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耦合映射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级联故障抗毁性分析。 (英语) Zbl 1390.93209号

总结:以往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拓扑上,而忽略了负载动态变化引起的网络级联过程。因此,鉴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现实特征,本文基于耦合映射格(CML)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级联故障下的抗毁性。分别研究了四种网络拓扑(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同质无标度网络和异构无标度网)在各种攻击方案(随机攻击、最大程度攻击和最大状态攻击)下的抗毁性和级联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干扰(R)和耦合系数(varepsilon)的增加将增加级联故障的风险。存在级联阈值\(R_c\)和\(\varepsilon_c\),当\(R>R_c\。当面临随机攻击或最大状态攻击时,异质性较高的网络往往对级联故障具有较强的抗毁性。相反,当面临最大程度攻击时,具有更高一致性的网络往往具有更好的性能。此外,我们还证明了级联故障的传播速度与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成反比,平均程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网络的抗攻击性。

MSC公司:

93B15号机组 从输入输出数据实现
93B10型 典型结构
68M10个 计算机系统中的网络设计和通信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哈穆德,M。;Newman,R.,《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自适应路由:QoS优化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信息融合,22,3-15,(2015)·doi:10.1016/j.inffus.2013.02.005
[2] 尤尼斯,M。;Senturk,I.F。;Akkaya,K。;Lee,S。;Senel,F.,《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容忍节点故障的拓扑管理技术:调查》,《计算机网络》,58,1,254-283,(2014)·doi:10.1016/j.comnet.2013.08.021
[3] Mahmood,医学硕士。;Seah,W.K.G。;Welch,I.,《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调查与未来挑战》,《计算机网络》,第79期,第166-187页,(2015年)·doi:10.1016/j.comnet.2014.12.016
[4] Bagci,H。;科佩格鲁,I。;Yazici,A.,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容错拓扑控制算法,IEEE并行和分布式系统汇刊,26,41914-923,(2015)·doi:10.1109/TPDS.2014.2316142
[5] Fu,X。;Li,W.,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级联故障,第11届IEEE网络、传感和控制国际会议论文集,ICNSC 2014·doi:10.1109/ICNSC.2014.6819699
[6] 胡,X。;李伟(Li,W.)。;Fu,X.,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级联故障分析,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国际会议论文集,SMC 2015·doi:10.1109/SMC.2015.228
[7] Vasegh,N.,累积耦合映象格子中的时空和同步混沌,非线性动力学,89,2,1089-1097,(2017)·Zbl 1384.39009号 ·doi:10.1007/s11071-017-3501-6
[8] Kaneko,K.,《耦合映射晶格,混沌,秩序和模式》(Lake Como,1990)。混乱、秩序和模式(Lake Como,1990),北约高级科学。Inst.序列号。B物理。,280,237-247,(1991),纽约全体会议·doi:10.1007/978-1-4757-0172-2_10
[9] Leung,H。;轩尼诗,G。;Drosopoulos,A.,使用径向基函数耦合映射格进行信号检测,IEEE神经网络和学习系统汇刊,11,5,1133-1151,(200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72.870045
[10] 张义清。;王晓云,基于混合线性-非线性耦合映射格的对称图像加密算法,信息科学,273,329-351,(2014)·doi:10.1016/j.ins.2014.02.156
[11] Konishi,K。;科卡姆,H。;Hirata,K.,最优速度交通模型的分散延迟反馈控制,欧洲物理杂志B,15,4,715-722,(2000)·Zbl 1256.90016号 ·doi:10.1007/s100510051176
