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系统中基于内容的矩阵分解技术。 (英语) Zbl 07260369号

摘要:许多企业正在使用推荐系统进行营销推广。推荐算法可以基于内容,也可以由协同过滤驱动。我们研究了不同的方法,将内容信息直接纳入协同过滤的矩阵分解方法中。这些基于内容的矩阵分解算法不仅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提供有关内容的有用见解,并使建议更容易理解。

MSC公司:

62至XX 统计
68倍 计算机科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A.Feuerverger、Y.He和S.Khatri,《Netflix挑战的统计意义》,《统计科学》27(2)(2012),202-231·Zbl 1330.62090号
[2] R.R.Salakhutdinov、A.Mnih和G.Hinton,协作过滤用受限Boltzmann机器,第24届机器学习国际会议论文集,2007年,791-798。
[3] Y.Koren,《因子分解与邻域相遇:一个多层面的协同过滤模型》,载于《第14届ACM SIGKDD国际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会议论文集》,2008年,426-434页。
[4] Y.Koren、R.Bell和C.Volinsky,推荐系统的矩阵分解技术,《计算机》42(8)(2009),30-37。
[5] X.Su和T.M.Khoshgoftaar,协作过滤技术调查,Adv Artif Intell2009。文章ID 421425。
[6] S.T.Park、D.Pennock、O.Madani、N.Good和D.DeCoster,《稳健冷启动建议的Naive filterbots》,载于《第十二届ACM SIGKDD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年,第699-705页。
[7] Y.Zhao、X.Feng、J.Li和B.Liu,共享协同过滤,《第五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1年,第29-36页。
[8] K.Goldberg、T.Roeder、D.Gupta和C.Perkins,《Eigentaste:恒定时间协同过滤算法》,Inf Retrieval4,(2001),133-151·Zbl 0989.68052号
[9] A.T.Nguyen、N.Denos和C.Berrut,《利用基于规则的冷用户数据归纳改进新用户推荐》,《2007年美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07年,121-128。
[10] P.Melville、R.J.Mooney和R.Nagarajan,《内容增强的协作过滤以改进建议》,《第18届全国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2002年,187-192年。
[11] G.Semeraro、P.Lops、P.Basile和M.de Gemmis,《知识注入到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中》,《第三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09年,301-304。
[12] Y.Zhen,W.‐J。Li和D.‐Y。Yeung,TagiCoFi:Tag inform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第三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09年,第69-76页。
[13] M.A.S.N.Nunes,基于个性特征的推荐系统:人类心理因素会影响计算机决策过程吗?,柏林,VDM Verlag,2009年。
[14] R.Hu和P.Pu,用个性信息增强协同过滤系统,《第五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1年,197-204年。
[15] M.Jamali和M.Ester,社交网络中用于推荐的信任传播矩阵分解技术,《第四届美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0135-142。
[16] L.Yu、R.Pan和Z.Li,推荐系统的适应性社会相似性,《第五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1年,257-260。
[17] G.Katz、N.Ofek、B.Shapira、L.Rokach和G.Shani,《使用维基百科促进协作过滤技术》,《第五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1年,第285-288页。
[18] P.Forbes和M.Zhu,《推荐系统的内容增强矩阵分解:配方推荐实验》,载《第五届ACM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1年,第261-264页。
[19] N.Sundaresan,《长尾的推荐系统》,《美国计算机学会第五届推荐系统会议论文集》,2011年,1-5。
[20] R.Sinha和K.Swearingen,《透明度在推荐系统中的作用》,载于CHI'02《计算机系统人为因素扩展摘要》,2002年,第830-831页。
[21] E.Van Buskirk,《网飞奖是如何获得的》,2009年,《连线》杂志在线版,http://www.wired.com/business/2009/09/how获得了网飞奖。
[22] K.V.Mardia、J.T.Kent和J.M.Bibby,《多元分析》,学术出版社,1979年·Zbl 0432.62029号
[23] R.R.Salakhutdinov和A.Mnih,概率矩阵分解,《神经信息处理系统进展》,第20卷,J.Platt、D.Koller、Y.Singer和S.Roweis编辑,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8年。
[24] S.Funk,Netflix更新:在家试试这个(在线博客),2006年,http://sifter.org/simon/journal/20061211.html。
[25] C.Volinsky,电子邮件通信,2010年8月28日和9月3日。
[26] D.D.Lee和H.S.Seung,通过非负矩阵分解学习对象的各个部分,Nature401(6755)(1999),788-791·Zbl 1369.68285号
[27] J.‐P.公司。Brunet,P.Tamayo,T.R.Golub,和J.P.Mesirov,《利用矩阵分解发现元基因和分子模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1(12)(2004),4164-4169。
[28] Q.Gu,J.Zhou,C.Ding,协同过滤:结合用户和项目图的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第十届SIAM国际数据挖掘会议论文集,2010,199-210。
[29] M.Wu,通过矩阵因式分解的集合进行协同过滤,《KDD杯和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第43-47页。
[30] W.-J.公司。Li和D.‐Y。杨,关系正则化矩阵分解,载《第21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论文集》,2009年,第1126-1131页。
[31] J.‐P.公司。本泽克里(Benzécri),《唐纳分析》(第二卷):《通信分析》,巴黎杜诺,1973年·Zbl 0297.62039号
[32] M.Greenacre,《对应分析的理论与应用》,伦敦,学术出版社,1983年。
[33] C.J.F.ter Braak,《发病率和丰度数据的对应分析:单峰反应模型的特性》,《生物统计学》41(1985),859-873。
[34] C.J.F.ter Braak,规范对应分析:一种用于多元直接梯度分析的新特征向量技术,Ecology67(5)(1986),1167-1179。
[35] C.J.F.ter Braak,《物种与环境关系的单峰模型》,Wageningen,DLO农业数学小组,1996年。
[36] E.J.Candès和B.Recht,通过凸优化实现精确矩阵补全,《发现计算数学》9(2009),717-772·Zbl 1219.90124号
[37] R.Tibshirani,《通过Lasso回归收缩和选择》,J Roy Stat Soc Ser B,58(1996),267-288·Zbl 0850.62538号
[38] D.L.Donoho,压缩传感,IEEE Trans Inf Theory52(4)(2006),1289-1306·Zbl 1288.94016号
[39] D.L.Donoho,对于大多数大型欠定线性方程组,最小L_1范数解也是最稀疏解,Commun Pure Appl Math59(6)(2006),797-829·Zbl 1113.15004号
[40] E.J.Candès和T.Tao,从随机投影中恢复近最优信号:通用编码策略?,IEEE Trans Inf Theory52(12)(2006),5406-5425·兹比尔1309.94033
[41] E.J.Candès、J.K.Romberg和T.Tao,从不完整和不准确的测量中恢复稳定信号,Commun Pure Appl Math59(8)(2006),1207-1223·邮编1098.94009
[42] E.J.Candès和T.Tao,线性编程解码,IEEE Trans-Inf Theory51(12)(2005),4203-4215·兹比尔1264.94121
[43] B.Recht、M.Fazel和P.A.Parrilo,通过核范数最小化保证线性矩阵方程的最小秩解,SIAM Rev52(2010),471-501·Zbl 1198.90321号
[44] X.Shi和P.S.Yu,通过迹范数最小化实现矩阵完备的局限性,SIGKDD探索12(2)(2010),16-2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