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逻辑意义与语言哲学

作者

  • Urszula Wybraniec-Skardowska公司 华沙红衣主教斯特凡·维辛斯基大学哲学系

DOI(操作界面):

https://doi.org/10.18778/0138-0680.2020.11

关键词:

语言的逻辑和哲学、范畴语言、句法和语义、内涵语义、意义、外延语义、外延、外延、分类、语法和语义兼容性、代数模型、真理、,结构兼容性、组合性、语言交际

摘要

在本文中,语言表达的逻辑符号学意义的各种概念,即句法和语义、内涵和外延,都是基于任何语言的形式逻辑概念来考虑和形式化的L(左)勒希涅夫斯基-阿杜基维茨的句法/语义范畴理论,以及根据弗雷格的本体论经典,博琴斯基和苏斯科的一些关于语言表达的充分性的观点,都以胡塞尔的纯语法思想的精神为特征L(左)充分性确保了它们明确的句法和语义意义以及相互、句法和语义的对应性,这是通过接受句法和语义(外延和内涵)类别表达的范畴兼容性假设来保证的L(左)这个假设定义了这三种逻辑意义的统一。从这个假设出发,有三个合成原则:一个句法原则和两个语义原则,弗雷格已经知道了。它们被视为部分代数同态的条件L(左)到代数模型L(左):句法、内涵和外延。在本文中,它们被应用于一些带有量词的表达式。语言的充分性与语言逻辑概念中所描述的逻辑意义有关L(左)显然,这是一种理想化。当然,其表达式的语法和语义明确性并不是自然语言的一个特征,但这种语言的每一个语法和语义模糊的表达式都可以被视为表示其所有解释的模式,这些解释都是明确的表达式。

工具书类

[1] K.Ajdukiewicz,O znaczeniu wyrażen(关于表达的意义),[见:]《利沃夫波兰哲学社会纪念书》(1931年),第31-77页。
谷歌学者

[2] Ajdukiewicz,Sprache und Sinn,Erkentnis,第四卷(1934年),第100-138页。
谷歌学者

[3] K.Ajdukiewicz,Die syntaktische Konnexität,哲学研究1,利奥波里,第1卷,(1935年),第1-27页。(英语翻译:《句法连接》,S.McCall(编辑),《波兰逻辑》,1920-1939年,克拉伦登出版社,牛津(1967),第202-231页)。
谷歌学者

[4] K.Ajdukiewicz,Związki składniowe między cz \322»onami zdan oznajmuj \261»cych(陈述句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Studia Filozoficzne,第6卷(21)(1960),第73-86页。(1958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爱尔福特举行的国际语言学研讨会上首次以英语发表)。
谷歌学者

[5] K.Ajdukiewicz,Język i poznanie(语言和认知),第1卷,PWN,华沙(1960)。
谷歌学者

[6] K.Ajdukiewicz,语用逻辑,综合图书馆,第62卷,Reidel,Dordrecht-Boston和PWN,华沙(1975)。
谷歌学者

[7] Y.Bar-Hillel,《句法范畴论》,《符号逻辑杂志》,第15卷(1950年),第19-37页。
谷歌学者

[8] Y.Bar-Hillel,《句法描述的准算术符号》,《语言》,第29卷(1953年),第47-58页。
谷歌学者

[9] Y.Bar-Hillel,语言与信息。《理论与应用文选》,艾迪森·韦斯利,雷丁,马萨诸塞州(1950年)。
谷歌学者

[10] J.van Benthem,泛代数和模型理论。《两次边境之旅》,报告ZW-7908,格罗宁根大学数学系,格罗宁根(1980)。
谷歌学者

[11] J.van Benthem,为什么语义是什么?,J.Groenendijk、T.Janssen和M.Stokhof(编辑),语言研究中的形式方法,阿姆斯特丹数学中心,第135卷(1981年),第29-49页。
谷歌学者

[12] J.van Benthem,《语义的逻辑》,[in:]F.Landman和F.Veltman(eds.),《形式语义学的多样性》,GRASS系列,第3卷,Foris,Dordrecht(1984),第55–80页。
谷歌学者

[13] J.van Benthem,《逻辑语义学论文》,Reidel,Dordrecht(1986)。
谷歌学者DOI(操作界面):https://doi.org/10.1007/978-94-009-4540-1

