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英语) Zbl 1415.93085号

小结:本文定义了基于拟合优度的重要性度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量重要性的排序方法。特别地,本文解决了三个问题:(1)基于GOF的重要性度量是什么?(2) 在实际识别之前,如何基于GOF对变量进行排序?(3) 给定一个整数(d),我们能从理论上找到在基于GOF的所有变量子集中贡献最大的(d)变量吗?数值算法提供了肯定的答案。在高维非线性系统的辨识中,在实际辨识之前对变量进行排序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系统识别之前能够识别并去除贡献很小的变量,那么识别问题的维数较低,相对容易处理。

MSC公司:

93B30型 系统标识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B11号机组 系统结构简化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Bai,E.W.,非参数非线性系统辨识:渐近最小均方误差估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551615-1626(2010)·Zbl 1368.93739号
[2] Bai,E.W。;Chan,K.,可加非线性系统的识别及其在广义Hammerstein模型中的应用,Automatica,44430-436(2008)·Zbl 1283.93286号
[3] Bai,E.W。;李凯。;赵伟。;Xu,W.,基于核的局部非线性非参数变量选择方法,Automatica,50,100-113(2014)·Zbl 1298.93335号
[4] Billings,S.A.,《非线性系统识别:时间、频率和时空域中的NARMAX方法》(2013),John Wiley and Sons·Zbl 1287.93101号
[5] 邦德尔,H。;Li,L.,无模型变量选择的收缩反向回归估计,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系列,71287-299(2009)·Zbl 05691142号
[6] Chan,K。;克里斯托弗森。;Stenseth,N.,Burmann展开和可加性测试,Biometrika,90209-222(2003)·Zbl 1036.62069号
[7] 陈,X。;邹,C。;Cook,R.D.,坐标相关稀疏充分降维与变量选择,《统计年鉴》,38,3696-3723(2010)·Zbl 1204.62107号
[8] Cheng,C.M。;彭子凯。;Zhang,W.M。;Meng,G.,基于Volterra级数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及其工程应用:最新综述,机械系统和信号处理,87,340-364(2017)
[9] Cook,R.,《在充分降维中测试预测因子贡献》,《统计年鉴》,32,1062-1092(2004)·Zbl 1092.62046号
[10] 盖恩,I。;Elisseeff,A.,《变量和特征选择简介》,《机器学习研究杂志》(JMLR),31157-1182(2003)·Zbl 1102.68556号
[11] 哈斯蒂·T·J。;Tibshirani,广义加性模型(1999),Chapman&Hall/CRC·Zbl 0747.62061号
[12] 何,X。;Asada,H.,识别非线性动态系统输入输出模型阶数的新方法,(ACC会议记录(2003)),2520-2523
[13] Herschel,R。;Alis,O.,《高维模型表征的一般基础》,《主题化学杂志》,25197-233(1999)·Zbl 0957.93004号
[14] 洪,X。;米切尔,R.J。;陈,S。;哈里斯,C。;李凯。;Irwin,G.W.,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模型选择方法:综述,国际系统科学杂志,39925-949(2008)·Zbl 1233.93097号
[15] 李,L。;库克·R·D。;Nachtsheim,C.J.,无模型变量选择,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系列,67,285-299(2005)·Zbl 1069.62053号
[16] 李凯。;彭杰。;Bai,E.W.,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的两阶段算法,Automatica,421187-1196(2006)
[17] 李·G。;拉比茨,H。;Yelvington,P。;Oluwole,O。;培根,F。;Kolb,C.,《具有独立和/或相关输入的系统的全局敏感性分析》,《物理化学杂志A》,1146022-6032(2010)
[18] 李,L。;Yin,X.,带正则化的切片逆回归,生物计量学,64,124-131(2008)·Zbl 1139.62055号
[19] 林德,I。;Ljung,L.,使用结构方差分析方法的NARX模型中的回归和结构选择,Automatica,44383-395(2008)·Zbl 1283.93294号
[20] Ni,L。;库克·R·D。;Tsai,C.L.,关于收缩切片逆回归的注释,Biometrika,92,242-247(2005)·Zbl 1068.62080号
[21] Peduzzi,P.,非线性回归方法的逐步变量选择程序,生物计量学,36510-516(1980)·Zbl 0442.62049号
[22] 彭,H。;朗,F。;丁,C.,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最大依赖、最大关联和最小冗余的准则,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学报,271226-1238(2005)
[23] Pillonetto,G。;Quang,M。;Chiuso,A.,基于核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562825-2840(2011)·Zbl 1368.93751号
[24] 罗尔,J。;Nazin,A。;Ljung,L.,通过直接权重优化进行非线性系统辨识,Automatica,41,475-490(2005)·Zbl 1127.93060号
[25] Rosasco,L。;维拉,S。;莫西,S。;桑托罗,M。;Verri,A.,《非参数稀疏性和正则化》,《机器学习研究杂志》(JMLR),第14期,1665-1714页(2013年)·Zbl 1317.68183号
[26] Roweis,S。;Saul,L.,通过局部线性嵌入降低非线性维数,《科学》,2902323-2326(2000)
[27] Sjoberg,J。;张,Q。;Ljung,L。;Benveniste,A。;Delyon,B。;Glorennec,P.,《系统识别中的非线性黑盒建模:统一概述》,Automatica,311691-1724(1995)·Zbl 0846.93018号
[28] Soderstrom,T。;Stoica,P.,《系统识别》(1989),普伦蒂斯大厅:纽约普伦蒂斯大厅·Zbl 0714.93056号
[29] 谢凯利,G.J。;Rizzo,M.L。;Bakirov,N.K.,《通过距离相关性测量和测试相关性》,《统计年鉴》,35,2769-2794(2007)·Zbl 1129.62059号
[30] Walk,H.,通过最近邻实现条件期望的通用强大数定律,《多元分析杂志》,99,1035-1050(2008)·Zbl 1141.62029号
[31] Wei,H.L。;Billings,S.A。;Liu,J.,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术语和变量选择,国际控制杂志,77,86-110(2004)·Zbl 1050.93506号
[32] 于,Z。;Dong,Y。;Zhu,L.X.,《追踪追踪:无模型变量选择的一般框架》,《美国统计协会杂志》,111813-821(2016)
[33] 赵伟。;Chen,H.F。;Bai,E.W。;Li,K.,非线性非参数系统基于核的局部阶估计,Automatica,51,243-254(2015)·Zbl 1309.93151号
[34] 钟伟。;张,T。;Zhu,Y。;Liu,J.S.,相关性追求:指数模型的正向逐步变量选择,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系列,74849-870(2012)·兹比尔1411.6205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