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bernetika 51编号6, 1084-1100, 2015

延迟反馈控制下三维能量需求供给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杨坤毅,张玲(Ling Li Zhang)张杰(音译)内政部:10.14736/kyb-2015-6-1084

摘要:

本文考虑了一个三维能源需求供应系统,该系统典型地展示了中国两个地区的能源供应量与能源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延迟反馈控制器,以使原本不稳定的系统即使在其他控制器下也能稳定下来。随后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发现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Hopf分岔。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形方法,得到了揭示Hopf分岔周期解性质的显式公式,以表明时滞反馈控制器的稳定效果。数值模拟表明了我们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

稳定性、Hopf分岔、平衡点、三维能量需求供应系统、延迟反馈控制

分类:

93D05、93C15、93C05、93C95、93D15

参考文献:

  1. L.Chen和Z.Z.Han:混沌系统时滞反馈控制综述。 控制决定19(2004),1-6。 交叉参考
  2. C.F.Huang、K.H.Cheng和J.J.Yan:具有不匹配不确定性的四维能源系统的鲁棒混沌同步。 Commun公司。非线性科学。数字。模拟。14 (2009), 2784-2792. DOI:10.1016/j.cnsns.2008.09.017
  3. A.Z.Lei、L.Ji和W.G.Xu:化学混沌模型的延迟反馈控制。 应用数学。建模33(2009),677-682。 内政部:10.1016/j.a.pm.2007.12.001
  4. E.Ott、C.Grebogi和Y.A.Yorke:控制混乱。 物理Rev.Lett。64 (1990), 1196-1199. DOI:10.1103/physrevlett.64.1196
  5. S.G.Ruan和J.J.Wei:超越函数的零点及其在时滞微分方程稳定性中的应用。 连续、离散和脉冲系统动力学系列A:数学分析10(2003),863-874。 交叉参考
  6. M.Sun和L.X.Tian:能源供需系统及其动态分析。 《混沌、孤子和分形》32(2007),168-180。 交叉参考
  7. M.Sun、L.X.Tian、Y.Fu和Q.Wei:能源系统的动态和自适应同步。 混沌、孤立子和分形31(2007),879-888。 DOI:10.1016/j.chaos.2005.10.035
  8. 孙明善、田立新、贾庆红:具有未知参数的四维能源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和同步。 《混沌、孤子和分形》39(2009),1943-1949。 DOI:10.1016/j.chaos.2007.06.117
  9. 孙明善、田立新、尹建军:能源混沌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 国际非线性科学杂志。1 (2006), 49-53. 交叉参考
  10. M.Sun、X.F.Wang、Y.Chen和L.X.Tian:基于非线性方法的能源供需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 能源36(2011),5460-5465。 DOI:10.1016/j.energy.2011.07.036
  11. M.Sun、L.X.Tian和J.Xu:能源混沌系统的反馈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混沌、孤子和分形》32(2007),1725-1734。 DOI:10.1016/j.chaos.2005.12.008
  12. 孙明扬、田立新、曾庆云:具有参数摄动的能量资源系统及其超混沌控制。 非线性分析:实际应用。10 (2009), 2620-2626. DOI:10.1016/j.nonrwa.2008.04.019
  13. 孙振康、徐伟、杨晓乐、方涛:通过时滞反馈在双阱Duffing振荡器中诱导或抑制混沌。 混沌,孤立子和分形27(2006),705-714。 DOI:10.1016/j.chaos.2005.04.041
  14. 田永庆、朱建东和陈国荣:混沌延迟反馈控制综述。 J.控制理论应用。3 (2005), 311-319. DOI:10.1007/s11768-005-0018-1
  15. Z.L.Wang先生:基于线性控制的能源系统混沌同步。 非线性分析:实际应用。11 (2010), 3336-3343. DOI:10.1016/j.nonrwa.2009.11.026
  16. L.J.Wang、X.M.Chen、M.Sun和L X.Tian:能源供需随机系统的稳定性。 数学在实践与理论42(2012),105-111。 交叉参考
  17. M.G.Wang和L.X.Tian:一种新型四维节能减排系统及其线性反馈控制。 系统科学杂志。数学。科学。32 (2012), 811-820. 交叉参考
  18. Z.Wang和H.Y.Hu:参数未知时滞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切换。 《声音振动杂志》233(2000),215-233。 内政部:10.1006/jsvi.1999.2817
  19. X.Wang、F.Q.Zhang和Y.J.Zhang:时滞三种群系统的Hopf分岔。 系统科学杂志。数学。科学。30 (2010), 530-540. 交叉参考
  20. J.J.Wei、H.B.Wang和W.H.Jiang:时滞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 交叉参考
  21. B.G.Xin、T.Chen和Y.Q.Liu:通过线性控制实现混沌分数阶能源供需系统的投影同步。 通信非线性科学。数字。模拟。16 (2011), 4479-4486. DOI:10.1016/j.cnsns.2011.01.021
  22. 徐志杰、廖明霞、何晓凤:具有两个时滞的Lotka-Volterra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分析。 国际期刊申请。数学。计算机科学。21 (2011), 97-107. 内政部:10.2478/v10006-011-0007-0
  23. 叶振毅、杨国宝和邓昌斌:时滞动态混沌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及其应用。 中国物理B 20(2011),1-5。 内政部:10.1088/1674-1056/10/010207
  24. E.Zou、X.F.Li和J.G.Chen:混沌控制和优化应用。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长沙,2002。 交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