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线性LPV模型的参数可辨识性。 (英语) Zbl 1492.93040号

摘要:线性参数变化(LPV)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之间的桥梁。从数学角度来看,一大类非线性模型可以重写为LPV或准LPV形式,以便于分析。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型可用于引入表示部件非恒定特性或设备退化等变化的模型参数。这种方法常用于几种基于模型的系统维护方法。因此,这些参数的可识别性是估计其值的关键问题,可以根据这些值作出决策。然而,这些模型的可识别性问题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验证LPV或准LPV状态空间模型未知参数可识别性的方法。它利用类似奇偶空间的公式来消除模型的状态。对所得的输入输出参数方程进行分析,以验证原始模型或未知参数子集的可识别性。该方法为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模型提供了一个框架,并通过各种示例进行了说明。

MSC公司:

93B30型 系统标识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软件:

雏菊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Abbas,H.S.、Tóth,R.、Petreczky,M.、Meskin,N.和Mohammadpour,J.(2014)。《非线性系统在线性参数变化表示中的嵌入》,IFAC论文集第47卷(3):6907-6913。
[2] Alkhoury,Z.、Petreczky,M.和Mercère,G.(2017年)。仿射线性参数变量模型的可识别性,Automatica80:62-74·Zbl 1370.93085号
[3] Anaya,J.Z.和Henrion,D.(2009年)。多项式矩阵零空间计算的改进Toeplitz算法,应用数学与计算207(1):256-272·Zbl 1161.65035号
[4] Anguelova,M.(2007年)。非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和可识别性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哥德堡查尔默斯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5] Anstett,F.(2006)。Les systèmes dynamicques chaotiques pour le chifffement:合成与密码分析,博士论文,亨利·蓬卡大学-南希一世,南希。
[6] Anstett,F.、Bloch,G.、Millérioux,G.和Denis-Vidal,L.(2008)。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可辨识性:局部状态同构方法,自动机44(11):2884-2889·Zbl 1152.93342号
[7] Anstett,F.、Millérioux,G.和Bloch,G.(2006年)。混沌密码系统:密码分析和可识别性,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I:常规论文53(12):2673-2680·Zbl 1374.94774号
[8] Audoly,S.、Bellu,G.、D'Angió,L.、Saccomani,M.P.和Cobelli,C.(2001)。生物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全局可识别性,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报48(1):55-65。
[9] Balsa-Canto,E.、Alonso,A.A.和Banga,J.R.(2010年)。生化网络动态建模的迭代识别程序,BMC Systems Biology4:11。
[10] Beelen,H.和Donkers,T.(2017年)。离散时间多面体线性参数变量系统的联合状态和参数估计,IFAC-PapersOnLine50(1):9778-9783。
[11] Bellman,R.和Aström,K.J.(1970年)。关于结构可识别性,数学生物科学7(3):329-339。
[12] Bellu,G.、Saccomani,M.P.、Audoly,S.和D'Angió,L.(2007年)。黛西:一种测试生物和生理系统全局可识别性的新软件工具,《生物医学中的计算机方法和程序》88(1):52-61。
[13] Buchberger,B.(2006年)。Bruno Buchberger博士论文1965:一种求零维多项式理想剩余类环基元的算法,符号计算杂志41(3-4):475-511·Zbl 1158.01307号
[14] Chis,O.-T.、Banga,J.R.和Balsa-Canto,E.(2011年)。系统生物学模型的结构可识别性:方法的关键比较,PLOS ONE6(11):e27755。
[15] Chow,E.和Willsky,A.(1984年)。分析冗余和鲁棒故障检测系统的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29(7):603-614·Zbl 0542.90040号
[16] Coll,C.和Sánchez,E.(2019年)。阶段结构人口模型的参数识别与估计,国际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杂志29(2):327-336,DOI:·Zbl 1430.92067号
[17] Dankers,A.、Tóth,R.、Heuberger,P.S.、Bombois,X.和Van den Hof,P.M.(2011)。LPV-ARX预测误差识别中的信息数据和可识别性,第50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和欧洲控制会议,CDC-ECC 2011,美国奥兰多,第799-804页。
[18] Denis-Vidal,L.和Joly-Blanchard,G.(1996)。一些非线性动力学的可识别性,第三届化学反应系统建模研讨会,德国海德堡,第1-8页。
