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S模糊切换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分析。 (英语) Zbl 1426.34093号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处理由TS模糊模型表示的连续切换时滞系统在任意切换下的稳定性问题。所考虑的一类系统,最初由延迟微分方程描述,首先被置于一种特定的状态空间表示下,称为箭头形式矩阵。然后,通过构造一个伪过值系统,该系统对所有模糊子模型通用,并且相对于正则向量范数,通过应用Borne和Gentina实用稳定性判据,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渐近稳定性条件。由此得到的稳定性判据是代数的,易于使用,并且可以避免常见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的存在性问题,即使对于一些低阶线性切换系统来说,这也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最后,通过三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34K20码 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
34K34号 泛函微分方程的混合系统
34K36号 模糊泛函微分方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Liberzon,D.,《囊肿和控制的切换》,(2003),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Birkhäuser,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Zbl 1036.93001号 ·doi:10.1007/978-1-4612-0017-8
[2] 孙,Z。;Ge,S.S.,切换线性系统-控制和设计,(2005),Springer·Zbl 1075.93001号
[3] 田中,K。;川崎,M。;王浩浩,R/C气垫船的切换控制:稳定与平滑切换,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B部分:控制论,31,6,853-863,(2001)·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3477.969489
[4] R.Palm。;Driankov,D.,模糊开关混合系统建模和识别,IEEE智能控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5] Ojleska,V。;Gugulovska,T.K。;Dimirovski,G.M.,《切换模糊控制系统的卓越性能:概述和仿真实验》,《国际仿真系统杂志,科学与技术》,第12、2、19-29页,(2011)
[6] Dong,J。;Yang,G.-H.,通过切换模糊控制器实现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信息科学。《国际期刊》,178,6,1680-1695,(2008)·Zbl 1139.93018号 ·doi:10.1016/j.ins.2007.11.002
[7] Ojleska,V。;Stojanovski,G.,《切换模糊系统:概述和展望》,第九届系统与控制国际博士研讨会论文集:年轻一代观点
[8] 田中,K。;川崎,M。;Wang,H.O.,稳定切换模糊控制及其在气垫船型车辆上的应用,FUZZ-IEEE 2000会议记录:第九届IEEE模糊系统国际会议
[9] Yang,H。;迪米洛夫斯基,G.M。;赵,J.,《切换模糊系统:表示建模、稳定性分析和控制设计》,IEEE智能系统,306-311,(2006)·doi:10.1010/IS.2006.348436
[10] 赫斯帕尼亚,J.P。;利伯松,D。;Morse,A.S.,具有参数建模不确定性的非完整系统的基于逻辑的切换控制,《系统与控制快报》,38,3,167-177,(1999)·Zbl 0948.93011号 ·doi:10.1016/S0167-6911(99)00062-6
[11] Takagi,T。;Sugeno,M.,系统的模糊识别及其在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IEEE系统、人类和控制论汇刊,15,116-132,(1985)·Zbl 0576.93021号
[12] 田中,K。;Sano,M.,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问题及其在货车后备控制中的应用,IEEE模糊系统汇刊,2,2,119-134,(1994)·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277961
[13] 田中,K。;池田,T。;Wang,H.O.,通过模糊控制实现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镇定:二次可镇定性,H控制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IEEE模糊系统汇刊,4,1,1-13,(1996)·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481840
[14] Feng,G.,基于模型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综述,IEEE模糊系统汇刊,14,5,676-697,(2006)·doi:10.1109/TFUZZ.2006.883415
[15] 田中,K。;Wang,H.O.,《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LMI方法》,(2001),美国纽约州纽约市:John Wiley&Sons,Inc.,美国纽约市·doi:10.1002/0471224596
