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jc.php

JACIII第18卷第1期第83-92页
doi:10.20965/jaciii.2014.p0083
(2014)

纸张:

分布式高阶线性多智能体协调研究进展综述

黄洁*,**、郝芳*、陈杰*,
李华斗*和曾杰*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福建教育学院,福州,350001,中国

收到:
2013年5月22日
认可的:
2013年12月3日
出版:
2014年1月20日
关键词:
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线性系统、协调、概述
摘要
以往对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大多只考虑了一阶和二阶动力学。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介绍了与分布式高阶线性多智能体协调相关的主要结果和进展。我们还讨论了当前的挑战,并提出了几个有希望的研究方向,以及需要进一步调查的未决问题。
引用本文为:
黄建华,方宏,陈建华,窦立华,曾建华,“分布式高阶线性多智能体协调研究进展综述”高级计算杂志。智力。智力。通知。,第18卷第1期,第83-92页,2014年。
数据文件:
工具书类
  1. [1] C.Reynolds,“群、群和学校:分布式行为模型”,《计算机图形学》,第21卷,第4期,第25-34页,1987年。
  2. [2] T.Vicsek、A.Czirk、E.B.Jacob、I.Cohen和O.Shochet,“自驱动粒子系统中的新型相变”,《物理评论快报》,第75卷,第6期,第1226-1229页,1995年。
  3. [3] N.A.Lynch,“分布式算法”,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Morgan Kaufmann,1996年。
  4. [4] T.Balch和R.C.Arkin,“多机器人团队基于行为的队形控制”,IEEE Trans。机器人与自动化,第14卷,第6期,第926-939页,1998年。
  5. [5] R.W.Beard、T.W.McLain、M.Goodrich和E.P.Anderson,“无人飞行器的协调目标分配和拦截”,IEEE Trans。《机器人与自动化》,第18卷,第6期,第911-922页,2002年。
  6. [6] N.E.Leonard和E.Fiorelli,“虚拟领导者、人工潜力和团队协调控制”,Proc。第40届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IEEE,第2968-29732001页。
  7. [7] J.T.Feddema、C.Lewis和D.A.Schoenwald,“协作机器人车辆的分散控制:理论和应用”,IEEE Trans。《机器人与自动化》,第18卷,第5期,第852-864页,2002年。
  8. [8] C.Belta和V.Kumar,“机器人组的抽象和控制”,IEEE Trans。机器人与自动化,第20卷,第5期,第865-875页,2004年。
  9. [9] F.Fahimi,“欠驱动水面船舶的滑模形成控制”,IEEE Trans。《机器人学》,第23卷,第3期,第617-622页,2007年。
  10. [10] R.Olfati-Saber,R.M.Murray,“使用结构势函数对多个车辆编队进行分布式协同控制”,Proc。第50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世界大会。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346-3522002页。
  11. [11] X.H.Wang、V.Yadav和S.N.Balakrishnan,“协同无人机编队飞行与障碍物/碰撞避免”,IEEE Trans。《控制系统技术》,第15卷,第4期,第672-679页,2007年。
  12. [12] D.J.Stilwell,B.E.Bishop,“水下机器人排”,IEEE控制系统杂志,第20卷,第6期,第45-52页,2000年。
  13. [13] R.Olfati-Saber和J.S.Shamma,“传感器网络和分布式传感器融合的共识过滤器”,Proc。第44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和欧洲控制会议,西班牙塞维利亚:IEEE,第6698-67032005页。
  14. [14] J.Cortés,“达成一般函数共识的分布式算法”,《自动化》,第44卷,第3期,第726-737页,2008年。
  15. [15] D.J.Stilwell,B.E.Bishop,“水下机器人排”,IEEE控制系统杂志,第20卷,第6期,第45-52页,2000年12月。
  16. [16] R.W.Beard、J.Lawton和F.Y.Hadaegh,“航天器编队控制的协调架构”,IEEE Trans。《控制系统技术》,第9卷,第6期,第777-790页,2001年。
  17. [17] J.R.Lawton和R.W.Beard,“同步多个航天器旋转”,《自动化》,第38卷,第8期,第1359-1364页,2002年。
  18. [18] W.Ren、R.W.Beard和E.M.Atkins,“多车辆协同控制中的信息共识”,IEEE Trans。《控制系统技术》,第27卷,第2期,第71-82页,2007年。
  19. [19] R.M.Murray,“多车辆系统协同控制的最新研究”,《动态系统、测量与控制杂志》,第129卷,第5期,第571-5832007页。
