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无延迟动态补偿的时滞最小相位系统的全局状态调节。 (英语) Zbl 07847064号

摘要:本文通过无时滞动态补偿研究了一类时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在“几乎稳定”或状态调节意义下的全局控制问题。开发了动态和输出反馈控制方案。通过利用动态与静态反馈不同,我们分别设计了时滞相关动态补偿器和输出反馈补偿器,以实现具有全局稳定性的渐近状态调节。在动态状态反馈的情况下,对非线性但隐含线性零动态的逆动力学施加一个结构条件。在动态输出反馈的情况下,描述了更严格的非线性条件,以保证动态输出控制器的存在。在这两种情况下,通过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结合Barbalat引理,证明了时滞最小相位系统的所有状态都被调节为零,并且保证了闭环系统的有界性。给出了两个实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无延迟动态补偿器。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延迟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B52号 反馈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北卡罗来纳州Bekiaris-Liberis。;Krstic,M.,非线性系统时变输入和状态延迟的补偿,《动态系统、测量和控制杂志》,134,(2012)
[2] Cacase,F。;孔戴,F。;Germani,A。;Pepe,P.,使用闭环预测器稳定具有输入延迟的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6,3524-3540,(2016)·Zbl 1351.93114号
[3] Di Ferdinando,M。;佩佩,P。;Di Gennaro,S.,局部lipschitz时滞系统采样下的半全局指数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68,3,1508-1523,(2022)·Zbl 07743766号
[4] Germani,A。;Manes,C。;Pepe,P.,《非线性时滞系统带时滞抵消的输入-输出线性化:内部稳定性问题》,《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13,909-937,(2003)·Zbl 1039.93008号
[5] 顾克。;Kharitonov,V.L。;Chen,J.,时滞系统的稳定性,(2003),Birkhauser:Birkhauser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美国·Zbl 1039.34067号
[6] 华,C。;冯·G。;Guan,X.,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反推鲁棒控制器设计,Automatica,44,567-573,(2008)·Zbl 1283.93099号
[7] Ibrir,S.,一类具有三角形结构的时滞非线性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控制,Automatica,47388-394,(2011)·Zbl 1207.93015号
[8] Isidori,A.,非线性控制系统,(1995),施普林格伦敦·Zbl 0878.93001号
[9] Jankovic,M.,控制Lyapunov-Razumikhin函数和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IEEE自动控制汇刊,46,710048-1060,(2001)·Zbl 1023.93056号
[10] 卡拉弗利斯,I。;Malisoff,M。;Mazenc,F。;Pepe,P.,《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化:最新结果教程》(《时滞与动力学进展》,(2016),Springer)·Zbl 1384.93003号
[11] 卡拉弗利斯,I。;Ziang,J.,鲁棒非线性镇定的必要和充分类Lyapunov条件,ESAIM。控制、优化和变异计算,1887-928,(2010)·Zbl 1202.93117号
[12] Krstic,M.,前向完全和严格前馈非线性系统的输入延迟补偿,IEEE自动控制汇刊,55287-303,(2009)·Zbl 1368.93546号
[13] Lei,H。;Lin,W.,通过输出反馈对具有未知参数的非线性系统进行自适应控制:一种基于非标识符的方法,(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008),Springer Berlin),445-463·Zbl 1189.93074号
[14] Lin,W。;钱,C.,非线性参数化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非光滑反馈框架,IEEE自动控制汇刊,47,5,757-775,(2002)·Zbl 1364.93400号
[15] Lin,W。;钱,C.,非线性参数化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平滑反馈情况,IEEE自动控制汇刊,47,8,1249-1266,(2002)·Zbl 1364.93399号