[16] Richard,J.-P.,《时间延迟系统:一些最新进展和开放问题的概述》,Automatica。IFAC杂志,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39,10,1667-1694,(2003)·Zbl 1145.93302号 ·doi:10.1016/S0005-1098(03)00167-5
[17] 曹毅。;Frank,P.M.,通过模糊控制方法分析和综合非线性时滞系统,IEEE模糊系统汇刊,8,2,200-211,(200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842153
[18] 曹义勇。;Frank,P.M.,通过线性Takagi-Sugeno模糊模型、模糊集和系统进行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综合。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期刊,124,2,213-229,(2001)·Zbl 1002.93051号 ·doi:10.1016/S0165-0114(00)00120-2
[19] 陈,B。;刘晓平,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模糊保性能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13,2,238-249,(2005)·doi:10.1109/tfuzz.2004.840131
[20] 科尔马尼,M。;Sakly,A.,一类切换非线性时滞系统任意切换下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准则,差分方程进展,(2015)·Zbl 1422.93085号 ·doi:10.1186/s13662-015-0560-1
[21] 陈,B。;Liu,X.,时滞T-S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H_{∞}控制,IEEE模糊系统学报,13,4,544-556,(2005)·doi:10.1109/TFUZZ.2004.840112
[22] 刘,L。;Yin,Y。;Wang,L。;Bai,R.,切换正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神经计算,1732009-2013,(2016)·doi:10.1016/j.neucom.2015.08.075
[23] Chiou,J.-S。;Wang,C.-J。;Cheng,C.-M。;Wang,C.-C.,使用T-S模糊模型分析和综合切换非线性系统,应用数学建模。《工程与环境系统模拟与计算》,34,61467-1481,(2010)·Zbl 1193.93124号 ·doi:10.1016/j.apm.2009.08.025
[24] 田中,K。;川崎,M。;Wang,H.O.,切换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和平滑条件,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ACC'00)·doi:10.1109/ACC.2000.878627
[25] Vu,L。;Liberzon,D.,通勤非线性系统族的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系统与控制快报,54,5405-416,(2005)·Zbl 1129.34321号 ·doi:10.1016/j.sysconle.2004.09.006
[26] 利伯松,D。;赫斯帕尼亚,J.P。;Morse,A.S.,切换系统的稳定性:李代数条件,系统与控制快报,37,3,117-122,(1999)·Zbl 0948.93048号 ·doi:10.1016/S0167-6911(99)00012-2
[27] Lin,H。;Antsaklis,P.J.,《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镇定性:最新结果的简短综述》,第20届IEEE智能控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ISIC和第13届地中海控制与自动化会议,2005年MED·doi:10.1109/.2005.1466986
[28] 利伯松博士。;Morse,A.S.,交换系统稳定性和设计的基本问题,IEEE控制系统杂志,19,5,59-70,(1999)·Zbl 1384.93064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37.793443
[29] 曼奇拉·阿吉拉尔,J.L。;García,R.a.,非线性切换系统的逆Lyapunov定理,《系统与控制快报》,41,1,67-71,(2000)·Zbl 1054.93515号 ·doi:10.1016/S0167-6911(00)00040-2
[30] 赵,J。;Dimirovski,G.M.,一类切换非线性系统的二次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49,4,574-578,(2004)·Zbl 1365.93382号 ·doi:10.1109/TAC.2004.825611
[31] Shorten,R.N。;Narendra,K.S.,关于稳定线性开关系统公共Lyapunov函数的稳定性和存在性,第37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
[32] Ahmida,F。;Tissir,E.H.,不确定时滞T-S模糊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10,1,32-38,(2013)·doi:10.1007/s11633-013-0693-1
[33] Gassara,H。;El Hajjaji,A。;Chaabane,M.,《使用新方法实现时变时滞T-S模糊系统的鲁棒控制》,《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0,14,1566-1578,(2010)·Zbl 1204.93072号 ·doi:10.1002/rnc.1530
[34] Yu,G。;Mao,Y。;张,H。;秦勇,时变时滞不确定切换模糊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第31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CC’12)