  20. [20] R.Olfati-Saber、J.A.Fax和R.M.Murray,“网络化多代理系统中的共识与合作”,Proc。IEEE标准。第95卷,第1期,第215-233页,2007年。
  21. [21]P.Y.Chebotarev和R.P.Agaev,“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调和有向图的拉普拉斯谱”,《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第70卷,第3期,第469-483页,2009年。
  22. [22]Y.Cao,W.Yu,W.Ren,and G.Chen,“分布式多代理协调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IEEE Trans。《工业信息学》第9卷第1期第427-438页,2013年。
  23. [23]H.Min,Y.Liu,S.Wang,F.Sun,“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问题综述”,自动化学报,第38卷,第10期,第1557-1570页,2012年。
  24. [24]C.W.Wu,“非线性动力系统复杂网络的同步”,新加坡:世界科学,2007年。
  25. [25]J.S.Shamma(编辑),“分布式多代理系统的协同控制”,新泽西州霍博肯:John Wiley&Sons,2008年。
  26. [26]W.Ren和R.W.Beard,“多车辆协同控制中的分布式共识:理论和应用”,英国伦敦:Springer-Verlag,2008年。
  27. [27]F.Bullo、J.Cortés和s.Martínez,“机器人网络的分布式控制:运动协调算法的数学方法”,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9年。
  28. [28]曲中,“动力系统的协同控制:在自动车辆中的应用”,英国伦敦:Springer-Verlag,2009年。
  29. [29]W.Ren和Y.Cao,“多代理网络的分布式协调:紧急问题、模型和问题”,英国伦敦:Springer-Verlag,2011年。
  30. [30]H.Bai、M.Arcak和J.Wen,“合作控制设计:基于被动性的系统方法”,纽约:Springer-Verlag,2011年。
  31. [31]M.Maleković和M.ch ubrilo,“将迷恋融入多智能体系统”,《高级计算智能和智能信息学杂志》,第10卷,第4期,第517-5212006页。
  32. [32]R.Brena和H.G.Ceballos,“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结合本地和全局对本体的访问”,《高级计算智能和智能信息学杂志》,第9卷,第1期,第5-12页,2005年。
  33. [33]H.K.Khalil,“非线性系统(第三版)”,上鞍河,新泽西州,美国:普伦蒂斯·霍尔,2002年。
  34. [34]W.Ren,K.Moore,Y.Q.Chen,“协作车辆系统中的高阶一致性算法”,Proc。2006年IEEE网络、传感和控制国际会议,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美国:IEEE,第457-4622006页。
  35. [35]M.Mesbahi和M.Egerstedt,“多智能体网络的图论方法”,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0年。
  36. [36]W.Ren、K.L.Moore和Y.Q.Chen,“多车辆系统协同控制中的高阶和模型参考一致性算法”,《动态系统、测量和控制ASME期刊》,第129卷,第5期,第678-688页,2007年。
  37. [37]F.C.Jiang和L.Wang,“具有固定拓扑和交换拓扑的高阶动态多智能体系统的共识寻求”,《控制国际期刊》,第83卷,第2期,第404-420页,2010年。
  38. [38]T.Yang、Y.H.Jin、W.Wang和Y.J.Shi,“具有时滞和切换拓扑的高阶连续时间多智能体系统的共识”,《中国物理B》,第20卷,第2期,0205111-020516162010年。
  39. [39]W.Zhang,D.Zeng,S.Qu,“一类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的动态反馈一致性控制”,IET控制理论与应用,第4卷,第2219-2222页,2010年。
  40. [40]W.He和J.Cao,“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IET控制理论与应用,第5卷,第1期,第231-238页,2011年。
  41. [41]G.Miao、S.Xun和Y.Zou,“噪声环境和时间延迟下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的同意性”,富兰克林研究所杂志,第350卷,第244-257页,2013年。
  42. [42]黄J.Huang,方H.Fang,陈J.Chen,窦L.H.Dou,杨Q.K.Yang,“关于多个高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一致性”,Proc。第32届中国控制大会,中国西安,第7145-7149页,2013年。
  43. [43]L.Mo,Y.M.Jia,“H(H)一类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IET控制理论与应用,第5卷,第1期,第247-253页,2011年。
