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滞微分系统一般可控吗? (英语) Zbl 1506.93010号

作者摘要:本文研究了伪状态下具有单时滞的时不变线性时滞微分系统的能控性。我们采用拓扑和几何的观点,导出了近似可控系统与不可控系统的距离公式。我们通过例子证明了近似可控d-d系统与不可控的距离可能为零。因此,近似可控d-d系统的集合在参数空间中是不开放的。为了纠正这一反常现象,我们提出略微加强可控性概念,并引入严格可控性的适定性。我们证明了严格可控d-d系统在参数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稠密子集。此外,我们证明了d-d系统是严格可控的当且仅当它与不可控性有正距离。最后,我们证明了非严格可控的d-d系统构成一个勒贝格测度零的闭集,可以表示为参数空间中一个适当的代数簇和一个适当局部解析簇的并集。

MSC公司:

93个B05 可控性
93C23型 泛函微分方程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延迟控制/观测系统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olonius,F.,关于时滞系统的近似和精确零能控性,系统控制快报,5209-211(1984)·Zbl 0548.93010号 ·doi:10.1016/S0167-6911(84)80105-X
[2] Cross,R.,多值线性算子(1998),纽约:Marcel Dekker,纽约·Zbl 0911.47002号
[3] 窗帘,RF;Zwart,HJ,《无限维线性系统理论导论》。应用数学课本(1995),纽约:Springer,纽约·Zbl 0839.93001号
[4] 艾森,R。;宾夕法尼亚州富尔曼,《系统与不可控系统集之间的距离》,《MTNS-83的进展》,Beer Sheva 1983,网络和系统数学理论,303-314(1984),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兹伯利0534.93011
[5] 弗利斯,M。;Mounier,H.,《线性时滞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代数方法》,ESAIM Control Optim Calc Var,3315-321(1998)·Zbl 0908.93013号 ·doi:10.1051/cocv:1998111
[6] Glüsing-Lüerßen,H.,具有相称时滞的线性时滞微分系统:代数方法(2002),柏林:Springer,柏林·Zbl 0989.3400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82934
[7] 瓜拉尔多,F。;Macri,P。;Tancredi,A.,《实分析空间专题》(1986),布伦瑞克:维埃格·弗拉格,布伦瑞克·Zbl 0616.32012年6月16日 ·doi:10.1007/978-3-3222-84243-5
[8] Hinrichsen,D。;Oeljeklaus,E.,《可控多输入系统集是一般凸的》,《数学控制信号系统》,31265-278(2019)·Zbl 1422.93016号 ·doi:10.1007/s00498-019-0243-7
[9] Hinrichsen,D。;Pritchard,AJ,数学系统理论I.建模,状态空间分析,稳定性和鲁棒性。应用数学课本(2005),柏林:施普林格,柏林·Zbl 1074.93003号
[10] 卡罗,M。;Kressner,D.,《论不可控的结构化距离》,《系统控制快报》,58128-132(2009)·Zbl 1155.93329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8.09.005
[11] Kaup,L。;Kaup,B.,多变量全纯函数(1983),柏林:Walter de Gruyter,柏林·Zbl 0528.3200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515/9783110838350
[12] Kharitonov,VL,一类线性微分方程组平衡位置的渐近稳定性,微分方程,141483-1485(1979)·兹比尔0409.34043
[13] 弗吉尼亚州哈里托诺夫;Zhabko,AP,Lyapunov-Krasovskii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Automatica,39,15-20(2003)·Zbl 1014.93031号 ·doi:10.1016/S0005-1098(02)00195-4
[14] Kharitonov,VL,Time-delay systems-Lyapunov泛函和矩阵(2013),波士顿:Birkhäuser,波士顿·Zbl 1285.9307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7/978-0-8176-8367-2
[15] Manitius,A.,一般线性滞后系统近似可控的充要条件,SIAM J Control Optim,19,4,516-532(1981)·Zbl 0477.93011号 ·doi:10.1137/0319031
[16] Mityagin,B.,实解析函数的零点集,《数学笔记》,107,3,529-530(2020)·兹比尔1442.26039 ·doi:10.1134/S0001434620030189
[17] Morse,AS,延迟微分系统的环模型,Automatica,12529-531(1976)·Zbl 0345.93023号 ·doi:10.1016/0005-1098(76)90013-3
[18] Narasimhan,R.,《林德曼理论的非模拟全形》,《傅里叶分析》,21,3,271-278(1971)·Zbl 0237.32001号 ·doi:10.5802/aif.391
[19] JW波尔德曼;Willems,JC,《数学系统理论导论》。行为方法(1998),纽约:Springer,纽约·Zbl 0940.93002号 ·doi:10.1007/978-1-4757-2953-5
[20] 罗查,P。;Willems,JC,时滞微分系统的行为可控性,SIAM J Control Optim,35,1,254-264(1997)·Zbl 0872.93013号 ·doi:10.1137/S0363012995283054
[21] Salamon D(1984)中性系统的控制和观察。数学研究笔记,第91卷,波士顿皮特曼。伦敦,墨尔本·Zbl 0546.93041号
[22] Sontag,ED,交换环上的线性系统:综述,Ricerche Autom,7,1-34(1976)
[23] Thuan,DD,结构扰动下线性延迟系统的近似可控半径,国际J控制,86,512-518(2013)·Zbl 1278.93053号 ·doi:10.1080/00207179.2012.746473
[24] Wonham,WM,《线性多变量控制:几何方法》(1979),海德堡:施普林格出版社·Zbl 0424.93001号 ·doi:10.1007/978-1-4684-0068-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