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C(蛋白激酶C)θ主要在T细胞中表达,并与免疫密切相关。设计PKCθ选择性分子以靶向其激活物结合C1结构域来管理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了解其结构和激活物结合残基。C1结构域由双C1结构域C1A和C1B组成,其中C1B在膜转位和PKCθ的激活中起关键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测定了PKCθC1B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1.63?(1?=0.1 nm),这表明Trp253活化剂结合囊的边缘朝向膜,而在PKCδC1B中,同源色氨酸残基远离膜。Trp的这个特殊方向253影响活化剂结合囊的大小和膜亲和力。为了进一步探索激活剂结合的结构限制,对激活剂结合位点的5个残基(Y239A、T243A、W253G、L255G和Q258G)进行突变,并测量PKCθC1B突变体的结合亲和力。这些突变体对佛波酯[PDBu(佛波酯12,13-二丁酸酯)]和二酰甘油[DOG)的结合亲和力降低(-1,2-二辛醇甘油),SAG(-1-硬脂酰-2-花生四烯醇甘油)]。与野生型相比,所有五个全长PKCθ突变体都表现出减少了佛波酯诱导的膜移位。这些结果提供了对PKCθ激活物结合域的深入了解,这将有助于未来PKCθ-选择性分子的设计。

您当前无权访问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