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德华力作用下压电粘弹性纳米梁的屈曲和稳定性分析。 (英语) Zbl 1456.74063号

总结:本研究对压电粘弹性纳米梁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的屈曲和动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欧拉-伯努利假设下,采用伽辽金方法建立了纳米梁的静态和动态控制方程。介绍了纳米梁的屈曲、后屈曲和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特征。采用准弹性方法、莱布尼茨法则、龙格-库塔法和增量谐波平衡法,获得了动力系统的屈曲电压、后屈曲特性和主不稳定区的边界。研究了静载荷、范德华力、蠕变量、内阻尼、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对后屈曲和主失稳区的影响。

MSC公司:

74H55型 固体力学中动力学问题的稳定性
74K10型 杆(梁、柱、轴、拱、环等)
2015年1月74日 固体力学中的电磁效应
74D05型 记忆材料的线性本构方程
74H15型 固体力学动力学问题解的数值逼近
74G60型 分叉和屈曲
74M25型 固体微观力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克莱兰,A.N。;Roukes,M.L.,用大块硅晶体制造高频纳米级机械谐振器,应用物理学报,69,18,2653-2655(1996)
[2] Ekinci,K.L。;Roukes,M.L.,纳米机电系统,科学仪器评论,76,6,061101(2005)
[3] 弗里茨,J。;Baller,M.K。;Lang,H.P.公司。;斯特伦茨,T。;Meyer,E。;Güntherodt,H.J.,用纳米机械传感器研究金表面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固液界面应力,Langmuir,16,25,9694-9696(2000)
[4] Cheng,M.M.-C。;库达,G。;Bunimovich,Y.L.,《生物分子检测和医学诊断的纳米技术》,《Curr Opin Chem Biol》,第10、1、11-19页(2006年)
[5] Teufel,J.D。;哈洛,J.W。;Regal,C.A.,微波场对纳米机械振荡器的动力学反作用,Phys Rev Lett,101,19,197203(2008)
[6] Vettiger,P。;Despont,M。;Drechsler,U.,“Millipede”-未来AFM存储的一千多条提示,IBM J Res Dev,44,3,323-340(2000)
[7] Dequesnes,M。;唐,Z。;Aluru,N.R.,基于碳纳米管的开关的静态和动态分析,J Eng-Mater Technol,126,3,230-237(2004)
[8] 康利,W.G。;Raman,A。;Krousgrill,C.M.,悬浮纳米管和纳米线谐振器的非线性和非平面动力学,Nano-Lett,8,6,1590-1595(2008)
[9] 安萨里,R。;Sahmani,S.,纳米梁的弯曲行为和屈曲,包括不同梁理论对应的表面应力效应,国际工程科学杂志,49,1244-1255(2011)
[10] Gheshlaghi,B。;Hasheminejad,S.M.,纳米梁非线性自由振动的表面效应,复合B工程,42934-937(2011)
[11] 杨,J。;贾晓乐。;Kitipornchai,S.,使用非局部弹性理论的纳米开关的拉入不稳定性,《物理应用物理学杂志》,41,3,035103(2008)
[12] Sudak,L.J.,使用非局部连续介质力学的多壁碳纳米管的柱屈曲,应用物理学杂志,94,7281-7287(2003)
[13] Xiang,Y。;Wang,C.M。;Kitipornchai,S.,《纳米棒/纳米管在末端跟随器力作用下的动态不稳定性》,J Eng Mech,136,8,1054-1058(2010)
[14] 周,J。;王,Z。;格罗斯,A。;He,X.,电场驱动压电纳米线的非线性共振,《固态通讯》,144118-123(2007)
[15] 南卡罗来纳州马斯马尼迪斯。;卡拉巴林,R.B。;VIamick,I.D.,《通过可调谐耦合压电驱动的多功能纳米机械系统》,《科学》,317,5839,780-783(2007)
[16] 新罕布什尔州辛哈。;Wabiszewski,G.E。;Mahameed,R.,《压电氮化铝纳米机械驱动器》,《应用物理快报》,95,5,053106(2009)
[17] Sadek,A.S。;卡拉巴林,R.B。;Jiangang,D.U.,用压电纳米机械谐振器连接纳米生物传感器,Nano Lett,10,5,1769-1773(2010)
[18] Soderkvist,J。;Hjort,K.,用于谐振器和共振传感器的砷化镓的压电效应,微细机械与微工程杂志,4,28(1994)
[19] 方,T.-H。;Chang,W.-J。;Lin,C.-M.,《硅和砷化镓的纳米压痕和纳米裂纹特征》,微电子工程,77,3,389-398(2005)
[20] Zand,M。;Ahmadian,M.,结合Casimir和van der Waals力的静电驱动梁的动态拉入不稳定性,机械工程科学杂志,2242037-2047(2010)
[21] Israelachvili,J.N.,分子间和表面力(1992),学术出版社:伦敦学术出版社
[22] 古索,A。;Delben,G.J.,《与微纳器件制造相关的材料的色散力》,《物理学杂志D:应用物理学》,17,41,175405(2008)
[23] 尼尔斯,T。;Tonny,S。;Henri,J.,《表面微机械加工的研究》,J Micromech Microeng,6385-397(1996)
[24] 斯宾根,W.M。;罗伯特·P。;Ingrid,De.W.,《MEMS中预测粘滞的物理模型》,《Micromech Microeng杂志》,12,5,702-713(2002)
[25] Schapery,R.A.,《使用弹性解进行粘弹性应力分析的方法》,J Franklin Inst,279,4,268-289(1965)·Zbl 0151.37103号
[26] 杜亚蒂,D。;Cederbaum,G.,非理想非线性粘弹性柱的后屈曲分析,国际固体结构杂志,34,14,1751-1760(1997)·Zbl 0944.74549号
[27] Lau,S.L。;Cheung,Y.K。;Wu,S.Y.,线性和非线性弹性系统动力失稳的变参数增量法,《应用力学杂志》,49,4,849-853(1982)·Zbl 0503.73031号
[28] Fu,Y。;张杰。;Bi,R.,电动粘弹性微梁的非线性动态稳定性分析,微晶技术,15,5,763-769(200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