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瑞安文明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动态>正文
好好学习 | 三次考察调研,总书记为何都提到“移风易俗”?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24-06-05 09:40:00编辑:站点管理员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注已久,今年以来,在湖南、重庆、山东,总书记都提到了一个词:移风易俗”——
3月21日,在湖南考察,总书记强调,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4月23日,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风文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多次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总书记看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 

  ……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对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安排。 

  如今,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下,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重大部署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劲吹于神州大地广袤的田野。 

  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城市现代化,也要实现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的客观需要。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成效斐然。 

  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积极挖掘家风家训、弘扬优秀家风,城乡居民自我约束更加规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彰显,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涵育农村新风新貌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培育文明乡风—— 

  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各地科学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好各地的农耕文化资源和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如今,广袤田畴间,一项项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农耕竞技比赛妙趣横生;乡村街巷上,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别开生面。继承和弘扬前人留下的优秀乡村文化,中华大地在赓续农耕文明中,不断涵育新时代乡村新风新貌。 (来源:中国文明网)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第030140条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