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Allee效应和疾病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动力学

  • 收到:2013年3月1日 认可的:2018年6月29日 出版:2014年3月1日
  • MSC公司:初级:35B32、37C75;次要:92B05、92D30、92D40。

  •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一般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其中猎物受到Allee效应和疾病的影响,具有以下独特的特征:(i)Allee效应建立在被感染猎物(i类)没有贡献的猎物的繁殖过程中;(ii)与易感猎物(S类)相比,食用受感染的猎物对捕食者(P类)的增长率的贡献较小或为负。我们提供了该通用模型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并对一个具体模型(SIP-Allee模型)及其在无Allee效应下的对应模型(SIP-no-Allee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得到了这两个模型的完全动力学:(a)SIP-Allee模型可能只有一个吸引子(所有物种的灭绝),两个吸引符(由疾病和捕食者的繁殖数的小值诱导或由竞争排斥诱导的双稳态),或三个吸引器(三稳态);(b) SIP-no-Allee模型可能有一个吸引子(只有S类生存,或S和I-类的持续存在,或S与P-类的持久存在)或两个吸引符(具有S和I--类的持久性或S和P-类持久性的双稳态)。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这两个模型都不能支持S、I、P三类的共存。这是由假设(ii)引起的,其生物学含义是,I类和P类是对S类的剥削性竞争,而I类不可能优于S类,P类不能从I类的消费中显著获益。此外,通过对SIP-Allee模型和SIP-no-Allee模型动力学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Allee效应存在的情况下,物种容易灭绝,初始条件对猎物及其相应捕食者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2) 在Allee效应存在的情况下,疾病可能会将猎物从捕食性灭绝中拯救出来,导致S类和I类共存,而捕食者则无法拯救疾病性灭绝。所有这些发现可能在保护生物学中有潜在的应用。

    引用:Yun Kang、Sourav Kumar Sasmal、Amiya Ranjan Bhowmick、Joydev Chattopadhyay。具有Allee效应和疾病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动力学[J]。数学生物科学与工程,2014,11(4):877-918。doi:10.3934/mbe.2014.11.877

    相关论文:

  •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一般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其中猎物受到Allee效应和疾病的影响,具有以下独特的特征:(i)Allee效应建立在被感染猎物(i类)没有贡献的猎物的繁殖过程中;(ii)与易感猎物(S类)相比,食用受感染的猎物对捕食者(P类)的增长率的贡献较小或为负。我们提供了该通用模型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并对一个具体模型(SIP-Allee模型)及其在无Allee效应下的对应模型(SIP-no-Allee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得到了这两个模型的完全动力学:(a)SIP-Allee模型可能只有一个吸引子(所有物种的灭绝),两个吸引符(由疾病和捕食者的繁殖数的小值诱导或由竞争排斥诱导的双稳态),或三个吸引器(三稳态);(b) SIP-no-Allee模型可能有一个吸引子(只有S类生存,或S和I-类的持续存在,或S与P-类的持久存在)或两个吸引符(具有S和I--类的持久性或S和P-类持久性的双稳态)。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这两个模型都不能支持S、I、P三类的共存。这是由假设(ii)引起的,其生物学含义是,I类和P类是对S类的剥削性竞争,而I类不可能优于S类,P类不能从I类的消费中显著获益。此外,通过对SIP-Allee模型和SIP-no-Allee模型动力学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Allee效应存在的情况下,物种容易灭绝,初始条件对猎物及其相应捕食者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2) 在Allee效应存在的情况下,疾病可能会将猎物从捕食性灭绝中拯救出来,导致S类和I类共存,而捕食者则无法拯救疾病性灭绝。所有这些发现可能在保护生物学中有潜在的应用。


