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证据:Belnap-Dunn逻辑扩展的概率方法。 (英语) Zbl 1525.03083号

摘要:本文介绍了证据与真理的逻辑\({让}_F\)作为Belnap-Dunn四值逻辑({FDE})的扩展\({让}_F\)是逻辑的略微修改版本\({让}_J\),呈现于[W.卡尼埃利A.罗德里格斯,Synthese 196,编号9,3789–3813(2019;Zbl 1475.03016号)]. While期间\({让}_J\)仅配备经典运算符\({\circ},{让}_F\)还配备了一个非经典运算符\({\bullet}\),对偶为\({\circ}\)。两者都有\({让}_F\)和\({让}_J\)是形式不一致和不确定的逻辑,其中运算符(circ)恢复其范围内命题的经典逻辑。证据是一个比真理更弱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命题(α)不是真的,也可能有证据。以及\({让}_J, {让}_ F\)能够表达证据保存和真理保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让}_F\)其中,语句\(P(\alpha)\)和\(P({\circ}\alpha\)\)分别表示\(\alfa\)可用的证据数量,以及\(\alpha\)的证据预期表现为经典或非经典的程度。当(P(阿尔法)+P(非阿尔法)<1时,概率场景是半完全的,当(P。如果\(P(\circ\alpha)=1\),或\(P({\bullet}\alpha)=0\),则恢复\(\alpha\)的经典概率。命题\({\circ}\alpha\vee{\bullet}\alfa\)是\({让}_F\),划分我们所称的信息空间,从而允许我们获得标准概率论已知结果的一些新版本。

MSC公司:

