件,美国自然主义者,97(1963):209-223。
    [64] [G.D.Ruxton,关联种群系统中密度依赖性迁移和稳定性,《数学生物学公报》,58(1996):643-660。
    [65] [L.M.Schoonhoven,鳞翅目幼虫对植物的识别,(1972),87–99。
    [66] [L.M.Schoonhoven,关于化学感觉信息的可变性,寄主植物与昆虫行为和繁殖的关系,交响乐。生理学洪。,16(1976),261–266。
    [67] [L.M.Schoonhoven,植食性昆虫的化学传感系统和取食行为,(1977), 391–398.
    [68] [E.W.Seabloom,O.N.Björnstad,B.M.Bolker,O.Reichman,《连续草原中环境异质性、扩散和竞争的空间特征》,《生态专著》,75(2005):199-214。
    [69] [G.Seifert和L.Markus,对非线性振动理论的贡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6年。
    [70] [Y.Shahak,E.Gal,Y.Offir,D.Ben-Yakir,结合温室技术提高蔬菜和观赏作物性能的光选遮荫网,半干旱地区温室环境控制和作物生产国际研讨会,797(2008):75-80。
    [71] [R.V.Solé和J.Bascompte,复杂生态系统中的自我组织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2006年。
    [72] [A.Soro、S.Sundberg、H.Rydin,收获沼泽和未扰动沼泽的物种多样性、生态位指标和物种关联,《植被科学杂志》,10(1999):549-560。
    [73] [H.R.Thieme,人口生物学中的数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3年。
    [74] [D.Tilman和P.M.Kareva,空间生态学:空间在种群动态和种间相互作用中的作用第30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7年。
    [75] [J.van de Koppel,J.C.Gascoigne,G.Theraulaz,M.Rietkerk,W.M.Mooij,P.M.Herman,贻贝床生态系统空间自组织及其紧急效应的实验证据,科学,322(2008):739-742。
    [76] [J.K.Waage,寄生线虫Canescens(Grav.)的觅食行为,博士论文,伦敦大学,1977年。
    [77] [J.Wang,J.Shi,J.Wei,猎物中具有强Allee效应的捕食-被捕食系统,数学生物学杂志,62(2011):291-331。
  • 读者评论
  • ©2017作者,持牌人AIMS出版社。这是一篇开放存取的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证的条款(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通讯作者: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中国知网搜索

度量标准

文章观点(4909) PDF下载(1248) 引用人(27)

文章大纲

图和表

数字(4) / 表格()

/

返回
返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