[19] Denis-Vidal,L.、Joly-Blanchard,G.和Noiret,C.(1999)。关于非线性系统可识别性的一些结果和应用,欧洲控制会议,ECC 1999,德国卡尔·斯鲁赫,第1232-1237页。
[20] Glover,K.和Willems,J.(1974年)。线性动力系统的参数化:规范形式和可识别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19(6):640-646·Zbl 0296.93008号
[21] Joly-Blanchard,G.和Denis-Vidal,L.(1998)。关于非线性系统可辨识性结果的一些评论,Auto-matica34(9):1151-1152·Zbl 1040.93508号
[22] Joubert,D.(2020年)。大系统生物学模型的结构可识别性,瓦格宁根大学博士论文。
[23] Khare,S.R.,Pillai,H.K.和Belur,M.N.(2010年)。计算多项式矩阵最小零空间基的算法,第19届网络和系统数学理论国际研讨会,MTNS 2010,匈牙利布达佩斯,第219-224页。
[24] Kwiatkowski,A.、Boll,M.-T.和Werner,H.(2006)。仿射LPV模型的自动生成和评估,第45届IEEE决策和控制会议,CDC 2006,美国圣地亚哥,第6690-6695页。
[25] Lee,L.H.和Poolla,K.(1997)。参数变量和多维线性系统的可识别性问题,ASME 1997年设计工程技术会议,美国萨克拉门托。
[26] Ljung,L.和Glad,T.(1994年)。关于任意模型参数化的全局可识别性,Automatica30(2):265-276·Zbl 0795.93026号
[27] Nómm,S.和Moog,C.(2004年)。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可辨识性,IFAC会议录第37卷(13):333-338。
[28] Němcová,J.(2010)。多项式和有理系统的结构可识别性,数学生物科学223(2):83-96·Zbl 1183.92004年
[29] 奈梅杰尔,H.和范德沙夫特,A.(1990)。非线性动态控制系统,Springer,纽约·Zbl 0701.93001号
[30] Ohtake,H.、Tanaka,K.和Wang,H.O.(2003)。通过扇区非线性概念进行模糊建模,综合计算机辅助工程10(4):333-341。
[31] 奥利维尔,F.(1990)。全球可识别结构问题:批准、有效方法和复杂性,博士论文,巴黎理工学院。
[32] Peeters,R.L.和Hanzon,B.(2005年)。使用状态同构方法的齐次系统的可识别性,Automatica41(3):513-529·Zbl 1083.93010号
[33] Petreczky,M.和Mercère,G.(2012年)。仿射LPV系统:实现理论、输入输出方程和与线性切换系统的关系,第51届决策与控制年会,CDC 2012,美国毛伊岛,第4511-4516页。
[34] Pohjanpalo,H.(1978年)。基于解的幂级数展开的系统可识别性,数学生物科学41(1-2):21-33·Zbl 0393.92008号
[35] Saccomani,M.P.(2011年)。HIV/AIDS模型参数可识别性测试的有效自动程序,《数学生物学公报》73(8):1734-1753·Zbl 1220.92035号
[36] Saccomani,M.P.,Audoly,S.,Bellu,G.,Cobelli,C.(1997)。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全局可识别性,IFAC会议录第30卷(11):233-238。
[37] Srinivasarengan,K.、Ragot,J.、Maquin,D.和Aubrun,C.(2016)。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空气处理机组非线性参数估计,第四届IFAC智能控制和自动化科学国际会议,ICONS 2016,法国兰斯,第188-193页。
[38] Tunali,E.T.和Tarn,T.-J.(1987年)。非线性系统可辨识性的新结果,IEEE自动控制汇刊32(2):146-154·Zbl 0618.93014号
[39] Vajda,S.和Rabitz,H.(1989年)。非线性系统全局可辨识性的状态同构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34(2):220-223·Zbl 0669.93014号
[40] Verdière,N.、Denis-Vidal,L.、Joly-Blanchard,G.和Domurado,D.(2005)。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配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可识别性和估算,国际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杂志15(4):517-526·Zbl 1104.92027号
[41] Villaverde,A.F.和Banga,J.R.(2017年)。动态系统生物模型的结构特性:可识别性、可达性和初始条件,过程5(2):29。
[42] Villaverde,A.F.、Barrero,A.和Papachristodoulou,A.(2016)。动态系统生物学模型的结构可识别性,PLOS计算生物学12(10):e1005153。
[43] Walter,E.和Lecourtier,Y.(1982年)。线性和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可识别性测试的全局方法,模拟中的数学和计算机24(6):472-482·Zbl 0504.93021号
[44] Xia,X.和Moog,C.H.(2003)。应用于HIV/AID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可识别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48(2):330-336·Zbl 1364.9383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