03B48号 概率和归纳逻辑
03B47号 子结构逻辑(包括关联、蕴涵、线性逻辑、Lambek微积分、BCK和BCI逻辑)
03B50号 多值逻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chinstein,P.(2010年a)。证据的概念。证据、解释和现实主义。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943.03681号
[2] Achinstein,P.(2010年b)。为什么哲学证据理论被科学家忽视(也应该被科学家忽视)。证据、解释和现实主义。牛津大学出版社。
[3] 安德森,AR;Belnap,N.,《牵涉:相关性和必要性的逻辑》(1975),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新泽西普林斯顿·Zbl 0323.02030号
[4] 安德森,AR;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一级意涵》,《数学年鉴》,149302-319(1963)·Zbl 0113.00402号 ·doi:10.1007/BF01471125
[5] 安德森,AR;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邓恩,JM,《蕴涵:相关性和必要性的逻辑》(1992),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新泽西普林斯顿·Zbl 0921.03025号
[6]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Ryle,G.,《计算机应该如何思考》,《哲学的当代方面》(1977),牛津:奥里尔出版社,牛津
[7] 北卡罗来纳州贝尔纳普;爱泼斯坦,G。;Dunn,JM,《有用的四值逻辑》,《多值逻辑的现代应用》(1977),多德雷赫特:D.Reidel,Dordrecht·Zbl 0417.03009号
[8] Bueno-Soler,J.和Carnielli,W.(2016)。次一致概率:一致性、矛盾和贝叶斯定理。在J.Stern(Ed.)的专刊《统计显著性和假设检验的逻辑》中。熵18(9)。开放访问。http://www.mdpi.com/1099-4300/18/9/325/htm。
[9] Bueno-Soler,J.和Carnielli,W.(2017年)。次一致概率,它们的重要性和用途。P.Gouveia、C.Caleiro和F.Donisio(编辑),《逻辑与计算:纪念Amilcar Sernadas的论文》(第197-230页)。学院出版物·Zbl 1418.03127号
[10] 卡莱罗,C。;卡尼埃利,W。;科尼格里奥,ME;Marcos,J.,Two的公司:“许多逻辑值的骗局”,Logica Universalis,2175-194(2005)·Zbl 1146.03300号
[11] 卡尼埃利,W。;罗德里格斯,A.,《副一致性的认知方法:证据和真理的逻辑》,综合,196,3789-3813(2017)·兹伯利1475.03016 ·doi:10.1007/s11229-017-1621-7
[12] 卡尼埃利,W。;罗德里格斯,A.,《直觉主义和超协调范式的认知和本体论解释》,《IGPL逻辑杂志》(2019年)·Zbl 1494.03016号 ·doi:10.1093/jigpal/jzz041
[13] Carnielli,W.、Coniglio,M.E.和Marcos,J.(2007年)。形式不一致的逻辑。In Gabbay&Guenthner(Eds.),《哲学逻辑手册》(第14卷)。斯普林格·Zbl 1266.03006号
[14] 卡尼埃利,W。;Coniglio,M。;Rodrigues,A.,《恢复算子、次一致性和对偶性》,《IGPL逻辑杂志》(2019年)·Zbl 1477.03087号 ·doi:10.1093/jigpal/jzy054
[15] 达科斯塔,NCA;Alves,E.,《计算的语义分析》(C_n),《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18,4,621-630(1977)·Zbl 0349.02022号
[16] Demey,L.、Kooi,B.和Sack,J.(2013)。逻辑和概率。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um2017/entries/logic-probability/。
[17] 邓恩,JM,一级蕴涵和“耦合树”的直观语义,《哲学研究》,29,3,149-168(1976)·Zbl 1435.03043号 ·doi:10.1007/BF00373152
[18] Dunn,J.M.(2008)。计算机科学中的信息。在P.Adriaans和J.van Benthem(编辑)的《信息哲学》中。科学哲学手册第8卷(第581-608页)。爱思唯尔。
[19] 菲德尔森,B。;Hájek,A.,《独立宣言》,Synthese,194,10,3979-3995(2017)·Zbl 1383.60003号 ·doi:10.1007/s11229-014-0559-2
[20] Fitting,M.,超一致逻辑、证据和理由,Studia Logica,105,6,1149-1166(2016)·Zbl 1417.03192号 ·doi:10.1007/s11225-017-9714-3
[21] Fitting,M.(2016年b)。可能是错误的理由(抽象)。《模态、条件句和价值观:庆祝格奥尔格·亨里克·冯·赖特百年诞辰的哲学逻辑研讨会》,2016年5月23日至25日,芬兰赫尔辛基。统一资源定位地址https://www.cs.helsinki.fi/u/hakli/vw/abstracts.html。
[22] 格林斯泰德,CM;Snell,JL,《概率导论》(1997),普罗维登斯,RI:美国数学学会,普罗维登斯,RI·Zbl 0914.60004号
[23] Kelly,T.(2014)。证据。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4年秋季,E.Zalta编辑)。
[24] O.拉哈夫。;马科斯,J。;Zohar,Y。;Beklemishev,L。;Demri,S。;Máté,A.,《不一定如此:否定模态的基本序列系统》,模态逻辑进展(2016),伦敦:大学出版社,伦敦·Zbl 1400.03047号
[25] Loparic,A.,一些命题演算的语义研究,《非经典逻辑期刊》,3,1,73-95(1986)·Zbl 0626.03017号
[26] Loparic,A.,《直觉命题演算及其部分子演算的评估语义》,普林西比亚,14,1,125-133(2010)
[27] Loparic,A.和Alves,E.(1979年)。达科斯塔系统(C_n)的语义。A.L.Arruda,N.C.A.da Cosa&A.M.Sette(编辑),《第三届巴西数理逻辑累西腓会议论文集》,1979年(第161-172页)。圣保罗:巴西逻辑学会·Zbl 0448.03015号
[28] Łukasiewicz,J.,Die logischen Grundlagen der Wahrscheinlichkeitsrechnung(1913),克拉科夫:斯波尔卡·维达瓦尼察波尔斯卡
[29] Marcos,J.,几乎所有正常模态逻辑都是超常的,Logique et Analyse,48,279-300(2005)·Zbl 1084.03015号
[30] Omori,H。;Wansing,H.,《FDE 40年:导论》,Studia Logica,特刊《FDE的40年》,105,1021-1049(2017)·Zbl 1417.03027号 ·doi:10.1007/s11225-017-9748-6
[31] Shafer,G.,《证据的数学理论》(1976),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新泽西普林斯顿·Zbl 0359.62002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515/9780691214696
[32] Tarski,A.,Wahrscheinlichkeitslehre und mehrwertige Logik,Erkentnis,5174-175(1935)·doi:10.1007/BF00172299
[33] van Dalen,D.,《逻辑与结构》(2008),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
[34] 韦瑟森,B.,《从经典概率到直觉概率》,《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44111-123(2003)·Zbl 1069.60002号 ·doi:10.10305/ndjfl/1082637807
[35] Zadeh,L.,《格伦·谢弗评论,证据的数学理论》,AI杂志,5,3,81-83(198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