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1级和2级的系统发育网络。 (英语) Zbl 1455.05006号

概述:系统发育网络概括了系统发育树,并被引入以描述共存物种之间遗传物质转移的进化。有许多种类的系统发育网络,它们都可以建模为带有标记叶子的图族。本文主要研究有根和无根的水平-(k)网络,并给出了有根和有根的一级和二级系统发育网络的计数公式(精确和渐近)。我们还证明了这些网络的一些参数(如循环数)的分布是渐近正态分布的。这些结果是通过首先提供我们网络的递归描述(也称为组合规范),然后应用枚举、符号和分析组合学的经典方法获得的。

MSC公司:

2015年1月5日 精确枚举问题,生成函数
2016年5月 渐进枚举
92D15型 与进化有关的问题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美国银行。;迪亚洛,AB;Makarenkov,V.,《霸王龙:用于推断、验证和可视化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的网络服务器》,《核酸研究》,40,W1,W573-W579(2012)·doi:10.1093/nar/gks485
[2] Chang K-Y,Hon W-K,Thankachan SV(2018)galled-trees的紧凑编码及其应用。参加:2018年数据压缩会议,第297-306页
[3] Drmota,M.,《随机树》(2009),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兹比尔1170.05022 ·doi:10.1007/978-3-211-75357-6
[4] Duchon,P。;弗拉乔莱特,P。;Louchard,G。;Schaeffer,G.,组合结构随机生成的Boltzmann采样器,Comb Probab Comput,13577-625(2004)·Zbl 1081.65007号 ·doi:10.1017/S0963548304006315
[5] 弗拉乔莱特,P。;Sedgewick,R.,分析组合学(2008),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Zbl 1165.05001号
[6] 弗拉乔莱特,P。;齐默尔曼,P。;Cutsem,BV,标记组合结构随机生成的微积分,Theor Compute Sci,132,1-2,1-35(1994)·Zbl 0799.68143号 ·doi:10.1016/0304-3975(94)90226-7
[7] Fuchs,M。;Gittenberger,B。;Mansouri,M.,《计算具有少量网状顶点的系统发育网络:树孩和正常网络》,Aust J Comb,73,2,385-423(2019)·兹比尔1411.05240
[8] 甘贝特,P。;贝里,V。;Paul,C.,四分体和未根系统发育网络,生物信息计算生物学杂志,10,4,1250004.1-1250004.23(2012)·doi:10.1142/S0219720122500047
[9] 甘贝特,P。;范·埃尔塞尔,L。;Kelk,S。;帕尔迪,F。;Scornavaca,C.,分支长度有助于在系统发育网络中定位树吗?,《公牛数学生物学》,78、9、1773-1795(2016)·Zbl 1352.92103号 ·doi:10.1007/s11538-016-0199-4
[10] Gambette P,Berry V,Paul C(2009)《水平-(k)系统发育网络的结构》。摘自:第二十届组合模式匹配年会(CPM’09),计算机科学讲稿第5577卷。施普林格,第289-300页·Zbl 1247.92018年9月
[11] 古纳万,AD;Rathin,J。;Zhang,L.,《计算和枚举磨损网络》,《离散应用数学》,644-654644-654(2020)·Zbl 1442.05093号 ·doi:10.1016/j.dam.2020.03.005
[12] Huber,K。;莫尔顿,V。;Wu,T.,《转化系统发育网络:超越树空间》,《Theor Biol杂志》,404,30-39(2016)·Zbl 1343.92348号 ·doi:10.1016/j.jtbi.2016.05.030
[13] Huber,K。;范·埃尔塞尔,L。;莫尔顿,V。;斯科纳瓦卡,C。;Wu,T.,从无义二进制和三进制集合重建系统发育水平1网络,算法,77,1,173-200(2017)·Zbl 1357.92056号 ·doi:10.1007/s00453-015-0069-8
[14] Huber,K。;莫尔顿,V。;Semple,C。;Wu,T.,一级网络的四元推理规则,Bull Math Biol,802137-2153(2018)·Zbl 1398.92175号 ·doi:10.1007/s11538-018-0450-2
[15] 詹森(Janssen,R.)。;琼斯,M。;埃尔德斯,波兰;范·埃尔塞尔,L。;Scornavaca,C.,《利用尾部移动探索根系统发育网络空间的层次》,《公牛数学生物学》,80,2177-2208(2018)·Zbl 1398.92176号 ·doi:10.1007/s11538-018-0452-0
[16] 拉巴雷,A。;Verwer,S.,《合并部分标记树:硬度和声明性编程解决方案》,IEEE/ACM Trans-Comput-Biol Bioninform,11,2,389-397(2014)·doi:10.1109/TCBB.2014.2307200
[17] Lempel A,Even S,Cederbaum I(1967)图的平面性测试算法。图的理论:国际研讨会,第215-232页·Zbl 0197.50204号
[18] McDiarmid,C。;Semple,C。;Welsh,D.,计数系统发育网络,Ann Comb,19,1205-224(2015)·Zbl 1310.05120号 ·doi:10.1007/s00026-015-0260-2
[19] OEIS Foundation Inc.(2019)整数序列在线百科全书。http://oeis.org
[20] 波萨达·D·。;Crandall,KA,种内基因谱系:树木嫁接网络,TEE,16,1,37-45(2001)
[21] Semple,C。;Steel,M.,《单循环网络:兼容性和枚举》,IEEE/ACM Trans-Comput Biol Bioninform,3398-401(2006)·doi:10.1109/TCBB.2006.14
[22] 范·埃尔塞尔,L。;Moulton,V.,Trinets编码树孩和二级系统发育网络,《数学生物学杂志》,68,7,1707-1729(2014)·Zbl 1339.92008号
[23] 范·埃尔塞尔,L。;Moulton,V.,系统发育网络的叶子重建,SIAM J Discrete Math,322047-2066(2018)·Zbl 1392.05104号 ·doi:10.1137/17M1111930
[24] 范·埃尔塞尔,L。;Keijsper,J。;Kelk,S。;斯托吉,L。;黑根,F。;Boekhout,T.,从三胞胎构建二级系统发育网络,IEEE/ACM Trans-Comput Biol Bioninform,6,4,667-681(2009)·doi:10.1109/TCBB.2009.22
[25] Willems,M。;北塔希里。;Makarenkov,V.,《根据邻接原理推断显式杂交网络的新高效算法》,《生物信息计算生物学杂志》,12,5,1450024(2014)·doi:10.1142/S02197201450024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