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形成
  1. C埃里克森1
  2. S工程师2
  3. K-G Sundqvist公司1
  4. S Rantapää-Dahlqvist2
  1. 1瑞典乌梅大学医院临床免疫学系
  2. 2乌梅奥大学医院风湿病科
  1. 通信地址:
    S RantapääDahlqvist博士
    瑞典乌梅奥S-901 85大学医院风湿病科;solbritt.rantapaa.dahlqvistmedicin.um美国

摘要

背景:关于TNFα抑制剂治疗患者自身抗体形成的研究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果。

目标:研究用TNFα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患病率。

方法:53名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名女性,11名男性)在治疗前、治疗14周、30周和54周后进行了自身抗体生成的随访。对6名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包括抗核抗原抗体(ANA)、可提取核抗原、双链DNA(ELISA)、IIF绿盲蝽IgM、IgG和Farr分析)、核小体、心磷脂、平滑肌、线粒体、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抗原。

结果: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产生了针对IgG和IgM类dsDNA的抗体(通过IIF测试)的人数显著增加。IgG阳性患者的患病率在30周和54周分别增加到66%和45%,IgM阳性患者的发病率分别增加到85%和70%。表达核小体抗体和抗核抗体的患者的滴度和数量也显著增加。类风湿因子或抗心磷脂阳性患者的数量稳定,抗其他抗原的抗体没有增加。一名患者出现狼疮样综合征。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均未产生任何此类自身抗体。

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可能会产生IgM和IgG类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ANA,并在30周前逐渐增加。

  • aCL,抗心磷脂
  • ACR,美国风湿病学院
  • 抗核抗体
  • 抗双链DNA抗体
  • ENA,可提取核抗原
  • 间接免疫荧光
  • 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α抑制剂
  • 抗dsDNA
  • 抗核小体抗体
  • 类风湿关节炎

Altmetric.com的统计数据

请求权限

如果您希望重用本文的任何或全部内容,请使用下面的链接,该链接将带您访问版权清除中心的RightsLink服务。您将能够快速获得价格和即时许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重用内容。

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