[14] J.M.Bochennski,《句法范畴论》,《新经院哲学》,第23卷(1949年),第257-280页。
谷歌学者

[15] W.Buszkowski,《范畴语法的三种理论》,[in:]W.Buszkowski,W.Marciszewski和J.van Benthem(编辑),《范畴语法》,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阿姆斯特丹-费城(1988),第57-84页。
谷歌学者

[16] W.Buszkowski,Logiczne podstawy gramatyk kategorialnych Ajdukiewicza Lambeka(Ajdukewicz的逻辑基础-Lambek的范畴语法),Logika i jej zastosowania(逻辑及其应用),PWN,华沙(1989)。
谷歌学者

[17] W.Buszkowski,O klasycynej gramatyce kategorialnej(古典范畴语法),[in:]J.Pelc(编辑),Znaczenie i prawda(意义和真理),Rozprawy Semiotyczne,PWN,华沙(1994),第203-220页。
谷歌学者

[18] W.Buszkowski,《语法中的类型逻辑》,[in:]V.F.Hendrics,J.Malinowski(编辑),《逻辑趋势:逻辑研究50年》,Kluwer学术出版社,Dordrecht(2003),第321-366页。
谷歌学者

[19] W.Buszkowski、W.Marciszewski和J.van Benthem(编辑),《分类语法》,约翰·本杰明斯出版公司,阿姆斯特丹-费城(1988)。
谷歌学者DOI(操作界面):https://doi.org/10.1075/llsee.25

[20] M.J.Cresswell,《逻辑与语言》,Methuen and Co.,伦敦(1973)。
谷歌学者

[21]M.J.Cresswell,《分类语言》,《逻辑研究》,第36卷(1977年),第257-269页。
谷歌学者

[22]R.Carnap,《意义和必要性》,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1947)。
谷歌学者

[23]G.Frege,Begriffsschrift,eine der arithmetischen nachbildete Formelsprache des reinen Denkens,Halle(1879)。
谷歌学者

[24]G.Frege,Us ber Sinn und Bedeutung,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 und pilosophishe Kritik,第100卷(1892年),第25-50页。(英文翻译[见:]H.Feigel和W.Sellars(编辑)《哲学分析阅读》,阿普尔顿世纪克罗夫茨出版社,纽约(1947年),以及[见:]B.Beaney(编辑)The Frege Reader,牛津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97年),第151-171页。)
谷歌学者

[25]G.Frege,Begriffsschrift und andere Ausätze(I.Angelleli,ed.),Wissenschaftliche-Buchgesellschaft/G.Olms,Darmstadt-Hildesheim(1964)。
谷歌学者

[26]L.T.F.Gamut、J.van Benthem、J.Groenendijk、D.de Jongh、M.Stokhoft和H.Vercuyl,《逻辑、语言和意义》,第一卷:逻辑导论,第二卷:内涵逻辑和逻辑语法,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伦敦(1991年)。
谷歌学者

[27]W.Hodges,《不完全信息语言的合成语义》,《IGPL逻辑杂志》,第5卷(4)(1996),第539-563页。
谷歌学者

[28]W.Hodges,《构成不是问题》,《逻辑与逻辑哲学》,第6卷(1998年),第7-33页。
谷歌学者

[29]W.Hodges,《构成的形式特征》,《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第10卷(2001年),第7-28页。
谷歌学者

[30]E.Husserl,《Logische Untersuchungen》,第一卷,哈雷(1900),第二卷,哈勒(1901)。
谷歌学者

[31]T.M.V.Janssen,《构成》,J.van Benthem和A.ter Muelen(编辑),《逻辑和语言手册》,爱思唯尔科学,阿姆斯特丹-洛桑-纽约(1996),第417–473页。
谷歌学者

[32]T.M.V.Janssen,Frege,语境和构成,《逻辑、语言和信息杂志》,第10卷(2001年),第115-136页。
谷歌学者

[33]M.Kracht,《口译语言和构图》,施普林格,多德雷赫特-海尔德堡-伦敦-纽约(2001年)。
谷歌学者

[34]J.Lambek,句子结构的数学,《美国数学月刊》,第65卷(1958年),第154-170页。
谷歌学者

[35]J.Lambek,《句法类型演算》,[in:]R.Jakobson(ed.)《语言结构及其数学方面》。《应用数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2卷,AMS,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1961),第166-178页。
谷歌学者

