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连接单元法对安装有硬化后屈服刚度滞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动力分析。 (英语) Zbl 1518.90094号

J.库姆。最佳方案。 45,第3号,第95号论文,第34页(2023年); 撤回说明同上,第47号,第3号,第23号文件,第1页(2024年)。
摘要:近年来,各种被动消能装置已逐渐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具有硬化后屈服刚度的滞回阻尼器(HDHPS)可以解决普通摩擦阻尼器进入屈服状态后刚度不足的问题,实现多级抗震目标和多级消能。对于具有硬化后屈服刚度的滞回阻尼器,本文基于Wen-Gap公司结合能量理论推导了其等效屈服强度的计算公式,并用SAP2000软件进行了验证。采用高密度高性能钢对一个12层薄弱层钢框架进行了加固,并用本文提出的连接单元法对三个框架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等效屈服强度公式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可为安装此类阻尼器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提出的连接单元法用于分析具有硬化后屈服刚度结构的动力性能是可行的。框架安装的HDHPS能够有效控制最大位移,满足位移性能指标的要求。本文对现有结构的结构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MSC公司:

90C27型 组合优化
90 C90 数学规划的应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nurag,S。;特里帕蒂(RK);Govardhan,B.,《使用基于位移的直接设计方法和基于力的设计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性能比较评估》,《亚洲土木工程杂志》,21,3,381-394(2020)·doi:10.1007/s42107-019-00198-y
[2] ATC-40,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评估和改造,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市:SSCSC,1996
[3] Beheshti Aval,SB公司;Mahbanouei,H。;Zareian,F.,《一种用于装备中心支撑钢架的混合摩擦减振器》,《国际J钢结构》,13,4,577-587(2013)·文件编号:10.1007/s13296-013-4001-2
[4] Cardone,D.,《支持桥梁基于位移的直接地震评估的位移限值和性能位移曲线》,Earthq Eng Structure Dynamic,43,8,1239-1263(2014)·doi:10.1002/eqe.2396
[5] 克里斯托普洛斯,C。;Pampanin,S.,《明确考虑残余变形的多自由度结构基于性能的设计》,ISET J Earthq Technol,41,1,53-73(2004)
[6] 克里斯托普洛斯,C。;Filiatroult,A。;Bertero,V.,《被动附加阻尼和隔震原理》(2006),Pavia:IUSS出版社,Pavia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8] FEMA 273,(1997)《建筑物抗震修复指南》,华盛顿特区:BSSC、ATC、NEHRP
[9] FEMA 450,(2004)NEHRP新建筑和其他结构抗震规范的建议规定:华盛顿特区建筑地震安全委员会制定的规定:BSSC,NIBS
[10] 戈迪奥,M。;Beyer,K.,《通过精细模型模拟评估基于力和基于位移的无钢筋砌体墙的平面外地震评估方法》,Earthq Eng Struct Dynam,48,4,454-475(2019)·doi:10.1002/eqe.3144
[11] Hao,L。;张,R。;Jin,K.,基于金属屈服阻尼器结构抗震能力冗余的直接设计方法,Earthq Eng Struct Dynam,47,2,515-534(2018)·doi:10.1002/eqe.2977
[12] 侯赛尼,HB;Moaddab,E.,《多地震水平下混合结构阻尼器的试验研究》,《结构-建造》,170,10,722-734(2017)·文件编号:10.1680/jstbu.15.00122
[13] Hummel,J。;Seim,W.,评估多层CLT建筑行为系数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工程结构,201,1-12(2022)
[14] H·伊村。;高桥,Y。;Sogabe,N.,使用屈服后刚度和UBRC桥墩应用开发两级抗震设计,Struct Eng Earthq Eng,23,1,109-116(2006)
[15] Kim,J。;Seo,Y.,《带抗屈曲支撑的低层钢框架的抗震设计》,《工程结构》,26,5,543-551(2004)·doi:10.1016/j.engstruct.2003.11.005
[16] Kim,J。;Choi,H.,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用附加阻尼器的基于位移的设计,J Struct Eng,132,6,873-883(2006)·doi:10.1061/(ASCE)0733-9445(2006)132:6(873)
[17] Kim,K。;Shin,H.,采用狭缝摩擦混合阻尼器改造的结构的地震损失评估,Eng Struct,130336-350(2017)·doi:10.1016/j.engstruct.2016.10.052
[18] Kim,J。;Choi,H。;Min,KW,《使用旋转摩擦阻尼器提高结构的抗震和渐进抗倒塌能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20,4,515-537(2011)·doi:10.1002/tal.563
[19] 孔,C。;Kowalsky,MJ,阻尼比例因子对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的影响,Earthq Spectra,32,2,843-859(2016)·doi:10.1193/021815eqs031m
[20] Kowalsky,MJ,《根据UBC和基于位移的方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结构工程杂志》,127,5,506-516(2001)·doi:10.1061/(ASCE)0733-9445(2001)127:5(506)
[21] 李,CH;Kim,J。;金,DH;Ryu,J。;Ju,JK,剪切型摩擦阻尼器和非均匀条带阻尼器用于多级抗震保护的组合行为的数值和实验分析,《工程结构》,114,5月1日,75-92(2016)·doi:10.1016/j.engstruct.2016.02.007
[22] Lee,J。;Kang,H。;Kim,J.,钢板狭缝摩擦复合阻尼器的抗震性能,J Constr steel Res,136,128-139(2017)·doi:10.1016/j.jcsr.2017.05.005
[23] Lee,C-H;Ryu,J。;金,DH;Ju,YK,《通过摩擦阻尼器和金属阻尼器的组合行为提高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工程结构》,172304-320(2018)·doi:10.1016/j.engstruct.2018.06.045
