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性参数变化系统基于区间状态估计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英语) Zbl 1527.93113号

摘要:针对具有未知系统状态的线性变参数系统,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区间状态估计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研究了两种区间状态估计方法,包括区间观测器系统和基于zonotope的盒子计算,以估计系统状态的上下界。在线区间估计误差盒包含在缩放和时变椭球鲁棒正不变集内。然后,将状态约束框的中心转向原点附近的区域。当区间估计误差盒和状态约束盒的中心同时收敛到原点的邻域时,受控LPV系统是鲁棒稳定的。
{©2021 John Wiley&Sons有限公司}

MSC公司:

93B45码 模型预测控制
93D09型 强大的稳定性
93B53号 观察员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KouvaritakisB,CannonM。模型预测控制。瑞士查姆:施普林格;2016. ·兹比尔1339.93005
[2] 梅因DQ。模型预测控制:最新发展和未来展望。自动化。2014;50(12):2967‐2986. ·Zbl 1309.93060号
[3] 谢丽德。预测控制:基础和发展。新泽西州霍博肯:John Wiley&Sons,Inc;2019
[4] GoodwinGC、KongH、MirzaevaG、SeronMM。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反思与机遇。J控制决策。2014;1(2):115‐148.
[5] 王鹏、丰X、LiW、平X、YuW。具有有界干扰的轮式车辆的鲁棒RHC。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9;29(7):2063‐2081. ·Zbl 1418.93080号
[6] MohammadpourJ,SchererCW。线性变参数系统的控制及其应用。纽约州纽约市: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2012
[7] PingX。基于二次有界LPV系统离线观测器的输出反馈鲁棒MPC。亚洲J控制。2017;19(4):1641‐1653. ·Zbl 1370.93117号
[8] 杨伟,高杰,冯,张特。具有扰动的LPV系统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的最优方法。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16;26(15):3253‐3273. ·Zbl 1350.93038号
[9] PingX、YangS、WangP、LiZ。一种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鲁棒MPC方法,用于具有有界干扰和噪声的受限LPV系统。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20;30(4):1512‐1533. ·Zbl 1465.93062号
[10] PingX、YangJ、DingB、LiZ。具有缩放终端约束集的LPV系统的基于管的输出反馈鲁棒MPC。IEEE Trans Cybern公司。2020https://doi.org/10.109/TCYB.2020.3041334 ·doi:10.1109/TCYB.2020.3041334
[11] 丁B、谢Y、CychowskiMT、O’MahonyT。一种输出反馈鲁棒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的综合方法。自动化。2008;44(1):258‐264. ·Zbl 1138.93340号
[12] 丁巴。基于参数相关动态输出反馈的约束鲁棒模型预测控制。自动化。2010;46(9):1517‐1523. ·Zbl 1201.93039号
[13] DingB、PingX、PanH。约束准LPV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鲁棒MPC。国际J控制。2013;86(12):2215‐2227. ·兹比尔1311.93026
[14] PingX、DingB。动态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的离线方法。系统控制许可。2013;62(11):1038‐1048. ·Zbl 1281.93044号
[15] PingX、YangS、DingB、RaíssiT、LiZ。具有有界干扰和噪声的LPV系统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鲁棒MPC(基于分区集员状态估计)。《弗兰克尔研究所杂志》2020;357(11):7368‐7398. ·Zbl 1447.93095号
[16] AlamoT、BravoJM、CamachoEF。分区图保证状态估计。自动化。2005;41(6):1035‐1043. ·Zbl 1091.93038号
[17] LeVTH、AlamoT、CamachoEF、StoicaC、DumurD。区间动态系统的分区集成员估计。论文发表于:《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2012:6787‐6792.
