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切换技术的时变时滞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英语) Zbl 1451.93278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具有时变时滞的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开关技术导出了一些新的稳定性判据。与Lyapunov-Krasovskii泛函(LKF)方法相比,本文所用方法具有两个特点。首先,引入了一个切换模型,该模型等效于原始系统,并包含更多的延迟信息。这意味着用LKF方法得到的判据可以作为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下的稳定性判据。其次,当开关信号已知时,考虑了开关模型在约束切换下的稳定性问题,并采用分段LKF来获得稳定性判据。由于在开关信号已知的情况下,约束切换比任意切换保守性小,可以看出,本文得到的结果比现有的一些结果保守性更低。文中给出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D05型 李亚普诺夫和控制理论中的其他经典稳定性(拉格朗日、泊松、(L^p、L^p)等)
93C55美元 离散时间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延迟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 由微分方程以外的函数关系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例如混合系统和开关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顾克。;哈里托诺夫,V.L。;Chen,J.,时滞系统的稳定性,(2003),波士顿:Birkhuser·Zbl 1039.34067号
[2] Lee,T.H。;Ju,H.P。;M.J.帕克。;Kwon,O.M。;Jung,H.Y.,《利用基于Wirtinger的多重积分不等式研究时变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准则》,J.Frankl。研究所,352,12,5627-5645,(2015)·Zbl 1395.93444号
[3] Du,S.L。;夏,W。;Sun,X.M。;Wang,W.,基于样本数据的共识和L_{2} -增益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分析,IEEE Trans。赛博。,47, 6, 1523-1531, (2017)
[4] Lee,T.H。;Ju,H.P.,通过矩阵细化函数研究时变时滞系统稳定性的新型Lyapunov泛函,Automatica,80,239-242,(2017)·Zbl 1370.93198号
[5] Du,S.L。;Sun,X.M。;曹,M。;Wang,W.,《通过多智能体监控网络中的协作中继追捕逃犯》,Automatica,83,155-161,(2017)·Zbl 1373.93014号
[6] Lee,T.H.等人。;Ju,H.P。;Xu,S.,时变时滞系统稳定性的松弛条件,Automatica,75,11-15,(2017)·Zbl 1351.93122号
[7] Fridman,E.,《时滞系统简介:分析和控制》,(2014),Springer·Zbl 1303.93005号
[8] 弗里德曼,E。;Shaked,U.,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成本控制,国际控制杂志,78,4,235-246,(2005)·Zbl 1083.93045号
[9] 高,H。;Chen,T.,关于具有时变状态时滞的离散时间系统稳定性的新结果,IEEE Trans。自动。控制,52,2,328-334,(2007)·Zbl 1366.39011号
[10] 何毅。;吴先生。;刘国平。;She,J.H.,具有时变时滞的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IEEE Trans。自动。控制,53,10,2372-2377,(2008)·Zbl 1367.93507号
[11] 张,B。;徐,S。;Zou,Y.,改进稳定性准则及其在离散系统时滞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Automatica,44,11,2963-2967,(2008)·Zbl 1152.93453号
[12] Sun,X.M。;刘国平。;里斯·D·。;Wang,W.,基于切换技术的大延迟序列离散系统的延迟相关稳定性,Automatica,44,11,2902-2908,(2008)·Zbl 1152.93499号
[13] 邵,H。;Han,Q.L.,具有类间隔时变时滞的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新稳定性准则,IEEE Trans。自动。控制,56,3,619-625,(2011)·兹比尔1368.93478
[14] Kao,C.Y.,关于变时滞离散时间LTI系统的稳定性,IEEE Trans。自动。控制,41,2,12336-12341,(2008)
[15] Seuret,A。;Gouaisbaut,F。;Fridman,E.,通过一个新的求和不等式实现时变时滞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IEEE Trans。自动。控制,60,10,2740-2745,(2015)·Zbl 1360.93612号
[16] Nam,P.T。;Pathirana,P.N。;Trinh,H.,基于离散Wirtinger的不等式及其应用,J.Frankl。研究所,352,5,1893-1905,(2015)·Zbl 1395.93448号
[17] 陈,J。;卢,J。;Xu,S.,求和不等式及其在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IET控制理论应用。,10, 4, 391-395, (2016)
[18] 陈,J。;徐,S。;贾,X。;Zhang,B.,新型总和不等式及其在时变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IEEE Trans。自动。控制,62,52470-2475,(2017)·Zbl 1366.93432号
[19] Kwon,O.M。;M.J.帕克。;Ju,H.P。;李,S.M。;Cha,E.J.,通过增广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实现时变时滞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J.Frankl。Inst.,350,3521-540,(2013)·Zbl 1269.93089号
[20] Zhang,C.K。;何毅。;江,L。;吴,M。;Zeng,H.B.,时滞离散系统的时滞变量相关稳定性,IEEE Trans。自动。控制,61,9,2663-2669,(2016)·Zbl 1359.39009号
[21] 蒋伟(Jiang,W.)。;Kruszewski,A。;弗里德曼,E。;Richard,J.P.,区间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分析,IFAC Proc。第43卷,第2卷,第313-318页,(2010年)
[22] Liberzon,D.,《切换系统和控制》(2003),波士顿伯克豪斯出版社·Zbl 1036.93001号
[23] 海,L。;Antsaklis,P.J.,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镇定性:最新结果综述,IEEE Trans。自动。控制,54,2,308-322,(2009)·Zbl 1367.93440号
[24] X.赵。;张,L。;Shi,P。;Liu,M.,具有模式相关平均驻留时间的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IEEE Trans。自动。控制,57,7,1809-1815,(2012)·Zbl 1369.93290号
[25] 杜,S。;乔,J.,时变时滞切换正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L_{1}控制器综合,神经计算,275,(201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