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源影响下粘弹性模型中SH波传播的对比分析(实时数据和理论结果)。 (英语) Zbl 07254364号

总结:分析了点源非均匀粘弹性半空间上非均匀粘弹层中SH波的传播。从数学上研究了与刚性、粘度和密度相关的双曲型和指数型变化的不均匀性的重要性。考虑到界面处的位移和应力是连续的,且应力在自由表面上消失,以紧凑形式计算了色散方程和位移分量。获得的色散方程表示了相速度与无量纲波数之间的关系。色散方程受层和半空间非均匀参数的影响很大。在消除所有非均匀参数后,色散方程被简化为Love波的经典方程,与预先建立的结果一致。分析采用傅里叶变换和格林函数技术。由于粘弹性模型中的频率是固定的,因此波数应该是复杂的。通过图表展示了非均匀参数对相位和阻尼速度相对于波数的影响。

MSC公司:

74-XX岁 可变形固体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hattopadhyay,A,Gupta,S,Singh,AK等人。点源、自增强和非均匀性对磁弹性剪切波传播的影响。应用数学2011;2(3): 271-282. ·doi:10.4236/am.2011.23032
[2] Kundu,S,Gupta,S,Vaishnav,PK。点源效应下非均匀半空间上非均匀介质中Love波的传播。2016年可控震源控制杂志;22(5): 1380-1391.
[3] Chattopadhyay,A,Gupta,S,Kumari,P等人。点源和非均匀性对粘弹性半空间上粘弹性层中SH波传播的影响。2012年地球物理学报;60(1): 119-139. ·doi:10.2478/s11600-011-0059-4
[4] 罗伯逊、JOA、布兰奇、JO、赛姆斯、WW。粘弹性有限差分建模。地球物理学1994;59(9): 1444-1456.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90/1.1443701
[5] 库马里,P,沙玛,VK。非均匀半空间上粘弹性层中扭转波的传播。《机械学报》2014;225(6): 1673-1684. ·Zbl 1302.74040号 ·doi:10.1007/s00707-013-1021-0
[6] Kristek,J,Moczo,P.具有材料不连续性的粘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三维四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模型。Bull Seismol Soc Am 2003;93(5): 2273-2280. ·数字标识代码:10.1785/0120030023
[7] Sethi,M,Sharma,A,Sharma,A.SH波在均匀半空间上有限深度的双重非均匀地壳层中的传播。2016年《拉丁美洲J固体结构》;13(14): 2628-2642. ·doi:10.1590/1679-78253005
[8] Chatterjee,M,Dhua,S,Chattopadhyay,A.初始应力半空间上粘弹性非均匀层中剪切波的传播。《2015年物理杂志》;662: 012001. ·doi:10.1088/1742-6596/662/1/012001
[9] Zhu,Y,Hu,T,Guo,Z。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和地形的影响。1992年地震学报;5(3): 493-501. ·doi:10.1007/BF02650544
[10] Dhemaied,A,Rejiba,F,Camerlynck,C。使用辅助微分方程方法模拟粘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2011年Bull Seismol Soc Am;10(1): 413-420. ·doi:10.1785/0120100064
[11] Carcione,JM,Kosloff,D,Kosloff,R.线性粘弹性介质中的波传播模拟。《地球物理学杂志》,1988年;95(3): 597-611. ·Zbl 0659.73031号 ·doi:10.1111/j.1365-246X.1988.tb06706.x
[12] Brennan,BJ,Smylie,DE。地震波传播中的线性粘弹性和色散。《地球物理学评论》1981;19(2): 233-246. ·doi:10.1029/RG019i002p00233
[13] Carcione,JM。粘弹性介质中的地震建模。地球物理学1993;58(1): 110-120.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90/1.1443340
[14] 肯塔基州布伦。地震学理论简介。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3年·Zbl 0124.47101号
[15] Birch,F.地幔。Eos 1954年;35(1): 79-85.
[16] Kundu,S,Prasad,RM,Gupta,S等人。扭转表面波在干燥半空间上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国际地质力学杂志2016;16(2): 04015050. ·doi:10.1061/(ASCE)GM.1943-5622.000503
[17] Gubbins,D.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0年·Zbl 0785.00007号
[18] Caloi,P.《瑞利公司与环境的关系》(Comportement des ondes de Rayleigh dans un milieu firmélastique indéfini)。Publ Bur Centr Seismol Int A 1950;17: 89-108.
[19] Vavryčuk,V.各向异性粘弹性介质中的速度、衰减和品质因数:摄动方法。地球物理学2008;73(5): 63-73. ·doi:10.190/1.2921778
[20] 巴甫洛维奇,VD,Velićković,ZS。实际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量。FU物理化学技术1998;1(5): 63-7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