[18] CombastelC公司。Zonotopes和Kalman观测器:在不同的不确定性范式和稳健收敛下获得最优。自动化。2015;55:265‐273. ·Zbl 1377.93161号
[19] GouzéJL、RapaportA、Hadj‐SadokMZ。不确定生物系统的区间观测器。生态模型。2000;133(1‐2):45‐56.
[20] 雷西省埃菲莫夫D。不确定动力系统的区间观测器设计。自动遥控。2016;77(2):191‐225. ·Zbl 1346.93084号
[21] CacaceF、GermaniA、ManesC。一种设计线性系统区间观测器的新方法。IEEE Trans Autom控制。2014;60(6):1665‐1670. ·Zbl 1360.93117号
[22] 贝尔纳多·马森茨。具有扰动的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区间观测器。自动化。2011;47(1):140‐147. ·Zbl 1209.93024号
[23] EfimovD,RaíssiT,PerruquettiW,ZolghadriA。离散时间LPV系统估计和稳定的区间观测器设计。IMA J数学控制信息2016;33(4):1051‐1066. ·Zbl 1397.93030号
[24] WangY、BevlyDM、RajamaniR。参数不确定LPV系统的区间观测器设计。自动化。2015;60:79‐85. ·Zbl 1331.93033号
[25] WangZ、LimCC、ShenY。不确定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区间观测器设计。系统控制许可。2018;116:41‐46. ·Zbl 1417.93086号
[26] LiJ、WangZ、ShenY、WangY。离散时间不确定Takagi-Sugeno模糊系统的区间观测器设计。IEEE Trans Fuzzy系统。2019;27(4):816‐823.
[27] EfimovD、FridmanL、RaíssiT、ZolghadriA、SeydouR。应用高阶滑模技术的LPV系统的区间估计。自动化。2012;48(9):2365‐2371. ·Zbl 1257.93090号
[28] MartinezJJ、LoukkasN、MeslemN。离散时间LPV系统的H∞集员观测器设计。国际J控制。2020;93(10):2314‐2325. ·Zbl 1453.93079号
[29] 徐福、杨斯、梁波。连续线性系统的区间集隶属度估计。国际J鲁棒非线性控制。2020;30(14):5305‐5321. ·Zbl 1465.93100号
[30] 张泽,杨刚。使用区间观测器对离散时间LPV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国际系统科学杂志。2017;48(14):2921‐2935. ·Zbl 1386.93190号
[31] MeseguerJ、PuigV、EscobetT、SaludesJ。基于线性区间观测器的故障检测中的观测器增益效应。J过程控制。2010;20(8):944‐956.
[32] HeZ、XieW。基于区间观测器设计的非线性系统控制。IET控制理论应用。2018;12(4):543‐548.
[33] EfimovD,RaíssiT,ZolghadriA。非线性和LPV系统的控制:基于区间观测器的框架。IEEE Trans-Autom控制。2013;58(3):773‐778. ·Zbl 1369.93546号
[34] AbadiA、El AmraouiA、MekkiH、RamdaniN。基于区间观测器的四驱机器人保证轨迹跟踪控制。国际J控制。2020;93(11):2743‐2759. ·Zbl 1454.93189号
[35] BlesaJ、RotondoD、PuigV、NejjariF。利用区间观测器方法和虚拟执行器/传感器对风力涡轮机进行FDI和FTC。控制工程实践。2014;24:138‐155.
[36] LamouchiR、RaíssiT、Amairi M、Aoun M。线性参数变化系统容错控制的区间观测器框架。国际J控制。2018;91(3):524‐533. ·Zbl 1396.93041号
[37] ChamboneE、BurlionL、ApkarianP。线性时不变区间观测器设计概述:走向基于非光滑优化的方法。IET控制理论应用。2016;10(11):1258‐1268.
[38] TangW、WangZ、WangY、RaíssiT、ShenY。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区间估计方法。IEEE Trans Autom控制。2019;64(11):4717‐4724. ·Zbl 1482.93337号
[39] DerinkuyuK,PínarMC。关于S‐程序和一些变体。2006年数学方法操作研究;64(1):55‐77. ·Zbl 1115.93025号
[40] BoydS、El GhaouiL、FeronE、BalakrishnanV。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宾夕法尼亚州费城:SIAM;1994. ·Zbl 0816.93004号
[41] WangK、MichelAN、LiuD。区间矩阵Hurwitz和Schur稳定性的充要条件。IEEE Trans Autom控制。1994;39(6):1251‐1255. ·Zbl 0810.93051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