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jc.php

JACIII公司第26卷第6期第965-973页
doi:10.20965/jaciii.2022.p0965
(2022)

纸张:

基于特征点坐标估计和振幅校正的加速度计二自由度动态模型参数辨识

清宣威和李雪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北京市大兴区清远北路19号,邮编102617

通讯作者

收到时间:
2022年3月14日
认可的:
2022年7月6日
出版:
2022年11月20日
关键词:
加速度计、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特征点坐标估计、振幅校正
摘要

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的准确识别和表征对提高加速度计装置或系统的动态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克服传统的加速度计单自由度(SDF)动力学模型无法描述加速度计一阶共振频率以外的动态特性的问题,建立了加速度计的两自由度(TDF)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坐标估计和幅值修正的加速度计TDF动态模型参数识别方法。首先,通过H获得加速度计频率响应的零频点坐标v(v)方法。通过离散谱校正和最小二乘法(DSC-LS)估计第一和第二共振点坐标。然后,应用振幅校正系数来消除串联耦合对振幅的影响。最后,通过特征点坐标计算出加速度计的TDF动态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避免串联耦合对加速度计TDF动态模型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无需复杂的推导和解耦操作。识别出的加速度计TDF动态模型可以在更高的频率范围内反映加速度计的动态特性。

引用本文为:
Q.Wei和X.Li,“使用特征点坐标估计和振幅校正的加速度计两自由度动态模型参数识别,”高级计算杂志。因特尔。因特尔。通知。第26卷第6期,第965-973页,2022年。
数据文件:
参考文献
  1. [1] I.A.Sulistijono、S.Kuswadi和O.Setiaji,“人形足球机器人EFuRIO用于视觉控制系统和行走运动的模糊控制研究”,《高级计算杂志》。因特尔。因特尔。通知。,第16卷,第3期,第444-452页,2012年。
  2. [2] M.Niitsuma、T.Ochi和M.Yamaguchi,“用户与智能电动轮椅之间的交互设计”,J.Adv.Compute。因特尔。因特尔。通知。,第16卷,第2期,第305-312页,2012年。
  3. [3] N.M.H.Basri、K.S.M.Sahari和A.Anuar,“具有冗余定位系统的机器人锅炉集管检查装置的开发”,J.Adv.Comput。因特尔。因特尔。通知。,第18卷,第3期,第451-458页,2014年。
  4. [4] M.Gadebe、O.P.Kogeda和S.Ojo,“使用个性化数据集的智能手机天真贝叶斯人类活动识别”,J.Adv.Compute。因特尔。因特尔。通知。,第24卷,第5期,第685-702页,2020年。
  5. [5] A.Link和H.J.V.Martens,“使用冲击激励识别加速度计”,《测量》,第35卷,第2期,第191-199页,2004年。
  6. [6] A.Link、A.Täubner和W.Wabinski,“利用正弦激励下的校准测量为瞬态信号建模加速计”,《测量》,第40卷,第9-10期,第928-935页,2006年。
  7. [7] A.Link、A.Tauübner和W.Wabinski,“加速度计校准:冲击激励下振幅和相位响应的测定”,Meas。科学。技术。,第17卷,第7期,第1888-1894页,2006年。
  8. [8] C.Elster,A.Link和T.Bruns,“使用二阶模型分析动态测量和确定与时间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Meas。科学。技术。,第18卷,第12期,第3682-3687页,2007年。
  9. [9] T.Bruns,A.Link和F.Schmähling,“使用参数识别校准加速计-针对通用新标准”,第19届IMEKO世界大会基础和应用计量学,第2485-2489页,2009年。
  10. [10] Y.Wang、J.Fan和J.Zu,“高g加速度计的准静态校准方法”,《传感器》,第17卷,第2期,第409-421页,2017年。
  11. [11] R.Ling、C.Yi和N.Li,“基于可变尺度混沌优化的加速度计混合遗传算法动态建模方法”,第七届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第6512-6515页,2008年。
  12. [12] 杨振鑫、杜海杰、范俊杰,“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加速度传感器动态建模”,中国。J.Sens.执行机构,2009年。
  13. [13] 杨振康,王建林,余涛,“基于预测误差法的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模型参数识别”,中国。科学杂志。仪器。,第36卷,第6期,第1244-1249页,2015年。
  14. [14] T.Yu、B.Y.Hao和J.L.Wang,“基于混合核支持向量机的加速度计建模方法”,2016年第十二届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第2760-2764页,2016年。
  15. [15] 胡海斌、孙庆权,“基于一次冲击校准方法的加速度计参数识别”,《测试与测量技术杂志》,第27卷,第01期,第19-24页,2013年。
  16. [16] Q.X.Wei、J.L.Wang和X.S.Fu,“利用延迟时间校正和最小二乘法识别加速度计的动态模型参数”,Chin。科学杂志。仪器。,第38卷,第12期,第71-79页,2017年。
  17. [17] Q.X.Wei、J.L.Wang和R.Han,“使用离散谱校正和最小二乘法识别加速度计的动态模型参数”,Trans。北京理工大学。,第38卷,第12期,第1282-1288页,2018年。
  18. [18] 王建林,郭永清,魏庆霞,“基于WLS-SVM的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参数识别”,《振动与冲击杂志》,第37卷,第19期,第239-244+253页,2018年。
  19. [19] 贾庆华,张建杰,郑海明,“差分吸收光谱FFT+FT光谱缩放方法研究”,光谱学。规格。《论语》,第41卷,第7期,第2116-2121页,2021年。
  20. [20] 林洪斌,丁克英,徐春英,“离散谱FT连续变焦分析方法的抗噪性能”,Chin。J.机械。《工程》,第23卷,第6期,第774-779页,2010年。
  21. [21]ISO 16063-13:2001,“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第13部分:使用激光干涉法进行初级冲击校准”,法国:国际计量局,2001年。

*该网站是基于HTML5和CSS3为现代浏览器设计的,例如Chrome、Firefox、Safari、Edge和Opera。

上次更新日期:2024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