    加载中
    [1]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1931年。
    [2] 数学生物科学, 152(1998), 63-85.
    [3] 理论种群生物学, 53(1998年),第44-59页。
    [4] 保护生物学, 21(2007), 1082-1091.
    [5] 理论生物学杂志, 248(2007), 10-25.
    [6] 流行病学和感染, 129(2002), 147-153.
    [7] 数学生物学杂志, 32(1994), 857-863.
    [8] 数学生物科学, 149(1998), 57-76.
    [9] SIAM应用数学杂志, 70(2010), 1821-1839.
    [10]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82年。
    [11] 理论生物学杂志, 218(2002), 375-394.
    [12] 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 262(1995), 235-245.
    [13] 非线性分析, 36(1999), 747-766.
    [14] 生态建模, 151(2002), 15-28.
    [15] 理论生物学杂志, 212(2001), 295-302.
    [16] 生态建模, 167(2003), 199-211.
    [17] 生物保护, 131(2006), 230-243.
    [18] 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2008年。
    [19] 生态与进化趋势, 14(1999), 405-410.
    [20] 动物保护, (2000), 277-285.
    [21] Oikos、, 91(2000), 311-322.
    [22] 生物动力学杂志, 6(2012), 941-958.
    [23] Oikos、, 112(2006), 667-679.
    [24] 风险分析, 24(2004), 795-802.
    [25] Oikos, 87(1999), 549-560.
    [26] 数学生物科学, 99(1990), 143-155.
    [27] 生物动力学杂志, 6(2012), 495-508.
    [28] 应用生态学杂志, 41(2004), 801-810.
    [29] 美国自然主义者, 151(1998), 487-496.
    [30] 理论生物学杂志, 185(1997), 539-547.
    [31] 斯普林格·弗拉格,1983年。
    [32] 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1995年。
    [33] 数学生物学杂志, 27(1989), 609-631.
    [34] SIAM审查, 42(2000), 499-653.
    [35] 理论种群生物学, 66(2004),第259-268页。
    [36] 生物动力学杂志, 4(2010), 86-101.
    [37] 美国自然主义者, 173(2009), 72-88.
    [38] 数学生物科学, 206(2007), 61-80.
    [39] 理论生物学杂志, 255(2008), 299-306.
    [40] 加拿大昆虫学家, 91(1959), 385-398.
    [41] 数学生物科学, 111(1992), 1-71.
    [42] 生态, 64(1984), 389-395.
    [43] 差分方程与应用杂志, 17(2011), 525-539.
    [44] 差分方程与应用杂志, 12(2006), 165-181.
    [45] 提交给《理论种群生物学杂志》,2013年。(正在修订中)。
    [46] 数学生物科学, 241(2013), 75-87.
    [47] 预打印。
    [48] 生物动力学杂志, 6(2012), 50-79.
    [49] 离散和连续动力系统杂志-B,2013,(已接受)。
    [50] 数学生物学杂志, 62(2011), 925-973.
    [51] 数学生物学杂志, 67(2013), 1227-1259.
    [52] 非线性分析:实际应用, 12(2011), 3329-3345.
    [53] Oikos, 82(1998), 384-392.
    [54] 生态, 94(1993), 446-450.
    [55] 理论种群生物学, 43(1993), 141-158.
    [56] 生态与进化趋势, 16(2001), 295-300.
    [57] 生态学, 35(1954), 95-97.
    [58] 数学生物科学, 165(2000), 63-78.
    [59] 英国皇家学会会刊-生物科学, 279(2012), 3139-3145.
    [60] 威廉姆斯和威尔金斯公司,纽约,第4版,2000年。
    [61] Oikos, 77(1996), 217-226.
    [62] 理论种群生物学, 64(2003), 201-209.
    [63] 数学生物学杂志, 52(2006), 807-829.
    [64] 数学生物学杂志, 64(2012), 341-360.
    [65] 理论生物学杂志, 231(2004), 153-166.
    [66] 生态学与进化趋势, 14(1999), 401-405.
    [67] Oikos、, 87(1999), 185-190.
    [68] 海洋生态学进展系列, 202(2000), 297-302.
    [69] 在里面第三届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会议(BMET 2010), 6(2010), 2390-2393.
    [70] 数学生物学公报, 70(2008), 2195-2210.
    [71] 《生态学快报》, 8(2005), 895-908.
    [72] 数学生物学杂志, 30(1992), 755-763.
    [73] 生物动力学杂志, (2009), 305-323.
    [74] Arino,O.,Axelrod,D.,Kimmel,M.,Langlais,M.(编辑),《数学种群动力学:异质性分析》, 1(1995), 381-393.
    [75] 医学与生物学数学应用杂志, 19(2002), 185-205.
    [76] 数学生物科学, 209(2007), 451-469.
    [77] 数学生物学杂志, 62(2011), 291-331.
    [78] 数学生物学杂志, 44(2002), 150-168.
    [79] 应用数学课文,2,斯普林格,纽约,1990年。
    [80] 数学生物科学, 171(2001), 59-82.
    [81] 差分方程与应用杂志, 13(2007), 341-356.
    [82] 理论种群生物学, 65(2004), 29-37.
  • 读者评论
  • ©2014作者,持证人AIMS出版社。这是一篇开放存取的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证的条款(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通讯作者:陈斌, bchen63@163.com邮箱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中国知网

韵律学

文章观点(2800) PDF下载(672) 引用人(47)

文章大纲

/

返回
返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