  44. [44]P.Lin、Y.M.Jia和L.Li,“分布式鲁棒H(H)时滞有向网络中的一致控制,《系统与控制快报》,第57卷,第8期,第643-653页,2008年。
  45. [45]P.Lin和Y.M.Jia,“稳健H(H)一类具有不确定性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分析,”IET控制理论与应用,第4卷,第3期,第487-498页,2010年。
  46. [46]Y.Liu和Y.M.Jia,“具有外部干扰的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一个H(H)分析方法,《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第20卷,第14期,第1579-1593页,2010年。
  47. [47]F.Zhang和N.E.Leonard,“合作勘探的合作过滤器和控制”,IEEE Trans。自动化。对照,第55卷,第3期,第650-6632010页。
  48. [48]P.Lin,Z.Li,Y.M.Jia和M.Sun,“具有动态变化拓扑和时延的高阶多智能体共识”,IET控制理论与应用,第5卷,第8期,第976-981页,2011年。
  49. [49]X.L.Xu、S.Y.Chen、W.Huang和L.X.Gao,“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与基于观测器的协议达成共识的领导者”,《神经计算》,第118卷,第334-341页,2013年。
  50. [50]S.E.Tuna,“通过部分状态耦合同步线性系统”,《自动化》,第44卷,第8期,第2179-2184页,2008年。
  51. [51]L.Scardovi和R.Sepulchre,“相同线性系统网络中的同步”,《自动化》,第25卷,第11期,第2557-2562页,2009年。
  52. [52]S.E.Tuna,“耦合线性系统阵列的同步条件”,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54卷,第10期,第2416-2420页,2009年。
  53. [53]J.H.Seo、H.Shima和J.Back,“使用动态输出反馈补偿器的高阶线性系统共识:低增益方法”,《自动化》,第45卷,第11期,第2659-2664页,2009年。
  54. [54]Z.Li,X.Liu,P.Lin,W.Ren,“基于降阶观测器协议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共识”,《系统与控制快报》,第60卷,第7期,第510-516页,2011年。
  55. [55]J.Xi,N.Cai,Y.Zhong,“高阶线性时不变群系统的一致性问题”,《物理学A:统计力学及其应用》,第389卷,第24期,第5619-5627页,2010年。
  56. [56]蔡N.,Xi J.,Zhong Y.,“高阶线性时不变群系统的群稳定性”,IET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第5卷,第2期,第402-408页,2011年。
  57. [57]奚建,石忠,钟勇,“时变时滞高阶线性群系统的一致性分析与设计”,《物理学A:统计力学及其应用》,第390卷,第23期,第4114-4123页,2011年。
  58. [58]P.Wieland,J.S.Kim,F.Allgöwer,“关于线性高阶代理之间共识的拓扑和动力学”,《系统科学国际期刊》,第42卷,第10期,第1831-1842页,2011年。
  59. [59]F.C.Jiang和L.Wang,“具有固定和交换拓扑的高阶动态多智能体系统的共识寻求”,《控制国际期刊》,第83卷,第2期,第404-420页,2010年。
  60. [60]L.Zeng和G.D.Hu,“具有通信和输入延迟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共识”,自动化学报,第39卷,第7期,第1133-1140页,2013年。
  61. [61]唐永堂和洪永光,“使用近似模拟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层分布式控制设计”,《自动化学报》,第39卷,第6期,第868-874页,2013年。
  62. [62]J.Wang,Z.Liu和X.Hu,“使用输出误差反馈的高阶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共识”,Proc。第48届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2009年,与2009年第28届中国控制大会联合举行,中国上海:IEEE,第3685-3690页,2009年。
  63. [63]W.J.Ren、R.W.Beard和E.M.Atkins,“多车辆协同控制中的信息共识”,IEEE控制系统杂志,第27卷,第2期,第71-82页,2007年。
  64. [64]W.J.Dong,“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一致性寻求”,自适应控制与信号处理国际期刊,第26卷,第5期,第419-434页,2012年。
  65. [65]H.Zhang,F.L.Lewis,“具有未知动力学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协同跟踪控制”,《自动机》,第48卷,第7期,第1432-1439页,2012年。

*该网站是基于HTML5和CSS3为现代浏览器设计的,例如Chrome、Firefox、Safari、Edge和Opera。

上次更新日期:202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