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jc.php

JACIII第14卷第2号第200-207页
doi:10.0965/jaciii.2010.p0200
(2010)

纸张:

基于非线性平滑和锐化的含噪图像增强

去田中、北关和中野英二

山口大学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院,1677-1吉田,山口753-8512,日本

收到:
2009年8月12日
认可的:
2009年12月14日
出版:
2010年3月20日
关键词:
图像增强、图像锐化、噪声去除、反锐化掩蔽、ε-滤波器
摘要
我们提出的新的图像增强方法是基于混合ε-滤波和传统的反锐化掩模。正如图像增强实验所证实的那样,所提出的选择性反锐化掩蔽在增强高斯噪声污染的噪声图像方面特别有效。
引用本文为:
G.Tanaka、N.Suetake和E.Uchino,“基于非线性平滑和锐化的噪声图像增强,”高级计算杂志。智力。智力。通知。2010年,第14卷第2期,第200-207页。
数据文件:
工具书类
  1. [1] A.K.Jain,“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普伦蒂斯·霍尔,新泽西州上鞍河,1989年。
  2. [2] S.K.Mitra,H.Li,I.-S.Lin和T.-H.Yu,“用于图像增强的一类新的非线性滤波器”,1991年国际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会议,第4卷,第2525-2528页,加拿大多伦多,1991年。
  3. [3] S.Thurnhofer和S.K.Mitra,“用于边缘增强的二次Volterra滤波器的一般框架”,IEEE Trans。《图像处理》,第5卷,第6期,第950-963页,1996年。
  4. [4] G.Ramponi、N.K.Strobel、S.K.Mitra和T.-H.Yu,“图像对比度增强的非线性非锐化掩模方法”,《电子成像杂志》,第5卷,第3期,第353-366页,1996年。
  5. [5] G.Ramponi,“锐化图像的简单立方算子”,Proc。1995年IEEE非线性信号和图像处理研讨会,第963-966页,塞萨洛尼基,希腊,1995年。
  6. [6] G.Ramponi,“增强对比度的三次非锐化掩模技术”,《信号处理》,第67卷,第2期,第211-222页,1998年。
  7. [7] A.Polesel、G.Ramponi和V.J.Mathews,“对比度增强的自适应非锐化遮罩”,Proc。图像处理国际会议,第1卷,第267-270页,1997年。
  8. [8] A.Polesel、G.Ramponi和V.J.Mathews,“通过自适应非锐化遮罩增强图像”,IEEE Trans。关于图像处理,第9卷,第3期,第505-510页,2000年。
  9. [9] K.Aoki和M.Nakashizuka,“边缘加权图像增强滤波器的级联配置”,IEICE Trans。《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第J88-A卷,第11期,第1197-1206页,2005年。(日语)
  10. [10] M.Nakashizuka和K.Aoki,“用于噪声图像增强的立方非锐化掩模级联配置”,Proc。2005年国际交响乐团。《智能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第161-1642005页。
  11. [11] R.D.Nowak和R.G.Baraniuk,“使用多尺度分析的自适应加权高通滤波器”,IEEE Trans。《图像处理》,第7卷,第7期,第1068-1074页,1998年。
  12. [12] H.Okazaki、H.Naka和M.Nakashizuka,“小波极大值边缘增强及其在图像放大中的应用”,IEICE Trans。《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科学基础》,J86-A卷,第4期,第410-426页,2003年。(日语)
  13. [13] H.Okazaki和M.Nakashizuka,“基于多尺度梯度平面的非锐化掩模”,《日本电子与通信》,第3部分,第87卷,第4期,第40-54页,2004年。
  14. [14] T.Kimura、A.Taguchi和Y.Murata,“使用模糊技术对噪声图像进行图像增强”,日本电子与通信,第3部分,第83卷,第7期,第1-11页,2000年。
  15. [15] H.Harashima、K.Odajima、Y.Shishikui和H.Miyakawa,“ε-分离非线性数字滤波器及其应用”,《日本电子与通信》,第1部分,第65卷,第4期,第11-19页,1982年。
  16. [16] J.W.Tukey,“数据平滑的非线性(非重叠)方法”,Proc。《国会记录EASCOM’74》,第673-681页,1974年。
  17. [17] P.Perona和J.Malik,“使用各向异性扩散的尺度空间和边缘检测”,IEEE Trans。《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第12卷,第7期,第629-639页,1990年。
  18. [18] C.Tomasi和R.Manduchi,“灰度和彩色图像的双边滤波”,Proc。第六届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第839-846页,印度孟买,1998年。
  19. [19] M.Okada和K.Urahama,“带模式滤波器的彩色图像边缘保持平滑”,IEICE Trans。《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第J81-A卷,第8期,第1189-1191页,1998年。(日语)
  20. [20] M.Sakauchi、Y.Ohsawa、M.Sone和M.Onoe,“图像处理研究标准图像数据库(SIDBA)的管理”,ITEJ技术报告,第8卷,第38期,第7-12页,1984年。(日语)
  21. [21] http://www.ess.ic.kanagawa-it.ac.jp/app_images_j.html(日语)
  22. [22]J.Astola和P.Kuosmann,《非线性数字滤波基础》,CRC出版社,纽约,1997年。

*该网站是基于HTML5和CSS3为现代浏览器设计的,例如Chrome、Firefox、Safari、Edge、Opera。

上次更新日期:202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