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异交互网络的真正并发性。 (英语) Zbl 1398.68370号

摘要:我们从所谓的“真正并发”的角度分析了差异交互网络的简化,即使用一种非干涉并行模型。更准确地说,我们将每个差异交互网络与一个描述其简化的事件结构相关联。我们展示了差分交互网络如何只能生成无混淆的事件结构,并且我们认为这对于它们可能表达的并发行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限制。事实上,混淆是并发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现象(例如,它已经出现在CCS中,只有前缀和并行组合),我们展示了它的存在是如何通过任何关于分布程度和约简语义的编码来保持的。因此,我们推断,没有一个合理表达的过程演算可以令人满意地编码在差分交互网络中。最后,我们对Ehrhard和Laurent提出的一种这样的编码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它与我们的主张并不矛盾,而是支持它们。

理学硕士:

68问题85 并发和分布式计算的模型和方法(进程代数、互模拟、转换网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bramsky,S.,线性逻辑的计算解释,理论计算机科学,111,3-57,(1993)·Zbl 0791.03003号 ·doi:10.1016/0304-3975(93)90181-R
[2] Abramsky,S.,作为过程的证明,理论计算机科学,135,5-9,(1994)·Zbl 0850.68297号 ·doi:10.1016/0304-3975(94)00103-0
[3] Alexiev,V.(1999)。非确定性交互网络阿尔伯塔大学博士论文。
[4] Baldan,P.、Corradini,A.、Montanari,U.和Ribeiro,L.(2007年)。图变换的展开语义。信息计算205(5)733-782。doi:10.1016/j.ic.2006.11.004·Zbl 1115.68093号
[5] Bellin,G.和Scott,P.J.(1994年)。关于微积分和线性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135(1)11-65。doi:10.1016/0304-3975(94)00104-9·Zbl 0817.03001号
[6] Boldi,P.、Cardone,F.和Sabadini,N.(1993年)。并发自动机、基本事件结构和通用域。摘自:Droste,M.和Gurevich,Y.(eds.)《程序设计语言和模型理论的语义》,《代数、逻辑和应用》,第5卷,Gordon和Breach,89-108·Zbl 0803.68035号
[7] Caires,L.和Pfenning,F.(2010年)。会话类型为直觉主义线性命题。收录于:Gastin,P.和Laroussinie,F.(eds.)《2010年CONCUR会议录》,《计算机科学讲稿》,第6269卷,Springer,222-236·Zbl 1287.68125号
[8] Clark,D.和Kennaway,R.(1996年)。事件结构和非正交项图重写。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结构6(6)545-578。S0960129500070092号·Zbl 0863.68080号
[9] Crafa,S.、Varacca,D.和Yoshida,N.(2012年)。pi-calculus中并行挤压的事件结构语义。收录于:Birkedal,L.(编辑)FoSSaCS 2012会议录,《计算机科学讲义》,第7213卷,Springer,225-239·兹比尔1352.68179
[10] Dorman,A.(2013)。交互网络中的并发性与图形重写罗马大学/巴黎市北索尔邦巴黎大学博士论文。
[11] Ehrhard,T.,有限空间,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结构,15615-646,(2005)·Zbl 1084.03048号 ·doi:10.1017/S0960129504004645
[12] Ehrhard,T.和Laurent,O.(2010a)。非循环solo和微分相互作用网。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方法6(3)·Zbl 1214.68246号
[13] Ehrhard,T.和Laurent,O.(2010年b)。解释微分相互作用网中的有限Pi-calculus。信息与计算208(6)606-633。doi:10.1016/j.ic.2009.06.005·Zbl 1205.68242号
[14] Ehrhard,T.和Regnier,L.(2006)。差分相互作用网。理论计算机科学364(2)166-195。doi:10.1016/j.tcs.2006.08.003·Zbl 1113.03054号
[15] Girard,J.-Y.,线性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50,1-102,(1987)·Zbl 0625.03037号 ·doi:10.1016/0304-3975(87)90045-4
[16] Girard,J.-Y.(1996)。校对网:校对理论的并行语法。收录:Ursini和Agliano(编辑),《逻辑与代数》。马赛尔·德克尔公司·Zbl 0868.03025号
[17] Gorla,D.,《过程计算、信息和计算的可编码性和分离结果的统一方法》,2081031-1053,(2010)·Zbl 1209.68336号 ·doi:10.1016/j.ic.2010.05.002
[18] Honda,K.和Laurent,O.(2010年)。类型化pi-calculus和极化证明网之间的精确对应。理论计算机科学411(22-24)2223-238。doi:10.1016/j.tcs.2010.01.028·Zbl 1203.68114号