[36]S.Le si niewski,Grundzüge eines neuen Systems der Grundlagen der Mathematik,《数学基础》,第14卷(1929年),第1-81页。
谷歌学者

[37]S.Le she niewski,《本体论的格兰德拉赫德》,《社会科学与瓦尔索维通讯》,第二类,第23卷(1930年),第111-132页。转载于:J.Jadacki(编辑)Stanisław Le si niewski。Pisma zebrane,Gesmelete Schriften,Tom 2(乐队2),Towarzystwo Naukowe Warszawskie(科学与技术协会),Semper,Warszawa(2015),第724-766页。
谷歌学者

[38]W.Marciszewski,《范畴语法编年史》,[in:]W.Buszkowski,W.Marciszewski和J.van Benthem(编辑),《范畴语法》,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阿姆斯特丹-费城(1988年),第7-22页。
谷歌学者

[39]R.Montague,《通用语法》,《理论》,第36卷(1970年),第373–398页。
谷歌学者

[40]R.蒙塔古(R.Montague),《形式哲学:理查德·蒙塔古的论文选集》(编辑兼导言,R.H.Thomason),耶鲁大学出版社,康涅狄格州纽黑文(1974)。
谷歌学者

[41]J.Pelc,《自然语言逻辑符号学的功能方法》,[in:]J.Pelc(编辑和介绍),《1894-1969年波兰符号学》,综合图书馆,《认识论、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研究》,第119卷,PWN/Reidel,Dortrecht–Boston(1979),第342-375页。
谷歌学者

[42]B.H.Partee,Compositionality,[in:]F.Landman和F.Veltman(编辑),形式语义的多样性。《第四届阿姆斯特丹学术会议录》,福利斯,多德雷赫特(1984),第281-311页。
谷歌学者

[43]F.J.Pelletier,弗雷格相信弗雷格原理吗,《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第10卷(2001年),第87–114页。
谷歌学者

[44]W.V.Quine,《作为句法洞察力来源的逻辑》,《符号逻辑杂志》,第31卷(3)(1966年),第496–497页。
谷歌学者

[45]P.Simons,组合词和范畴语法,《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第30卷(2),(1988),第241-261页。
谷歌学者

[46]P.Simons,《带有可变绑定操作符的语言:分类语法和组合语义》,[in:]J.Jadacki,J.Pa she niczek(eds.),《利沃沃索学派——新一代》(波兹南科学与人文哲学研究,第89卷),罗德比,阿姆斯特丹-纽约(2006),第239-268页。
谷歌学者

[47]B.Stanosz和A.Nowaczyk,Logiczne Podstawy JÉzyka(语言的逻辑基础),Ossolineum,弗罗茨瓦夫-华沙(1976)。
谷歌学者

[48]R.Suszko,《句法结构和语义参考》,第一部分,《逻辑研究》,第8卷(1958年),第213-144页。
谷歌学者

[49]R.Suszko,《句法结构和语义参考》,第二部分,《逻辑研究》,第9卷(1960年),第63–93页。
谷歌学者

[50]R.Suszko,O kategoriach syntaktycznych i denotacjach wyrażw językach sformalizowanych(关于形式化语言中表达式的句法类别和外延),[in:]Rozprawy Logiczne(纪念Kazimierz Ajdukiewicz的逻辑论文),PWN,华沙(1964),第193-204页。
谷歌学者

[51]R.Suszko,《L.Wittgenstein论中的本体论》,《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第9卷(1968年),第7-33页。
谷歌学者

[52]M.Tałasiewicz,《句法哲学:基础主题》,施普林格,多德雷赫特(2010)。
谷歌学者

[53]M.Tałasiewicz,《谓词的意义》,《P.Stalmaszczyk(编辑)谓词逻辑哲学》,彼得·朗(2017),第231–277页。
谷歌学者

[54]L.Wittgenstein,《哲学研究》,牛津大学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53年)。
谷歌学者

[55]U.Wybraniec-Skardowska,Teoria języków syntaktycznie kategorialnych(句法范畴语言理论),PWN,Wrocław–Warszawa(1985)。
谷歌学者

[56]U.Wybraniec-Skardowska,语言句法理论。《分类方法》,Kluwer学术出版社,Nijhoff国际哲学丛书。多德雷赫特-波士顿-伦敦(1991年),内政部:https://doi.org/10.1007/978-0-585-26680-0.
谷歌学者DOI(操作界面):https://doi.org/10.1007/978-0-585-26680-0