[35] 赫斯帕尼亚,J.P。;Morse,A.S.,具有平均驻留时间的交换系统的稳定性,第38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CDC’99)
[36] Benrejeb,M。;Gasmi,M。;Borne,P.,TS模糊连续非线性模型的新稳定性条件,非线性动力学和系统理论,国际研究与调查杂志,5,4,369-379,(2005)·Zbl 1112.93040号
[37] Benrejeb,M。;Soudani,D。;Sakly,A。;Borne,P.,新离散Tanaka-Sugeno-Kang模糊系统表征和稳定域,国际计算机、通信与控制杂志,1,4,9-19,(2006)·doi:10.15837/ijccc.2006.4.2302
[38] Benrejeb,M。;Sakly,A。;Othman,K.B。;Borne,P.,《{TSK}模糊系统合取算子的选择与稳定域研究》,《仿真中的数学与计算机》,76,5-6,410-421,(2008)·Zbl 1134.93031号 ·doi:10.1016/j.matcom.2007.04.003
[39] Benrejeb,M。;博尔内,P。;Laurent,F.,《流程分析应用程序》,Rairo Automatique/系统分析与控制,16,133-146,(1982)·Zbl 0486.34046号
[40] 埃尔马迪亚,S。;Saadaoui,K。;Benrejeb,M.,《时滞线性系统的新时滞相关稳定性条件》,系统科学与控制工程:开放存取期刊,1,1,2-11,(2013)·Zbl 1345.93136号 ·doi:10.1080/21642583.2013.775537
[41] Grujić,L.T。;Gentina,J.C。;Borne,P.,向量Lyapunov函数和向量范数对大系统的一般聚合,国际控制杂志,24,4,529-550,(1976)·Zbl 0334.93025号 ·网址:10.1080/00207177608932843
[42] Robert,F.,Recherche d'une M-matrice parmi les minorantes d'un opérateur linéaire,数学数学家,9,189-199,(1966)·Zbl 0156.16206号 ·doi:10.1007/BF02162083
[43] 伯恩,P。;理查德,J.P。;Radhy,N.E.,《非利奈体系》,第二卷:稳定,第二章,(1993),法国巴黎:马森出版社,法国巴黎
[44] Sakly,A。;Kermani,M.,通过向量范数方法对一类切换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研究,ISA Transactions,(2014)·doi:10.1016/j.isatra.2015.01.013
[45] 科尔马尼,M。;Sakly,A.,基于向量范数方法的不确定切换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镇定研究,国际动力学与控制杂志,4,1,76-91,(2016)·doi:10.1007/s40435-014-0119-0
[46] 科尔马尼,M。;Sakly,A。;M'Sahli,F.,基于向量范数方法的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第二届通信计算和控制应用国际会议论文集,CCCA 2012·doi:10.1109/CCCA.2012.6417869
[47] 科尔马尼,M。;Sakly,A。;M'Sahli,F.,《基于向量范数方法的不确定切换线性系统的新稳定性分析和镇定》,《2013年第十届系统、信号和设备国际会议论文集》,SSD 2013·doi:10.1109/SSD.2013.6564110
[48] 科尔马尼,M。;Sakly,A.,任意切换下一类时变多面体不确定切换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极点配置镇定,控制工程与应用信息学,17,2,20-31,(2015)
[49] 贾巴利,A。;Sakly,A。;El Hajjaji,A.,多时滞切换T-S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准则,第16届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工程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STA’15)·doi:10.1010/STA.2015.7505135
[50] 贾巴利,A。;Sakly,A。;Hajjaji,A.E.,基于M矩阵的时变时滞不确定离散切换TS模糊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镇定,ISA Transactions,63,60-68,(2016)·doi:10.1016/j.isatra.2016.02.017
[51] 科尔马尼,M。;Sakly,A.,《离散时间不确定切换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差分方程进展,(2014)·Zbl 1343.93058号 ·doi:10.1186/1687-1847-2014-233
[52] 科尔马尼,M。;Sakly,A.,切换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科学与控制工程:开放存取期刊,2,1,80-89,(2014)
[53] 科尔马尼,M。;贾巴利,A。;Sakly,A.,离散时间切换时滞系统的新稳定性分析,国际控制、能源和电气工程杂志,168-74,(2014)
[54] Kotelyanski,D.M.,含正元矩阵的一些性质,Matematicheskii Sbornik,31497-505,(1952)·Zbl 0049.15203号
[55] Borne,P.,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向量范数方法系统与控制,百科全书,53402-3406,(198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