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医疗专业人员

临床回顾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肌缺血

BMJ公司 2002;324 数字对象标识:https://doi.org/10.1136/bmj.324.7344.1023 (2002年4月27日出版) 引用如下:BMJ公司2002;324:1023
  1. 凯文·钱纳,
  2. 弗朗西斯·莫里斯

    在临床实践中,心电图最常用于评估疑似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当根据临床病史进行解释时,心电图在帮助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方面是非常宝贵的。

    心电图没有足够的特异性或敏感性,在没有患者临床病史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心电图有局限性。例如,当患者患有严重且广泛的冠状动脉疾病时,其心脏完全正常。此外,不到一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时的初始轨迹上会出现典型的诊断性心电图改变,多达20%的患者心电图正常或接近正常。

    与缺血相关的T波改变

    心肌缺血导致ST-T波改变,但与全厚心肌梗死不同,它对QRS波群没有直接影响(尽管缺血可能导致束支阻滞,延长QRS波)。

    当心电图异常与胸痛相关,但无明显梗死时,它们具有预后意义。大约20%的ST段压低患者和15%的T波倒置患者在首次出现后的12个月内会出现严重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死亡,相比之下,只有10%的患者的病程正常。

    ST段和T波的改变对缺血没有特异性;它们还与其他几种疾病过程有关,如左心室肥厚、低钾血症和地高辛治疗。

    近期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V2和V3导联的高T波,表明后壁缺血

    心肌缺血的高T波

    T波变化

    心肌缺血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T波形态:T波可能变高、变平、…

    查看全文

    登录

    通过您的机构登录

    订阅

    *用于在线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