[24] 李·G。;Li,HN,基于位移的消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工程力学,24,9,88-94(2007)
[25] 李·G。;Li,HN,金属屈服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地球海啸杂志》,07,3,1-13(2013)·doi:10.1142/S1793431113500127
[26] 李·G。;朱,LH;Li,HN,安装具有硬化后屈服刚度的滞回阻尼器的建筑物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Adv Struct Eng,22,16,3420-3434(2019)·doi:10.1177/1369433219852715
[27] 林,YY;蔡,MH;黄,JS;Chang,KC,《被动耗能系统建筑的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工程结构》,25,1,25-37(2003)·doi:10.1016/S0141-0296(02)00099-8
[28] 林,YY;Chang,KC公司;Chen,CY,使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改造的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Bull Earthq Eng,6535-552(2008)·doi:10.1007/s10518-008-9062-9
[29] 刘,HB;赵,JX;邱,C。;赵,SX;杨,SH;He,F。;陈振中,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河北工程大学学报,31,4,3-6(2001)
[30] 佐治亚州麦克雷;木村,Y。;Roeder,C.,柱刚度对支撑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构工程杂志,130,3381-391(2004)·doi:10.1061/(ASCE)0733-9445(2004)130:3(381)
[31] Miranda,E.,多层建筑中的近似地震横向变形要求,J Struct Eng,125,4,417-425(1999)·doi:10.1061/(ASCE)0733-9445(1999)125:4(417)
[32] 穆霍,EV;钱,J。;Beskos,DE,使用MDOF等效系统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Bull Earthq Eng,18,4157-4188(2020)·文件编号:10.1007/s10518-020-00857-5
[33] 努佐,I。;Losanno,D。;Caterino,N.,《用滞回阻尼器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和改造:基于位移的简化程序》,Bull Earthq Eng,17,5,2787-2819(2019)·doi:10.1007/s10518-019-00558-8
[34] GJ O'Reilly;蒙特罗,R。;Nafeh,AMB;TJ沙利文;Calvi,GM,简化地震损失评估基于位移的框架,J Earthq Eng,24,sup1,1-22(2020)·doi:10.1080/13632469.2020.1730272
[35] 普里斯特利,MJN,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的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PCI J,47,6,66-79(2002)·doi:10.15554/pcij.110102002.66.79
[36] Pu、WC;梁,RJ;Liu,CQ,基于位移和等效刚度的建筑结构控制设计,J Struct Archit,37,S1,71-78(2016)
[37] 钱,JR;Lu,W.,基于位移延性的剪力墙抗震设计,J Archit Archit,20,3,42-49(1999)
[38] 明尼苏达州雷吉亚尼;Vassiliou,MF,基于位移的摇摆结构分析和设计,地球工程结构动力,48,14,1613-1629(2019)·doi:10.1002/eqe.3217
[39] Sahoo,DR;Prakash,A.,使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设计的中心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国际J钢结构,19,1,96-109(2019)·doi:10.1007/s13296-018-0092-0
[40] 马萨诸塞州塞勒姆;Dicelli,M.,基于扭转屈服的新型滞回阻尼器的系统开发:第一部分设计和开发,Earthq Eng Struct Dynamic,45,6,845-867(2016)·doi:10.1002/eqe.2684
[41] 尚,QX;张,XP;陈,X。;王涛,基于位移阻尼器力学模型的耗能设计方法,J Archit Archit,43,7,62-71(2022)
[42] 加利福尼亚州结构工程师协会(SEAOC),(1999),建议的侧向力要求和注释,附录I,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
[43] 魏,B。;Xu,Y。;Li,J.,基于遗传算法的原材料供应链规划系统的智能应用,无线通信移动计算,2022,7,1-13(2022)
[44] 韦尔奇,DP;TJ沙利文;Calvi,GM,《开发基于位移的直接程序以简化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损失评估》,《地球工程杂志》,18,2,290-322(2014)·doi:10.1080/13632469.2013.851046
[45] 威杰森达拉,KK;Rajeev,P.,《同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直接抗震设计》,奥斯特J Struct Eng,13,3,243-257(2012)
[46] 杨,B。;Lu,X.,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的极端天气事件预测和风险评估,J函数空间,2022,7,1-13(2018)·doi:10.1155/2018/9569380
[47] Ye,K。;Xiao,Y。;Hu,L.,带铅芯橡胶支座(LRB)的基础隔震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直接设计程序,工程结构,197,1-9(2019)·doi:10.1016/j.engstruct.2019.109402
[48] 周,Y。;邓晓霞,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装置的性能研究,《地震工程与振动》,第19、1、5页(1999)
[49] 朱,LH,新型格栅摩擦阻尼器减振结构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019),中国:大连理工大学,中国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