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rb.php

JRM第19卷第5期,第528-534页
doi:10.20965/jrm.2007.p0528
(2007)

纸张:

以脂质纳米管为纳米通道的新型纳米吸管的研制

野川昭介*,Yusuke Tagawa**中岛正弘*,
福美hito Arai***、岛津俊美****,神谷昭子****,
和福田俊雄*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千草区富良町名古屋大学微纳系统工程系464-8603

**名古屋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系,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志库区福罗町464-8603

***日本宫城县仙台县青叶区Aramaki Aza Aoba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与机器人系,邮编980-8579

****日本茨城市筑波县东市工业科学与技术国家高级研究所纳米结构研究中心,邮编:305-8565

收到:
2007年5月28日
认可的:
2007年6月8日
出版:
2007年10月20日
关键词:
脂质纳米管、纳米吸管、微操作、局部环境控制、单细胞分析
摘要
为了揭示单个细胞未知的生物学方面,单细胞分析得到了很多关注。为了分析单个电池的特性,需要进行局部环境控制。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吸管,其中附着一个脂质纳米管(LNT)作为纳米通道,以将最小的变化应用于环境。LNT具有由脂质双层膜组成的空心圆柱形纳米结构,其内外表面都是亲水的。LNT纳米吸管的制造工艺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拿起一个LNT并密封它和玻璃微吸管之间的空隙。从所制造的LNT纳米移液管中喷出荧光溶液。纳米吸管作为生物应用的终端效应器,对当地环境控制有效。
引用本文为:
K.Nogawa、Y.Tagawa,M.Nakajima、F.Arai、T.Shimizu、S.Kamiya和T.Fukuda,“以脂质纳米管作为纳米通道的新型纳米移液管的开发”J.机器人。麦查顿。第19卷第5期,第528-534页,2007年。
数据文件:
工具书类
  1. [1] R.C.Mani、X.Li、M.K.Sunkara和K.Rajan,“碳纳米移液管”,《纳米通讯》。,第3卷,第5期,第671-673页,2003年。
  2. [2] R.Kometani、T.Morita、K.Watanabe、K.Kanda、Y.Haruyama、T.Kaito、J.Fujita、M.Ishida、Y.Ochiai和S.Matsui,“通过聚焦离子束化学气相沉积和蚀刻在玻璃毛细管上制造喷嘴纳米结构”,Jpn。J.应用。物理。,第42卷,第4107-4110页,2003年。
  3. [3] R.W.Clarke、S.S.White、D.Zhou、L.Ying和D.Klenerman,“纳米移液管中生理条件下的蛋白质捕获”,Angew。化学。国际编辑,第44卷,第3747-3750页,2005年。
  4. [4] K.Yamada、H.Ihara、T.Ide、T.Fukumoto和C.Hirayama,“寡-L-谷氨酸-铅基团的双亲分子从单称双层形成螺旋超结构”,《化学》。莱特。,第10卷,第1713-1716页,1984年。
  5. [5] N.Nakashima、S.Asakuma、J.M.Kim和T.Kunitake,“螺旋上层结构是由手性氨Bilayers形成的”,《化学》。莱特。,第10卷,第1709-1712页,1984年。
  6. [6] P.Yager和P.E.Schoen,“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管状体”,《分子结晶》。液体结晶。,第106卷,第371-3811984页。
  7. [7] T.Shimizu、M.Masuda和H.Minamikawa,“基于两亲性分子的超分子纳米管结构”,《化学》。版本,第105卷,第1401-1443页,2005年。
  8. [8] S.Iijima,“石墨碳的螺旋微管”,《自然》,第354卷,第56-58页,1991年。
  9. [9] S.Kamiya、H.Minamikawa、J.H.Jung、B.Yang、M.Masuda和T.Shimizu,“吡喃葡萄糖酰胺脂质的分子结构和纳米管形态”,Langmuir,第21卷,第1401-1443页,2005年。
  10. [10] H.Frusawa、A.Fukagawa、Y.Ikeda、J.Araki、K.Ito、G.John和T.Shimizu,“用中等刚度对准单脂纳米管”,Angew。化学。国际编辑,第42卷,第1期,第72-74页,2003年。
  11. [11] H.Yui、Y.Guo、K.Koyama、T.Sawada、G.John、B.Yang、M.Masuda和T.Shimizu,“脂质纳米管空心圆筒内的局部环境和水的性质”,Langmuir,第21卷,第721-727页,2005年。
  12. [12] M.Nakajima、F.Arai和T.Fukuda,“通过混合纳米机器人操作系统原位测量TEM内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IEEE纳米技术汇刊,第5卷,第3期,第243-248页,2006年。
  13. [13] P.Liu、F.Arai和T.Fukuda,“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用氧气辅助切割碳纳米管”,应用。物理学。莱特。,2006年,第89卷,第11期,第113104-113106页。
  14. [14] T.M.Truskett,《小空间中水的细微变化》,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第100卷,第18期,第10139-10140页,2003年。
  15. [15] L.Ying、A.Bruckbauer、D.Zhou、J.Gorelik、A.Shevchuk、M.Lab、Y.Korchebb和D.Klenerman,“扫描纳米吸管:高分辨率生物成像和生物分子控制沉积的新工具”,Phys。化学。化学。物理。,第7卷,第2859-2866页,2005年。

*该网站是基于HTML5和CSS3为现代浏览器设计的,例如Chrome、Firefox、Safari、Edge和Opera。

上次更新日期: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