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溶菌酶(E.C.3.2.1.17)是具有抗菌作用的普遍存在的酶。虹鳟的溶菌酶(RBTL)(Oncorhynchus mykiss公司)在水产养殖中可能特别有趣,因为它们显示出比蛋清溶菌酶和其他鱼类品种的溶菌酶更高的活性来对抗各种致病细菌。两种溶菌酶,I和II,仅在单一氨基酸上有所不同,是从虹鳟鱼的肾脏中提纯出来的,表明它们属于c(c)-溶菌酶的类型分类。II型酶被证明比I型酶对多种细菌更有效。我们从虹鳟鱼中含有约80%的I型和20%的II型溶菌酶的混合物中生长出晶体,并解决了X射线晶体结构。晶体是三角形的= 76.68,c(c)=54.46º和空格组P(P)121.通过分子置换方法解决了相位问题,并将结构细化为R(右)-系数为17.4%,使用分辨率为1.8º的数据。晶体结构表明,虹鳟溶菌酶的三维结构与之前解决的其他溶菌酶结构非常相似c(c)-类型溶菌酶。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一多肽折叠成两个由含有活性位点的深裂分开的结构域。二级结构元素,四个α螺旋和一个三链β片,与母鸡、火鸡和人类酶的序列位置相同。β-板在这两种结构中都很常见c(c)-和-型溶菌酶。我们认为,这两种RBTL的抗菌活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一个小表面区域的抗杂性存在微小差异。

支持信息

PDB参考:100万

跟随Acta Cryst。D类
注册电子通知
跟随Acta Cryst。在推特上
在脸书上关注我们
注册RSS订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