[57]U.Wybraniec-Skardowska,《语言某些方法中的逻辑和哲学思想》,《综合》,第116卷(2)(1998年),第231-277页。
谷歌学者

[58]U.Wybraniec-Skardowska,《论量词的指称》,[in:]M.Omyła(ed.),《罗曼·苏斯科的逻辑思想》,华沙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华沙(2001),第89–119页。
谷歌学者

[59]U.Wybraniec-Skardowska,《组成性三原则》,《符号逻辑公报》,第7卷(1)(2001),第157-158页。
谷歌学者

[60]U.Wybraniec-Skardowska,O pojęciach Sense z perspektyy logiki(On the Notions of Sen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c),[in:]K.Trz \281]sicki(ed.)Ratione et Studio,比亚斯托克大学出版社,比亚斯托克(2005),第155-190页。
谷歌学者

[61]U.Wybraniec-Skardowska,《关于经典范畴语法的形式化》,[in:]J.Jadacki和J.Pa se niczek(eds.)《利沃沃肖学派——新一代》(波兹南科学与人文哲学研究,第89卷),罗德比,阿姆斯特丹-纽约(2006),第269-288页。
谷歌学者

[62]U.Wybraniec-Skardowska,《意义与解释》,《逻辑研究》,第85卷(1)(2007年),第105–132页(第一部分),内政部:https://doi.org/10.1007/s11225-007-9026-0;第85卷(2)(2007年),第263-276页(第二部分),内政部:https://doi.org/10.1007/s11225-007-9031-3.
谷歌学者

[63]U.Wybraniec-Skardowska,《论元知识和真理》,[in:]D.Makinson,J.Malinowski和H.Wansing(编辑),《逻辑趋势:走向数学哲学》,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9),第319-343页,DOI:https://doi.org/10.1007%2F978-1-4020-9084-416
谷歌学者

[64]U.Wybraniec-Skardowska,《构成的三个原则》,[in:]U.Żeglen n(ed.),《教育中的认知科学和媒体》。《从语言的形式和认知方面到知识》,第1期,出版社Adam Marszałek,Torunn(2010),第28-65页。
谷歌学者

[65]U.Wybraniec Skardowska,《论语言的充分性》,《逻辑、语法和修辞学研究》,第40卷(53)(2015),第257–292页。
谷歌学者

[66]U.Wybraniec-Skardowska,《逻辑与意义》,《哲学研究》,第6卷(9)(2016年),第554-568页,内政部:https://doi.org/10.17265/2159-5313/2016.09.007.
谷歌学者DOI(操作界面):https://doi.org/10.17265/2159-5313/2016.09.007

[67]U.Wybraniec-Skardowska,一阶量词的分类,《符号逻辑公报》,第22卷(3)(2016),第427–428页,DOI:https://doi.org/10.1017/bsl.2016.22
谷歌学者DOI(操作界面):https://doi.org/10.1017/bsl.2016.22

[68]U.Wybraniec-Skardowska,《一阶量词的分类》,[in:]A.Garido,U.Wypraniec-Scardowska(eds.)《利沃夫瓦肖学派》。过去和现在,施普林格-伯赫用户,瑞士查姆(20168),第763–777页,内政部:https://doi.org/10.1007/978-3-319-65430-054
谷歌学者DOI(操作界面):https://doi.org/10.1007/978-3-319-65430-0

[69]U.Wybraniec-Skardowska,《语言的逻辑和本体论》,[in:]B.Skowron(ed.),《当代波兰本体论》(Contemporary Polish Ontology),De Gruyter Mouton,Berlin(2019),第109-132页。
谷歌学者

[70]E.N.Zalta,《抽象对象:公理化形而上学导论》,莱德尔,多德雷赫特(1983)。
谷歌学者

[71]E.N.Zalta,意向性的内涵逻辑和形而上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1988)。
谷歌学者

[72]E.N.Zalta,类型化对象理论,[见:]《语境、认知和交流会议摘要》,2018年6月,华沙华沙大学(2018),第189页。
谷歌学者

下载

出版

2020-06-30

如何引用

Wybraniec-Skardowska,U.(2020年)。语言的逻辑和哲学意义是什么。逻辑科公报,49(2), 185–211. https://doi.org/10.18778/0138-0680.2020.11

问题

章节

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