[16] Lin,W。;Sun,J.,利用无记忆输出反馈半全局稳定一类具有输入时滞的SISO非线性系统,IEEE自动控制学报,68,3,1870-1877,(2023)·Zbl 07743803号
[17] Lin,W。;Wang,Y。;Liu,X.,通过无记忆反馈实现长输入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渐近镇定:一种线性化方法,Automatica,130,第109731页,(2021)·Zbl 1478.93527号
[18] Lin,W。;Zhang,X.,具有不稳定零动态的时滞非线性系统控制的动态反馈框架,IEEE自动控制汇刊,65,8,3317-3332,(2020)·Zbl 1533.93207号
[19] 刘,X。;Lin,W.,带输入时滞非线性系统局部镇定的基于预测器的线性化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68,7,4297-4304,(2023)·Zbl 07744916号
[20] 马里诺,R。;Tomei,P.,《非线性控制设计:几何、自适应和鲁棒性》,(1995),普伦蒂斯·霍尔·Zbl 0833.93003号
[21] Mazenc,F。;Malisoff,M.,通过简化模型方法实现非线性系统的局部镇定,IEEE自动控制汇刊,593033-3039,(2014)·Zbl 1360.93298号
[22] Mazenc,F。;蒙迪,S。;Francisco,R.,输入时滞前馈系统的全局渐近镇定,IEEE自动控制汇刊,49,844-850,(2004)·兹比尔1365.93409
[23] Mazenc,F。;尼古列斯库,S.I。;Bekaik,M.,《输入延迟非线性系统的回溯》,SIAM控制与优化杂志,49,2263-2278,(2011)·Zbl 1237.93151号
[24] Michiels,W。;Niculescu,S.I.,《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和计算:基于特征值的方法》(2014),SIAM出版物:SIAM出版物,宾夕法尼亚州费城·Zbl 1305.93002号
[25] 蒙迪,S。;Michiels,W.,不稳定时滞系统的有限谱分配及其安全实现,IEEE自动控制汇刊,482207-2212,(2003)·兹比尔1364.93312
[26] 钱,C。;Lin,W.,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非分离原理范式,IEEE自动控制汇刊,47,10,1710-1715,(2002)·Zbl 1364.93720号
[27] Sun,J。;Lin,W.,状态和输入长时滞前馈系统的动态增益饱和控制策略,IEEE自动控制汇刊,66,9,4357-4364,(2021)·Zbl 1471.93103号
[28] Wang,Y。;Lin,W.,平滑反馈下非线性系统的输入时滞容限:半全局控制框架,IEEE自动控制汇刊,67,1,146-161,(2022)·Zbl 07480762号
[29] Wang,Y。;Lin,W.,通过线性反馈稳定具有状态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半全局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67,11,6119-6126,(2022)·兹伯利07741794
[30] Yang,B。;Lin,W.,关于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通过输出反馈全局镇定的进一步结果,国际鲁棒与非线性控制杂志,15,6,247-268,(2005)·Zbl 1078.93059号
[31] Yu,X。;Lin,W.,非光滑反馈下MIMO非线性系统的全局输入延迟容限:齐次观点,IEEE自动控制汇刊,68,7,3992-4007,(2023)·Zbl 07744891号
[32] 张,X。;Lin,W。;Lin,Y.,时滞级联系统的动态部分状态反馈控制,Automatica,77,3,370-379,(2017)·Zbl 1355.93152号
[33] 张,X。;Lin,W。;Lin,Y.,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非光滑反馈控制:基于动态增益的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62,1,438-444,(2017)·Zbl 1359.93382号
[34] 赵,C。;Lin,W.,有限输入时滞和大状态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无记忆反馈全局镇定,IEEE自动控制汇刊,66,8,3702-3709,(2021)·Zbl 1471.93220号
[35] 赵,C。;Lin,W.,无记忆非Lipschitz连续反馈时滞非线性系统族的齐次性、前向完备性和全局镇定,IEEE自动控制学报,67,11,5916-5931,(2022)·Zbl 07741775号
[36] 周,S。;冯·G。;Nguang,S.K.,关于一类时滞非线性系统鲁棒镇定的评论,IEEE自动控制汇刊,471586,(2002)·Zbl 1364.93725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