[19] Khasidashvili,Z.和Glauert,J.R.W.(2005)。无冲突简化几何。理论计算机科学347(3)465-497。doi:10.1016/j.tcs.2004.07.037·Zbl 1081.68039号
[20] 小林,N.,皮尔斯,B.C.和特纳,D.N.(1999)。线性和Pi-Calculus。美国计算机学会程序设计语言与系统汇刊21(5)914-94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30249.330251
[21] 拉丰,Y(1990)。交互网络。摘自:《POPL'90会议记录》,ACM出版社,95-108。
[22] Lafont,Y.,交互组合子,信息与计算,137,69-101,(1997)·Zbl 0882.68058号 ·doi:10.1006/inco.1997.2643
[23] Laneve,C.、Parrow,J.和Victor,B.(2001)。单独的图表。收录于:Kobayashi,N.和Pierce,B.C.(编辑)《2001年TACS会议录》,《计算机科学讲稿》,第2215卷,Springer,127-144·Zbl 1087.68607号
[24] Laneve,C.和Victor,B.(2003)。独奏音乐会。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结构13(5)657-683。doi:10.1017/S0960129503004055 S096012503004055
[25] Mazurkiewicz,A.W.(1986)。轨迹理论。收录于:Brauer,W.、Reisig,W.和Rozenberg,G.(编辑)《Petri网进展》,《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55卷,Springer,279-324·Zbl 0633.68051号
[26] Mazza,D.(2005)。多端口交互网络和并发。收录:Abadi,M.和De Alfaro,L.(编辑)收录:CONCUR 2005年会议记录,计算机科学讲稿,Springer,21-35·Zbl 1134.68449号
[27] Mazza,D.(2006年)。交互网:语义和并发扩展。梅迪特雷大学/罗马大学博士论文。
[28] 梅利耶斯,P.-A.,《异步游戏2:纯真的并发性》,《理论计算机科学》,358200-228,(2004)·Zbl 1099.68072号
[29] Mimram,S.(2008)。Sémantique des jeux asynchrone et réére criteure二维菌。巴黎迪德罗大学博士论文(巴黎7)。
[30] Nielsen,M.、Plotkin,G.D.和Winskel,G.(1981年)。Petri网,事件结构和域,第一部分:理论计算机科学13(1)85-108。doi:10.1016/0304-3975(81)90112-2·Zbl 0452.68067号
[31] Parrow,J.,过程代数的表达性,理论计算机科学电子笔记,209173-186,(2008)·Zbl 1279.68264号 ·doi:10.1016/j.entcs.2008.04.011
[32] Parrow,J.和Sjodin,P.(1992年)。通过耦合仿真验证了多路同步。收录于:Cleaveland,R.(ed.)CONCUR’92会议录,计算机科学(LNCS)讲稿,第630卷,Springer,518-533。
[33] Parrow,J.和Victor,B.(1998年)。融合演算:移动过程中的表达性和对称性。摘自:《LICS学报》,IEEE计算机学会,176-185。
[34] Rabinovitch,A.和Traktenbrot,B.(1988年)。行为结构和网络。基础信息11(4)357-404·兹比尔0657.68068
[35] Rozenberg,G.和Engelfriet,J.(1996年)。基本网络系统。收录:Dagstuhl关于Petri网的讲座,计算机科学讲稿,第1491卷,Springer,12-121·Zbl 0926.68082号
[36] Stark,E.W.,并发转换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64,221-269,(1989)·Zbl 0671.68027号 ·doi:10.1016/0304-3975(89)90050-9
[37] Van Glabeek,R.J.和Goltz,U.(1989年)。并发系统和操作细化的等效概念。收录于:1989年MFCS会议录,《计算机科学讲义》(LNCS),第379卷,斯普林格-Verlag·Zbl 0755.68095号
[38] Varacca,D.、Völzer,H.和Winskel,G.(2006年)。概率事件结构和域。理论计算机科学358(2-3)173-199。doi:10.1016/j.tcs.2006.01.015·Zbl 1099.68054号
[39] Winskel,G.(1982)。CCS和相关语言的事件结构语义。收录:Nielsen,M.和Schmidt,E.M.(编辑),《1982年ICALP会议录》,《计算机科学讲义》第140卷,Springer,561-576·Zbl 0518.68045号
[40] Winskel,G.和Nielsen,M.(1995年)。并发模型。收录:《计算机科学逻辑手册》,第4卷,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874.68120号
[41] Wischik,L.和Gardner,P.(2005)。明确融合。理论计算机科学340(3)606-630。doi:10.1016/j.tcs.2005.03.017·Zbl 1077.68066号
[42] Yoshida,N.、Berger,M.和Honda,K.(2004年)。pi-calculus中的强归一化。信息与计算191(2)145-202。doi:10.1016/j.ic.2003.08.004·Zbl 1101.68705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