[12] 科哈尔,V。;起亚,S。;起亚,B。;林德纳,J.F。;同上,W.L.,网络拓扑在使用耦合动力学降低噪声中的作用,非线性动力学,84,3,1805-1812,(2016)·doi:10.1007/s11071-016-2607-6
[13] Wang,X.F。;Xu,J.,耦合映象格子中的级联失效,《物理评论E:统计、非线性和软物质物理学》,70,5,(2004)·doi:10.1103/physreve.70.056113
[14] 崔,D。;高,Z。;Zhao,X.,用CML方法在小世界模块化网络中级联,《现代物理快报》B,21,30,2055-2062,(2007)·Zbl 1144.82319号 ·doi:10.1142/S0217984907014474
[15] Di,C。;Zi-You,G。;建峰,Z.,用耦合映象格子方法研究边缘级联的容差,中国物理B,18,3,992-996,(2009)·doi:10.1088/1674-1056/18/3/024
[16] 徐,J。;Wang,X.F.,无标度耦合映象格子中的级联失效,物理A:统计力学及其应用,349,3-4,685-692,(2005)·doi:10.1016/j.physa.2004.10.030
[17] 朱,H。;罗,H。;彭,H。;李,L。;Luo,Q.,基于复杂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效演化模型,混沌、孤子和分形,41,4,1828-1835,(2009)·doi:10.1016/j.chaos.2008.07.032
[18] 罗,X。;Yu,H。;Wang,X.,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带链路和节点删除的能量感知拓扑演化模型,工程数学问题,2012,(2012)·Zbl 1264.68020号 ·doi:10.1155/2012/281465
[19] Helmy,A.,《无线网络中的小世界》,IEEE通信快报,7,10,490-492,(2003)·doi:10.1109/LCOMM.2003.818887
[20] Fu,X。;李伟(Li,W.)。;Fortino,G.,《通过超级电线和超级节点增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抗毁性》,第13届IEEE/ACM集群、云和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CGrid 2013·doi:10.1109/CCGrid.2013.95
[21] Joshi,Y.K。;Younis,M.,《在资源受限的WSN中恢复连接》,《网络与计算机应用杂志》,66,151-165,(2016)·doi:10.1016/j.jnca.2016.03.009
[22] 韩,X。;曹,X。;Lloyd,E.L。;Shen,C.-C.,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容错中继节点布局,IEEE移动计算汇刊,9,5,643-656,(2010)·doi:10.1109/TMC.2009.161
[23] Lin,S。;张杰。;周,G。;顾,L。;斯坦科维奇,J.A。;He,T.,ATPC: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传输功率控制,第四届嵌入式网络传感器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SenSys’06)·doi:10.1145/1182807.1182830
[24] Li,W.F。;傅晓伟,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研究,中国计算机学报。Jisuanji学宝,38,3,625-647,(2015)
[25] 李,C。;李,S。;廖,X。;Yu,J.,具有小世界延迟相互作用的耦合映象格子中的同步,物理A:统计力学及其应用,335,3-4,365-370,(2004)·doi:10.1016/j.physa.2003.11.018
[26] Erdös,P。;Rényi,A.,《关于随机图的演化》,匈牙利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出版物,5,17-61,(1960)·Zbl 0103.16301号
[27] 纽曼,M.E。;Watts,D.J.,《小世界网络模型的重整化群分析》,《物理学快报A》,263,4-6,341-346,(1999)·Zbl 0940.82029号 ·doi:10.1016/S0375-9601(99)00757-4
[28] Barabási,A.-L。;阿尔伯特·R。;Jeong,H.,无标度随机网络的平均场论,Physica A:统计力学及其应用,272,1173-187,(1999)·doi:10.1016/S0378-4371(99)00291-5
[29] 张义清。;Wang,X.-Y。;Liu,L.-Y。;何毅。;Liu,J.,非线性耦合晶格中分数阶logistic方程的时空混沌,非线性科学中的通信与数值模拟,52,52-61,(2017)·Zbl 1510.37067号 ·doi:10.1016/j.cnsns.2017.04.021
[30] 张义清。;Wang,X.-Y.,一种基于非相邻耦合映射格的新图像加密算法,应用软计算,26,10-20,(2015)·doi:10.1016/j.asoc.2014.09.03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