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引文
下载引文
链接到html
变构酶葡糖胺-6-磷酸脱氨酶自由活性位点R构象的新晶体结构大肠杆菌结合先前报道的T和R构象的结构,对结构柔性起中心作用的异向变构转变进行了详细描述。T构象的外部区域等。(1999)中,结构,7,527-536]显示较高B类值大于R构象中的值。无配体酶(T构象)在与变构激活物结合时,发生变构转变,转变为自由活性位点R构象。该结构显示活性部位盖(残基163-182)的活动部分的三种交替构象,与高B类T构象唯一构象的值。这些交替的R构象之一对应于底物结合时发现的活性位点盖。与三种交替构象相关的紊乱可能与K(K)反应所需的酶,其代谢需要保持足够浓度的激活剂,激活剂将酶保持在R状态。使用各向同性对T结构的活性位点盖和C末端的七种交替构象进行了改进B类因素。其中一些构象在几何学上接近R构象。此外,各向异性得到的原子振动方向B类精化支持振荡而非紧张T状态的假设。从构象的表观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变构转变的协同特征。

跟随Acta Cryst。D类
注册电子通知
跟随Acta Cryst。在推特上
在脸书上关注我们
注册RSS订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