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jc.php

JACIII第26卷第4期,第549-554页
doi:10.20965/jaciii.2022.p0549
(2022)

纸张:

中国90后参与虚拟企业社会责任共创的动机——以蚂蚁林为例

程慧慧*和Yukio Kodono**,†

*金台大学商学院
日本大阪577-8502东坂市小河街3-4-1号

**金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日本大阪577-8502东坂市小河街3-4-1号

通讯作者

收到:
2022年2月14日
认可的:
2022年3月31日
出版:
2022年7月20日
关键词:
虚拟企业社会责任共创、蚂蚁森林、动机、品牌态度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SR)也从传统的线下模式演变为线上线下模式的结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价值共创被称为虚拟价值共创。中国支付宝平台推出了蚂蚁林公益活动,这是虚拟价值共创的典范。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共创行为。本文以蚂蚁森林为例,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指导,选取90后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户参与虚拟价值共创的动机。

蚂蚁森林的实际屏幕

蚂蚁森林的实际屏幕

引用本文为:
H.Cheng和Y.Kodono,“中国90后参与虚拟企业社会责任共创的动机:蚂蚁森林案例研究”高级计算杂志。因特尔。因特尔。通知。第26卷第4期,第549-5542022页。
数据文件:
工具书类
  1. [1] R.F.Lusch、S.L.Vargo和A.J.Malter,“作为服务交换的营销:在全球营销管理中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动力学》,第35卷,第3期,第264-278页,2006年。
  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文)。http://www.cnnic.com.cn/AU/Introduction/Introducation/201208/t20120815_33295.htm【2022年2月12日访问】
  3. [3] S.Ye、X.Shen和L.Yang,“参与蚂蚁森林的动机”,乌普萨拉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4. [4] M.Etgar,“消费者联合生产过程的描述性模型”,美国科学院期刊。作记号。科学。,第36卷,第97-108页,2008年。
  5. [5] J.Füller,“从消费者角度优化虚拟共同创造”,《管理评论》,第52卷,第2期,第97-122页,2010年。
  6. [6] Y.Yi和T.Gong,“客户价值共创行为:规模开发和验证”,《商业研究杂志》,第66卷,第9期,第1279-1284页,2013年。
  7. [7] W.Jarvis,R.Ouschan,H.J.Burton等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客户参与:一个带有调节变量的效用理论模型”,《服务理论与实践杂志》,第27卷,第4期,第833-853页,2017年。
  8. [8] 肖浩,“红色家庭传播模式对青少年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12卷,第4期,第36-43页,2009年。
  9. [9] Chai J.Chai,“品牌信任对品牌态度、契合感知和扩展评估之间关系的影响”,《管理学杂志》,第4卷,第4期,第425-430页,2009年(中文)。
  10. [10] F.Liu和L.Wang,“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企业管理》,第1卷,第67-74页,2009年(中文)。
  11. [11] 周伟(W.Zhou)和杨杰(J.Yang),“公益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Proc。中国管理学会第三届年会,第3196-32092008页。
  12. [12] 姚坚,“幽默诉求广告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基于药物的讨论”,《南京社会科学》,第11卷,第54-58页,2009年。
  13. [13] B.Mittal,“品牌信念和对广告的态度作为品牌态度的中介的相对作用:再看”,《营销研究杂志》,第27卷,第2期,第209-219页,1990年。
  14. [14] 吴思敏,“互联网公益项目动员参与机制比较研究:基于三个互联网公益项目的分析”,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5. [15] C.B.Bhattacharya和S.Sen,“做得更好:何时、为何以及消费者如何回应企业社会倡议”,《加州管理评论》,第47卷,第1期,第9-24页,2004年。
  16. [16] Q.Li、J.Xu和D.Bi,“用户参与共享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因素”,《企业经济》,2019年(中文)。
  17. [17] 莫文杰、小修硕士,《消费者行为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 [18] D.J.Bem,“自我感知理论”,L.Berkowitz(编辑),“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学术出版社,第1-62页,1972年。
  19. [19] L.A.Festinger,“认知失调理论”,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7年。
  20. [20] M.Morsing和M.Schultz,“企业社会责任沟通:利益相关者信息、回应和参与策略”,《商业道德:欧洲评论》,第15卷,第4期,第323-338页,2006年。

*该网站是基于HTML5和CSS3为现代浏览器设计的,例如Chrome、Firefox、Safari、Edge和Opera。

上次更新日期: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